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展小商品生产和增設修配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5349
颗粒名称: 我市发展小商品生产和增設修配点
分类号: F129
摘要: 1960年,佛山市釆取“三定”、“三抓”和跨厂协作的办法,大力发展小商品生产和加强修配服务业,大抓偏、缺产品上馬和新产品試制,大搞原材料生产。
关键词: 小商品 原材料 产品

内容

我市釆取“三定”(定人、定設备、定任务) 、“三抓”(抓品种、抓質量、抓修配)和跨厂协作的办法,大力发展小商品生产和加强修配服务业,大抓偏、缺产品上馬和新产品試制,大搞原材料生产。
  去年第二季度我市生产679种日用品,第三季度增至 749 种,第四季度安排生产的达 882 种,品种和产量都大为增加。肥皂、布鞋、棉毡、胶碗、胶匙羹等20多种主要商品已逐步改变过去靠大城市調进供应的現象,做到了自給; 調到农村的日用品也日益增多。輕工业部門在发展小商品生产的同时,还指定橡胶厂、制伞厂、竹器厂增設胶鞋、紙伞、布伞和竹藤制品等修配站,一面固定二十多人坐店修理,一面又派出十多人上門修理,大大縮短了修补时間。
  ,通过工商座談,調查市場情况,进行产品排队,把市場脫銷而工厂挤掉的产品,安排到厂,落实到人,固定設备,大力生产。
  为了保証日用品生产,我市釆取了如下具體措施: (一)适当扩大生产能力,如抽調变压器等設备和二十多个机械技工給石灣日用陶瓷一厂,建立精陶厂,計划每年日用瓷器400万件。(二)大搞原材料: 一抓原材料生产,如新光針織厂和棉一、二厂自制燒碱,日产已达1,000斤; 二抓收購,商业部門釆取固定收購、串門收購、預約收購、設箱收購、定期收購和向外收購等办法,囘收廢品,供給工厂生产和修配之用;三抓代用和綜合利用,如棉織厂、綫带厂和棉毛編織厂用野杂纤維生产帆布、劳动手套和燈繩,玻璃厂以煤气代气油生产小电珠,新光針織厂用机头、机尾的边廢料生产口罩、圍巾、童衣、布鞋、書包和地拖,五金厂用薄鉄边料制垃圾、画釘、花酒头等等; 四抓原材料,用量大的工厂节約用料支援小商品生产,如新光針織厂等厂每月节約出棉紗給綫带厂生产出大批小边带、鞋带、木紗团和燈繩等小商品。此外,还加强工商协作,定期召开座談会,互相通气,共同組織原料。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