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筑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6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建筑业
分类号: F426.9
页数: 5
页码: 382-386
摘要: 本章记录了1978年-2002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境内建筑业发展情况。包括勘测设计、建筑企业、建筑工程、建筑材料与技术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建筑业 邵阳县

内容

第一节 勘测设计
  1978年,县内只有县建筑工程公司建筑设计室1家建筑设计机构,只能进行5层楼以下、跨度18米以内的建筑物设计。1980年,建筑设计室从县建筑公司分出,成立邵阳县建筑设计室,有职工5人。1984年建筑市场放开,县外建筑设计单位进入县内建筑勘察设计市场。1985年,彭坤仕、伍桂林、何验旬合作的农房设计作品获邵阳地区农房方案设计二等奖。1986年,县建筑设计室经湖南省建设委员会核定为丁级勘察设计单位。1990年,县建筑设计室首次采用桩基础新技术获得成功。同年始,县建筑设计室在设计时增加地质勘察业务。1993年,县建筑设计室首次设计7层框架结构住宅楼。1995年,县建筑设计室更名县建筑勘察设计院(简称县设计院,下同)。1997年,县设计院始用电脑设计、绘图。1998年,始采用全自动宽幅晒图机。同年县设计院购置勘察用深层钻机取代简单的静力荷载贯入仪。2000年,县设计院被湖南省建设厅核定为丙级勘察设计单位。2002年,县设计院添置17英寸联想电脑6台、PKPM设计软件6套、全自动晒图机和深层勘察钻机各1台。是年,县建筑设计院有职工14人,其中工程师6人,二级注册建筑师和二级注册结构师4人。1980—2002年,县建筑设计院共设计各类建筑项目600个,完成工程地质结构钻探6500标准米。
  第二节 建筑企业
  1978年,县内有建筑施工企业18家,其中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1家、社队建筑队17家,共有从业人员1034人。1984年,农村建筑队增至30家。1988年,县内有上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8家,从业人员318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3人。1993年,成立县建筑总公司和邵阳机电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塘渡口镇建筑公司晋升为三级企业,邵阳机电设备安装公司晋升为二级企业。2001年,县内上等级的22家建筑企业组成5家规模公司。2002年,湖南省建设厅批准县建筑公司、县工程公司、县建筑总公司、县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4家企业为三级总承包企业,批准邵阳机电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为二级专业承包企业。同年成立湖南邵阳功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是年县内有建筑业从业人员1.1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76人(具有高级职称者6人、中级职称者99人),年总产值5.7亿元,利润总额1176万元,上交税金213万元,年支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8815万元,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原值3339万元。
  2002年,县内主要建筑施工企业有:
  县建筑公司 1952年成立,原名邵阳县建筑委员会。1958年更名邵阳县建筑工程公司。1980年更名邵阳县建筑公司。2001年兼并黄亭市建筑公司。2002年经湖南省建设厅批准为施工总承包三级集体企业。是年有从业人员766人,总资产877万元,施工机械120台(件),设备总功率1520千瓦。辖1个分公司,4个工区,1个预制构件厂。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2年,县建筑公司承建的大型工程有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和外科大楼、县剧院、县电影院、县百货大楼、县粮贸商场、资汇宾馆五栋楼、县工具总厂建工钻车间、县环保监测站综合楼、县二中科教楼、县邮政大楼等。
  县工程公司 1966年成立,原名塘渡口建筑公司。2001年更名邵阳县工程公司,是年兼并九公桥、谷洲、郦家坪3家建筑公司。2002年经湖南省建设厅批准为施工总承包三级集体企业,总资产720万元。有施工机械188台(件),设备总功率1537.8千瓦。有从业人员58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8人。承建的大型工程有县广播电视局综合大楼、县新华书店住宅楼、县工商局家属楼等。其中县广播电视局综合大楼被评为全市优良工程。
