礼品与批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4202
颗粒名称: 礼品与批评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佛山报登载文章讲述了谢绝收礼,已是可敬可佩;从送来的礼品中看到自身的问题,就更为难能可贵了。
关键词: 谢绝收礼 自身问题 难能可贵

内容

不久前,听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请求调动工作的科技人员携带礼品到某局长门上。局长一边谢绝了这位科技人员的礼品,一边诚恳地表示:“谢谢你对我的批评”。弄得这位科技人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礼品与批评,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这位局长为什么要把礼品看成批评呢?为了释疑,笔者专门询问了那位局长。
  局长开门见山地回答了我:“这位科技人员把礼品送到我门上,虽然没有直接提什么意见,但却是一种无声的、特殊的、尖锐的批评。首先,他为调动工作而来,反映了他不愿在我们单位继续干下去,说明我们平时对他关心不够,发挥他的作用不够,这不正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吗?再说,要求调动工作,可以通过正常的组织渠道,提出申请,由组织研究,而他却携礼到我家,不是由于人家钱多了没处去,而是由于害怕有理无礼办不成事,这起码说明我们局领导过去处理问题有过认礼不认理的现象,我作为局里的主要负责人,无疑要对此负主要责任,这不又是一种特殊的批评吗?还有,如果我平时能真正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一个廉洁奉公的形象,这位科技人员就不会携礼而来。这不也反衬出我平时还有不少不过硬的地方,不也是一种尖锐的批评吗?所以,我婉言谢绝了礼品,诚心收下了批评。当然,我决不希望再有人重复这种特殊的批评形式,不希望再有人携礼上门。”
  谢绝收礼,已是可敬可佩;从送来的礼品中看到自身的问题,就更为难能可贵了。但愿此事能对那些喜欢受礼的人有所触动,也能退回礼品,收下批评,而不要我行我素。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姜正高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