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2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公路运输
分类号: F540.8
页数: 5
页码: 339-343
摘要: 本节记录了1978年-2002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境内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县内各时期动力运输、客运、货运、运输企业的情况。
关键词: 公路 运输业务 邵阳县

内容

一、运力运量
  1978年,县内有汽车109辆共335吨位,有拖拉机145台共380吨位,有手扶拖拉机348台,马车52部。时有塘渡口汽车站和邵阳县搬运公司2家运输企业,同年成立邵阳县交通局车队。是时,县内汽车营业性运输由湖南省运输公司(简称湘运,下同)塘渡口汽车站独家经营,部分企业购置货运汽车自运企业货物,不得参与营业性运输。同年县搬运公司仿制机动板车2台,购置各类运输机械11台,从事短途货运。
  1981年4月,县交通局车队更名邵阳县汽车运输公司。同年8月,塘渡口汽车站借助上级交通部门的行政干预,兼并邵阳县汽车运输公司。11月,湘运邵阳市公司在邵阳县成立客货混装型的68车队。1982年,邵阳县搬运公司购置6辆货运汽车、24吨位,开始经营长途货运业务。1983年,邵阳县搬运公司更名邵阳县运输公司,购进客车3辆,开始从事汽车客运业务。1984年,湖南省运输公司在邵阳县成立分公司,湘运68车队划归湘运邵阳县分公司,同年,运输市场放开,县运输公司又购进货车4辆、客车3辆、拖拉机5台,从事公路客货运输。此后,厂矿企业的车辆亦参与营业性运输,个体运输专业户也异军突起,营业性运输由湘运公司独家垄断的格局被打破。1986年,县内有社会参运客运汽车12辆、货运汽车313辆、各种拖拉机819辆、小三轮和小四轮农用运输车82辆、县属机关小车78辆。20世纪90年代初,县内各机关兴起购买小车热。1999年,全县公路客运量878.5万人,客运周转量1.65亿万人公里;货运量580.8万吨,货运周转量1.07亿万吨公里。2000年,邵阳县运输公司并入湘运邵阳县分公司。
  2002年,县内参与运输的各类汽车有2500余辆,其中客运汽车1389辆,货运汽车597辆,另有非经营性车辆514辆。
  二、客运
  1978年,县城塘渡口至邵阳市和8个区公所所在地均开通班车。1980年1月,塘渡口至隆回客运班车开通。1983年,全县共有汽车客班线路27条,54个班次。其中通往县外的客班线路10条,12个班次,分别开往东安、隆回、冷水滩、新宁、绥宁、武冈、城步、邵东;县内客班线路15条、43个班次,分别开往县内15个区、公社(镇)。当年全县客运周转量6701.9万人公里。
  1983年,县运输公司购买客车3辆参与汽车客运,当年客运量12.65万人,客运周转量447.27万人公里。1984年,放开运输市场,原专事货运的农用三轮车、四轮车,也违规参与客运,后私营中巴车陆续进入县内客运市场,县内短途客运市场迅速被私营车主占领。1995年,私营中巴车增至100辆,长阳铺至银仙桥的20公里路段中,参与营运的个体中巴车就多达6辆。个体中巴车除在县内营运外,还陆续占领至邵阳市、邵东、武冈、隆回、新宁等县际线路,在塘渡口至邵阳市路段,从事客运的个体中巴车就有30多辆。除中巴车外,小面的车以其方便灵活,倍受短途旅客的青睐。期间,随着县内南下打工者增多,至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客源丰富,湘运邵阳县分公司和县运输公司等运输企业购入大中型豪华卧铺车,开辟至广州、深圳、珠海、长沙、株洲等长途客运市场。春节期间,往返广州、深圳等地的旅客骤增,票价从平时的80~100元猛涨280~360元,个体车主有“春节半年粮”之赞叹。20世纪90年代,始有部分个体司机购进被机关淘汰的小轿车出租,出租车种类有北京吉普、普通型桑塔纳、奥迪、三菱等,县内出租车市场逐步形成。1999年,湘运邵阳县分公司成立至邵阳市快班车队。同年,全县公路客运量878.5万人,客运周转量1.65亿万人公里。
