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镶明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6767
颗粒名称: 中山镶明珠
并列题名: ——新建的中山港参观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2月11日辽阳日报登载的中山港参观记录文章。
关键词: 中山港 通航 参观

内容

本报记者 周丁
  油漆尚未全干,还散发着新泥土气味的中山港,二月九日正式与香港通航客轮了。日前,记者应中山市人民政府之邀,特地参观了这个港口,目睹她簇新而又雄伟的英姿,也分享为她洒下汗水的港口建设者们的喜悦心情。
  中山港离中山市石岐镇才十四公里。同我国很多天然良港一样,中山港也具有地理环境优越,客、货轮进出方便的特点。在货运办公大楼里,记者从一幅地图里看到,这个港位于珠江口八大口门之一的横门水道,是西江和北江的出口处,江海交叉,港区位于内河,从港口东出五浬,便是茫茫大海——伶仃洋,与国际航线相通;港区东南离香港五十一浬,南距澳门五十二浬,是我省通往港澳最近的港口之一。她的航线国内可通往沿海各大城市,国外能直达东南亚各国。
  陪同记者参观的中山市建委负责同志介绍说,中山港港区的总体规划,陆域占地面积四十二平方公里,岸线十公里。整个港口建设工程分期进行,第一期工程投资约五千万元,已修筑岸线五百米,建成五千吨级码头一个,一千吨级驳船码头三个,客轮码头一个,以及兴建了面积共二万五千多平方米的联检、边防、海关、港监、动植物检、卫生检和客、货运综合服务大楼、仓库等建筑物十九幢,也同时筑起一条长七公里、宽四十米,从港区与广珠公路衔接的进港公路。记者特地参观了进出旅客必经的联检厅。这个占地四千二百平方米的联检场地,窗明几净,宽敞舒适,设备先进,一次可同时通过十六人接受海关的检查。
  在参观中,记者还看到一些工人,正在为一些主要建筑物作最后的装饰。每到一处,陪同参观的有关负责人都向记者夸口称赞,正是因为建港广大干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忘我劳动,才使中山港能够于今日顺利通航。这个港是从一九八一年开始筹建货运部分设施,去年三月起着手建设客运区的。去年五月七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该港为对外开放港口,六月份他们才正式拉开客运区建港序幕。该工程的设计、施工,都是靠本地力量进行的。经过一千多建设者八个月的日夜奋战,现已初具规模,做到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创造了港口建设高速纪录。
  在参观中,记者还获悉,这个港口的第二期工程,已于本月开始,将安排兴建两个五千吨级的码头,其中一个为集装箱码头,一个为散货码头。这一期工程完成后,年货物吞吐量可达一百二十万吨至一百四十万吨,同时将开办货运联营公司,开辟近洋和远洋航线。届时,珠江三角洲附近十多个县、市的进出口物资,均可通过该港集散,大大减轻广州黄埔港的压力。
  介绍到这个港口的优越条件时,中山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还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已决定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逐步把港区建设成为对外加工、进出口贸易、旅游等方面的重要基地。目前,正在筹办的项目有涤纶丝厂、电风扇厂、精磁粉厂等大型现代化工厂。同时,还计划在港区附近发展水果场、畜牧场和农场,为发展加工业提供农副产品。
  参观中山港,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预祝她,为促进城乡和内外物资交流,为经济建设及对外开放服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