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虱鱼养殖技术(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6123
颗粒名称: 塘虱鱼养殖技术(一)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1月11日佛山报登载的塘虱鱼养殖技术。
关键词: 塘虱鱼 鲇鱼 养殖技术

内容

一、目前推广饲养的有四个品种:
  1、胡子鲇:这是近年来南方地区群众喜爱的家庭养鱼品种。体色一般呈褐色、灰黄色,腹部色泽较淡。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体色略有差异,体肥质优者带土黄色或金黄色,体侧散布一些不规则的白色小斑点。
  2、蟾胡子鲇:这是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的高产养殖新品种。体暗褐色,偶鳍色较深黑,体躯大部分由腹至尾鳍有规则的灰褐圆点。
  3、斑点胡子鲇:是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82年7月从泰国引进的优质养殖新品种。体色呈土黄色或金黄色,带有古铜色,体侧有较大的斑点,从体色很易区别胡子鲇和斑点胡子鲇。
  4、革胡子鲇:又名埃及塘虱,产于埃及和尼罗河一带。是我省于1981年从埃及引进的高产养殖新品种。躯体呈灰褐色,并有不规则的较大的灰白斑,腹部白中略带米黄色,
  二、塘虱鱼的食性:
  成鱼饲料:塘虱鱼是一种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环境中,以捕食水域中的小鱼、小虾、昆虫幼体及其尸体、底栖生物、腐败物等为食,也采食植物的细嫩部分、青萍及腐植质等。在饲养条件下,吃下杂鱼、屠宰场下脚料、臭鱼烂虾、蛤、蚬、螺、蚕蛹、蚯蚓、屎虫等动物性饲料,以及豆饼、花生饼、玉米粉、麸皮、米糠、豆渣、酒糟等植物性饲料,以及人、畜、禽粪肥等。可见,塘虱鱼食性粗杂,适应性较强,既能精养,又能粗养,粗生易养,粗生粗长。
  鱼苗饲料:刚孵出的仔鱼完全依靠卵黄获得营养,不能摄取外界食物。随着卵黄的消耗,器官的发育,活动能力的加强,捕食、消化器官的完善,一般在孵出后第三至第五天便开始摄取外界食物。初时的摄食对象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水生生物的幼体。经四、五天后,可以捕食较大型的枝角类、摇蚊幼虫等。当幼鱼长到1.2厘米左右时,可以捕食更大型的水生昆虫、蠕虫等,也吃商品饲料了。
  (待续) (漫漫)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漫漫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