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黑木耳有新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7830
颗粒名称: 生产黑木耳有新路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1985年,江西省金溪县何源区食用菌种厂经过四年的试验研究,用稻草为主要原料瓶栽黑木耳获得成功,每百斤上料可采收鲜本耳一百五十五斤。
关键词: 黑木耳 食用菌 销路

内容

据《杭州科技信息》报道:江西省金溪县何源区食用菌种厂经过四年的试验研究,用稻草为主要原料瓶栽黑木耳获得成功,每百斤上料可采收鲜本耳一百五十五斤。用稻草为主要原料的配方是:用百分之六十五的稻草,百分之三十三的米糠,百分之二的石膏粉及其它微量元素,拌匀后装瓶,每瓶二两即可。操作过程按常规方法。长出来的黑木耳肉厚、味道鲜美。
  一只蟋蟀可换一头猪
  据《中国信息资料》报道:广东蟋蟀,是港澳市场上一种很受欢迎的商品,出口一只打斗能力强的蟋蟀,可换回一头猪的外汇。著名的粤北「正江蟀」和「关公」、「张飞」、「赵子龙」蟋蟀,一只可卖一百美元。
  现今港澳市场上,蟋蟀不仅是观赏品,而且成为一种赌具。据悉,有关土产出口部门正在设点收购蟋蟀。
  一只青蛙一美元
  据《中国信息资料》报道:青蛙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每年都有一定数量供应海外市场,一只哈士蟆在港澳和东南亚国家卖价达一美元。
  青蛙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我国东北出产的哈士蟆,它的油叫哈士蟆油(实际是雌蛙的卵巢),具有强身补虚、健髓补肾和治疗神经衰弱的功能,是医治和预防早衰、体虚、精力匮乏的珍贵药品。在民间有用蟾蜍去毒的偏方,蟾蜍的毒腺做成的蟾酥,可以强心镇痛,而棘蛙类还可以治疗小儿热疮。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