  县建筑工程总公司 1993年成立。2001年,兼并诸甲亭和罗城建筑队。2002年经湖南省建设厅批准为施工总承包三级集体企业。从业人员4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资产总额842万元,有施工机械191台(件),设备总功率1480千瓦。1993—2002年,承建房屋建筑总面积27.2万平方米,主要工程有湘运邵阳县分公司综合楼、县民政局综合楼等。
  县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由县城关镇建筑公司、五峰铺建筑公司、白仓建筑公司、塘田市建筑公司、金称市建筑公司、岩口铺建筑公司、长阳铺建筑公司、蔡桥建筑公司、下花桥建筑公司联合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2002年经湖南省建设厅批准为施工总承包三级企业,注册资本金688万元,有施工机械377台(件),设备总功率2113千瓦,从业人员45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承建的主要工程有县公路局综合楼、县二中教学楼、县二中女生公寓等。
  湖南邵阳机电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1993年成立。2002年经湖南省建设厅批准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企业,主要在新疆承揽工程业务。注册资本金980万元,有施工机械52台(件),设备总功率3650千瓦。从业人员15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7人。可承担110千伏以下送电线路和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工程的施工安装。承建的新疆哈密市安居工程供水供暖管道安装敷设工程、雅满苏110千伏送变电工程,被哈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评为优良工程。
  湖南邵阳功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2002年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经湖南省建设厅批准为劳务分包一级企业,主要在北京市承揽建筑劳务项目。注册资本金120万元,有施工机械64台(件),设备总功率524.6千瓦,从业人员187人,其中土木工程师5人、会计师1人。
  第三节 建筑工程
  县内建筑主要为房屋建筑。1978年,县内共竣工房屋面积14.05万平方米,其中农村民房11.69万平方米,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房屋2.36万平方米。2002年,县内竣工房屋面积62.52万平方米,其中农村民房45.60万平方米,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建房9.78万平方米,城镇职工私人建房7.14万平方米。
  1978—2002年,县内竣工的主要标志性建筑工程有:
  县电影院 位于塘渡口大桥东南侧,县城中心。县建筑工程公司设计室邓轩同设计,县建筑工程公司承建,1978年竣工。3层,观众厅跨度23米,为县内跨度最大的房屋建筑。砖木结构,钢木架顶,设座位1306个。被湖南省文化厅评为音响好、视线清晰、观众疏散快的优良工程。
  县工商银行大楼 位于塘渡口镇邵新街,邵阳市第一设计院设计,塘田市建筑公司承建,1993年竣工。钢筋混凝土桩基础,主楼框架结构,8层,顶层为圆形会议室,屋顶矗立28米高的铁塔,建筑面积2975平方米,为县内首次使用花岗岩贴面的房建工程。
  县电信大楼 位于县城丁冲街,邵阳市第二设计院设计,湖南省第四工程公司承建,1995年竣工。10层,框架结构,楼顶矗立48米高的移动电话通讯塔。建筑面积4344平方米,总造价520万元。为县内幕墙面积最大和首座10层高楼。
  台北大厦 福州空军后勤部队设计院设计,湖南省第四工程公司施工。1996年动工,次年竣工。框架结构,8层,建设面积7200平方米,总造价700万元,为县城最大的弧形转角楼。
  县政府办公大楼 位于县人民政府大院内,县设计院设计,湖南省第四工程公司承建,1998年竣工。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砖混结构。主楼7层,裙楼6层,采用中间轴对称结构,内走廊式平面布局,门厅占地56.6平方米。为仿古重檐楼阁建筑,主楼檐口盖金黄色琉璃瓦,外墙装饰以白色瓷砖为基调,金黄色条砖点缀,古朴美观。
  振羽大楼 位于资汇宾馆内,武汉洪山设计院设计,县建筑公司承建。4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独立柱基础,主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空心板楼面,各层的卫生间和圆弧形房间及屋面为现浇板,屋面上的飘板用铝合金板包装,进门大厅前的弧形墙和观景台采用隐框玻璃幕墙,大厅入口为县内首次使用的电动声控自动门,钢骨网架玻璃钢遮光雨罩,楼前为中南林学院设计的呈放射状立体花坛。
  县工具总厂建工钻车间 市第二设计院设计,县建筑公司承建,1992年竣工。框架结构,跨度21米,建筑面积2709平方米。为县内首次采用预应力后张法钢筋混凝土屋架和预应力大型屋面板施工的工程。
