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岸的爱民哨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0203
颗粒名称: 珠江口岸的爱民哨所
并列题名: 裕安民兵哨所6年救人50多次
分类号: G210
摘要: 裕安民兵哨所建于1958年,近几年,渔民出海捕鱼和搞运输的日益增多,由于海上气候变化大,暴风雨常常威胁着渔民的生命安全,从一九七九年以来,他们救人已超过五十次。
关键词: 民兵 哨所 渔民 生命

内容

「八一」前夕,渔民冯林胜带着未满十岁的儿子,挽着鲜鱼、青菜、烧酒,挑着两袋高级肉饼,高高兴兴地来到珠江口的中山民众区裕安民兵哨所,一定要哨长收下礼物,并感激地说:「患难见真情,是你们给了我父子第二次生命,我今生今世忘不了!」
  七月八日下午,冯林胜驾着小船,在珠江口横门水道口捕鱼,这里海面宽阔,水深超过六米。刚撒几网,耀眼的阳光不见了,翻滚的乌云直压海面,一眨眼暴风雨席卷而来,冯林胜父子还来不及收网,巳被抛进茫茫的海中。儿子冯海祥不会游泳,父亲紧紧地把他抱住,在海里边挣扎边呼救。正在哨所执勤的哨兵,通过望远镜发现了遇难渔民,立即开动机船,冒着狂风暴雨全速赶到现场,把奄奄一息的父子俩救了上来,并把飘浮很远的渔船拉回哨所……
  裕安民兵哨所建于1958年,于1977年转建到横门水道口岸。近几年,渔民出海捕鱼和搞运输的日益增多,由于海上气候变化大,暴风雨常常威胁着渔民的生命安全,裕安哨所的民兵牢记「哨所是渔民之家,哨兵是海上卫士」。从一九七九年以来,他们救人已超过五十次,今年四月十日,他们一天就救起遭强风袭击翻船落水的十六名群众。
  风来雨去,裕安哨所成了渔民们的挡风墙、避雨亭、门诊所。渔民们来到这里,就象回到家里一样温暖。在这里往返的,平均每天不少于三百船次,一千多人。他们有的缺粮短衣,有的头痛发热。对他们,哨所总是有求必应,尽力帮助。仅今年上半年,哨所就借出大米三百多斤,食油十多斤,衣服和日用品六十多件,接待了二百多人次。他们的模范事迹在珠江口广为传颂,群众称他们为「爱民哨所」。
  滔滔珠江水在奔腾,裕安哨所的民兵战士心潮澎湃……
  耀权、善想、润喜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耀权
责任者
善想
责任者
润喜
责任者
冯林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裕安民兵哨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山民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