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统购派购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7630
颗粒名称: 浅谈改革统购派购制度
分类号: D676.5
摘要: 1985年3月25日佛山报登载的谈改革统购派购制度的文章。
关键词: 农产品 统购派购制度 改革

内容

中共中央今年的第一号文件指出,从今年起,对我国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进行重大改革,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定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上市,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使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的需要。
   这一新的政策规定是对我国农业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继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实行的第二次重大改革。这必将促进和推动我国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尽快地富起来。
   要改革统购派购的制度,也有人不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这种改革多此一举,理由是,我们搞了三十多年统购派购制度,有很多经验,而且这一制度对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不小的作用,今天为什么非改不可呢?二是认为这种改革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带来很多的实惠,而这一改革是给农民增加麻烦,好处不大明显。这两种想法,从表面上看好象有一定的道理,但细分析起来,都是站不住脚的。
   说统购派购制度过去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起过作用,这是对的,也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统购派购制度的弊端就日益尖锐地表现出来。例如,一些地区农产品大量积压,出现了“卖难”,而另一些地区农产品又供应紧张,出现“买难”;一方面农村劳力大量过剩,找不到门路,而另一方面,一些产业又得不到开发和利用;等等。所以,只有改革统购派购制度,才能引导农民关心市场变化,使生产和社会需要相连接,解决农副产品“卖难”“买难”的现象。
   说改革统购派购制度,于农民好处不大,这是没有根据的。首先,只有改革这一制度,农民才能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农副产品,做到用需一致,不白流汗水;其次,这一改革使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特点,去自由、自愿地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这样会大大加速我国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变;再次,这一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学习科学技术以及能促使农民搞好经济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总之,改革统购派购制度无论对农民个人,还是对农村本身,其意义都是巨大的。
   (原载《抚顺日报》,本报有删节)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史志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