  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青松公园山顶,县设计院彭坤仕设计,县建筑公司承建,2002年4月竣工。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高21.74米,由碑座、碑身、碑顶组成。底座面积77.44平方米,碑身用灰白色花岗岩贴面。正背两面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和南北侧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各8个大字为金色,阴刻,唐中汉书。碑座用黑色大理石贴面,正面刻中共邵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邵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记》,唐畏保撰文。背面刻《烈士英名录》。
  第四节 建筑材料与技术
  基础
  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房屋建筑均为砖石基础或现浇混凝土基础。1981年,修建县祁剧团剧院时,首用松木梅花桩基础。1987年,修建原红石区供销社兴隆商场综合楼时,首用机械桩基础。1991年,修建县建设银行办公楼时,首用人工成孔灌注桩基础。1996年,修建县政府办公大楼时,首用挖掘机开挖土方。以后铲运机、挖掘机、推土机在县内建筑土石方工程中广泛使用。1998年,修建湘运邵阳县分公司综合楼时,首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2000年,修建县农工贸综合市场时,首用震动成孔灌注混凝土承台基础桩。
  墙体
  1978年,县内城镇建房以红砖墙体为主。乡村建房,富裕者用红砖,贫穷者仍用泥砖,也有室内墙体用泥砖、室外墙体用红砖,或一墙中内用泥砖、外用红砖,称“金包银”。20世纪80年代后,墙体砌筑多用实心眠墙和空心斗墙两种,农村建房亦多用红砖墙体。1985年后,承重墙体多用三顺一丁实体墙,墙体厚度多为24厘米(称二四眠墙)。20世纪90年代后,县内城镇建筑首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体。
  地面
  1978年,现浇混凝土地面已普遍用于城镇房屋建筑,部分建筑始用现浇水磨石地面。20世纪80年代初,部分私人住宅采用地板漆,但很快被水磨石、地板砖取代。部分房屋采用塑料薄膜或塑料薄膜加炉渣垫层进行防潮,后多用改性沥青加炉渣混凝土垫层、无机盐防水砂浆、TT91硅质密实剂和聚氨脂防水涂料防潮。20世纪80年代末期后,水泥花砖地面、瓷砖地面、高强复合木地板、实木地板、竹木地板相继在县内城乡房屋建筑中采用。1991年,县电信大楼营业大厅首用花岗石和人造大理石地面。
  楼面
  20世纪70年代始,城镇房屋建筑基本使用钢筋混凝土楼板。20世纪80年代始,农村民房亦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21世纪初,县内房屋建筑普遍采用冷轧带肋刻痕钢丝预制板楼面。
  屋面 县内传统屋面,有单坡、双坡、四坡等,盖顶材料多为青瓦,贫穷者用茅草盖房,山区用杉树皮盖房。20世纪70年代,房屋盖顶材料除小青瓦外,还有水泥现浇平顶屋面、红平瓦、水泥瓦、石棉瓦等,简易房屋亦有用油毛毡加盖的。20世纪80年代始,普遍采用卷材防水和现浇刚性钢筋混凝土防水屋面,平顶屋面则用隔热层架空防热。
  屋架 县内房屋屋架有木屋架、钢木屋架、钢筋混凝土屋架等。20世纪80年代后,木屋架已基本不用。工厂车间、各类会场、剧院及仓库多采用钢木屋架。20世纪90年代,跨度较大的厂房、会场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屋架。
  门窗 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房屋多为木门窗。20世纪80年代后,先后使用铁制或钢制门窗、铝合金卷闸门、铝合金窗、塑钢窗、电动卷闸门,私人住宅安装各式防盗窗和防盗门。
  墙饰 县内传统房屋建筑,除祠堂、庙宇等公用建筑和部分富裕者的住宅稍事墙面装饰外,一般不用墙面装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单位、城镇居民和较殷实的农户建房,用石灰纸筋砂浆粉刷墙面,天棚吊顶为烂泥条草筋石灰砂浆粉刷。一般农户建房,很少用墙面装饰。1978年,县林业局办公大楼外墙装饰首用水刷石。1982年县果品公司办公楼外墙首贴玛赛克。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内墙装饰改用水泥混合砂浆打底,腻子灰盖面。1986年,资汇宾馆五栋楼内墙首用壁纸和墙布装饰,外墙首贴大理石,天棚吊顶首用钙塑板、宝丽板。20世纪90年代起,仿瓷涂料、高级釉面砖、胶合板、纤维板、高级石膏板、榉木板、铝塑板、铝合金及花岗石等墙面装饰材料在县内广泛使用。1995年,县电信大楼外墙首用隐框玻璃幕墙。2000年,推广外墙涂料饰面。2001年,县移动公司营业大楼外墙首用黄色乳胶漆涂料。
  灯饰 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建房装灯纯为照明,20世纪90年代始,县内宾馆、歌舞厅等公共营业娱乐场所用霓红灯、走马灯、多彩灯、魔幻灯、声控灯等灯饰。私宅始装饰豪华型吊灯。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