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袁国平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唯一号:
181130020210000022
人物姓名:
袁国平
人物异名:
名:裕;字:醉涵
文件路径:
1811/01/object/PDF/1811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643.pdf
出生年:
1906年
卒年:
1941年
籍贯:
范家山
传略
袁国平(1906~1941),名裕,字醉涵,范家山人。其父务农,兼弹棉花为生。袁6岁入学,10岁考入循程学校,擅吟咏,曾随师郊游,登佘湖山,袁极目河山,感时触世,口占一绝:“万山围绕乱如麻,何处登临望眼赊。堪羡高峰能独立,巍然不被晚云遮”。其抱负若此!民国11年(1922)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选为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民国14年考上黄埔军校,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7月,以高才生提前毕业,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任宣传科长、左翼宣传队分队长,随军北伐。后调任国民革命军学生团指导员,开赴九江讨伐叛军。民国16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后转入汕头,参与组织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与彭湃赤卫军会师,建立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葵潭一战,打垮白军一个营,惠来一战消灭白军一个团,击毙团长向卓然,国民党为之震惊。 民国17年底,袁任湘鄂赣特委宣传部长,代理特委书记。19年秋,红三军团成立,袁任政治部主任。7月23日,红三军团攻占长沙,袁立即接管《国民日报》,编印《红军日报》,亲自撰稿,宣传革命形势,打击顽固势力。在长沙10万工农大会上发表演说,提出扩大红军,战胜反革命的垂死挣扎,使劳苦群众获得真正的彻底解放。几天中就有8000多人参加红军,筹集军饷40多万块银元。其时,袁向前委提出加强政治教育,整顿军纪,统一步调的建议,得到采纳,并深入基层做大量的思想工作,使部队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宗派主义倾向得到较好的解决,纪律性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在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红三军团成为红军的主力军之一。遵义会议后,袁调军委工作。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写了《七律·长征》一诗,袁步韵奉和,诗云:“万里长征有何难?中原百战也等闲。驰骋潇湘翻浊浪。纵横云贵等弹丸。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更喜腊子口外月,夜辞茫荒笑开颜”。以亲身感受,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西安事变(1936·12·12)后,袁任陇东特委书记兼十八集团军驻陇东办事处主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其时,国民党派来高级军官组成的参观访问团,成员中有袁在黄埔军校的同学,袁诚挚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切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共弃前嫌,携手前进。”并赋诗二首相赠。其一:“三年同学十年仇,百战纠缠一战休;差幸干戈化玉帛,愿从风雨济同舟。”其二:“逐鹿中原争国是,十年征战听人评;相逢休话阋墙事,莫使神州任陆沉。”一位旧友恭维道:“兄台高才,到我们那边去,定能委以重任,授以高位。”袁付之一笑,答曰:“但愿同仇敌忾,别无他求。” 民国26年(1937)新四军成立后,叶挺任军长,袁任政治部主任。次年底,袁根据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撰写了《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一文,强调军队政治工作的重心在连队,要求领导深入连队,建立经常性的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加强对挺进游击队成员的组织审查和严密鉴定,不断检查连队工作,及时纠正不良偏向,培养和运用模范连队的经验,推广到整个部队中。民国28年10月,编写了《新四军政治工作十讲》,作为新四军政治思想工作的教材,层层组织学习,对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作用甚大。民国29年9月,蒋介石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密令上饶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拟订“围剿”新四军的行动计划。为揭穿其反共阴谋,袁与叶挺到上饶与顾谈判。顾的“智囊”先发制人:“请问袁先生,传闻贵军有‘三山计划’愿闻其祥。”袁从容回答:“我们至此的目的是请示北移路线,要求发给粮食弹药,其他无可奉告。”那位“智囊”大嚷:“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早获情报,你们不但盘踞茅山、天目山,还要占领四明山,你能否认吗?”顾摆出长官的架势说:“醉涵兄,这就不对了!未经请许上峰就擅自圈盘占地,招兵买马,不是破坏政令、军令之统一吗?那是不合法哟!”袁仰首大笑说:“诸位实在高明,那茅山、天目山、四明山都是敌占区,在日寇的眼皮底下,岂止这几座山,凡是日寇占领的每座山,都是新四军驰骋杀敌的战场,新四军挺进敌后,发动群众抗日,发展抗日力量,不仅不是破坏政令、军令之统一,恰好是实行了蒋委员长‘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宣言,怎能说不合法呢?!敝军无所谓‘三山计划’贵军要是眼红敌人眼皮底下的地盘,那就请你开过去好了,我们愿意恭让,军中无戏言,就一言为定!”顾祝同一伙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但是,袁跟随项英(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受王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对中其中央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缺乏认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项、袁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和帮助。■对所犯错误有所认识,但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严重估计不足,对应付突然事变缺乏足够准备。民国30年1月6日,“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长叶挺在谈判时被顾祝同无理扣押。项英奉命率军部及部属9000余人北移,6日至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重兵的袭击,血战七昼夜,弹尽粮绝,大部牺牲、被俘和失散,仅少数人突出重围。项英突围后被叛徒杀害。袁国平身上四处负伤,战士轮番背着突围,至张家渡涉水渡河,敌人以机枪扫射,战士以自己的身体护袁。渡至北岸,袁不愿战士因照顾自己而造成更大的牺牲,嘱部属突围后向党汇报,遂悄悄摸出手枪,对着自己头部扣动扳机,壮烈牺牲。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