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7600
颗粒名称: 讲吃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3月23日,佛山报登载了文章「讲吃」,讲述了,吃已升华为艺术的追求,美的享受。
关键词: 艺术 镜头

内容

周亨
  听到朋友要写篇讲吃的文章,脑海里的荧光屏上蓦地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桌中那锃亮的铜锅光彩照人,炉中炭火正红,锅内热汤沸沸,桌上生菜嫩绿,肉片鲜红,鱼球乳白,姜丝淡黄;……诱人举箸。围坐桌前的亲朋好友开怀畅饮,香气扑鼻,笑语声声。这个镜头大概是冬日千家万户打边炉(或曰吃火锅)的生动反映吧。在这里吃已升华为艺术的追求,美的享受。
  言过其实了吧。有的朋友置疑。不,我们的祖先早已把吃看作不仅仅是填肚子,而是艺术的探索。色、香、味、形具美的中国菜,不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吗?中华饮食文化之灿烂夺目为世界各国所少有,亦是我们民族奉献给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颗明珠。据说,一位外国元首在我国宴上看到一盘活灵活现的虾,凝视多时而不敢下箸,听了主人说明后,不禁赞叹道:这样的虾世上少有;这样五彩缤飞的佳肴简直是一幅绝妙的图案,参加这样宴会是极大的艺术享受。
  说实在的,把吃作为一种艺术的追求,就其群众的广泛性而言,也还是近几年的事。旧社会就不用去说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几年来,由于“左”的干扰,一个时期里,一些地区,老百姓也只能稀饭糠菜充饥。吃,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只是填肚子而已,没有闲功夫琢磨吃的花样。直到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的起飞,才算真正打开吃的新纪元。现在我国年产四亿吨粮食。这个数字告诉人们,解决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吃得愉快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了。在一些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的人均收入已达736.6元。有了钱,有了粮,有了多种经营,吃的艺术肯定会有一个大发展。吃的艺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色、香、味形的创造,一是讲究营养的平衡。这两方面必须兼顾,而时有侧重。
  让我们在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先进东西,创造更加璀灿的饮食文化吧!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亨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