  2002年,县内有各类客运车辆600余辆,其中大中型豪华卧铺车26辆,在县内线路及周边县际线路(主要为邵阳市)营运的中巴车250辆,出租的士47辆,在县内从事短途客运的小面的车300余辆。另有由三轮摩托改装用于市内交通的慢慢游约900辆(含乡镇)。同年,县内每天有跨省及省内长途客班13次,县内23个乡镇(场)及部分村均有客运汽车直通县城。
  三、货运
  1978年,县内从事公路货运均为国有、集体车辆,除县运输公司、湘运公司下属的塘渡口货运站外,县供销社、县林业局、县粮食局等单位先后成立汽车运输队,承担本单位的货物运输。时县内货运汽车主要为解放牌和湘江牌两种,每辆载重约3.5吨,可加挂拖斗,主要运送粮食、煤炭、化肥及农副产品。运价仍维持1967年以来的水平,长途运输(26公里以上)每吨公里0.2元、短途运输(5~25公里)每吨公里加收0.4元,不足5公里者按5公里计价。原县内常用的大中型拖拉机因速度较慢,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淘汰。1983年后,部分农民购车从事货运。期间,手扶拖拉机因体轻、价廉、操作简单、对路况要求低等特点,迅速成为县内乡村道的主要运输工具。1986年,县内有手扶拖拉机996台,是1976年的近5倍;有货运汽车451辆、1648吨位;年货运周转量335.6万吨公里。20世纪80年代末期,农用三轮车、四轮车逐渐取代手扶拖拉机。1990年3月始,县内长途汽车货运价格按省定标准,从每吨公里0.2元提至0.28~0.38元,但货运市场放开后,运价多由供需双方自定。20世纪90年代后,湘运公司77车队、塘渡口货运站、县运输公司先后退出县内货运市场,单位运输车队亦先后解散,县内货物主要由私营车辆承运。期间,县内货运汽车多为东风牌和厢式货车,出县货物主要有生猪、煤炭、矿石及农副产品,进县货物主要有日用工业品、水果和农业生产资料。县内运输以砂石等建筑材料为多。2002年,县内有货运汽车597辆、手扶拖拉机100台、农用三轮车和四轮车1193辆,均为私营。
  四、运输企业
  湘运邵阳县分公司 湘运邵阳县分公司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塘渡口汽车卖票站,后更名塘渡口汽车站。1981年8月,县汽车运输公司(县交通局车队)连人带车并入塘渡口汽车站。1984年,以塘渡口汽车站为班底成立湘运邵阳县分公司,塘渡口汽车站更名邵阳县汽车站。2000年12月,湘运公司邵阳县分公司兼并邵阳县运输公司,成为县内唯一的专业运输企业。2002年,湘运邵阳县分公司有职工522人,有挂靠公司名下的社会客运车辆59台,其中大卧铺车46台、空调车8台、中型客车5台,管理进站社会车辆210台。经营跨省客运线路13条、跨市客运线路6条、跨县客运线路4条。下辖邵阳县汽车站、湘运68车队、县汽车大修厂、车站派出所及塘田市、黄亭市、五峰铺、金称市4个乡镇汽车站。
  邵阳县运输公司 1958年10月成立,以水上运输为主。1964年,邵阳县运输公司分为邵阳县航运社和邵阳县搬运公司。1968年,邵阳县搬运公司购进4台手扶拖拉机从事城内货物运输。1982年,购进6台大型货车,开展长途货运业务。1983年,购进三台大型客车,率先在全市集体运输企业中经营汽车客运业务。同年,县搬运公司复名县运输公司。1987年,开通长沙、株洲客运线路。1988年,企业内部推行客运营收票款满负荷包干法,获湖南省人民政府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二等奖。1992年,开通县内至广州的客班车。2000年12月并入湘运公司。
  邵阳县汽车运输公司 原名邵阳县交通局车队,1978年11月成立,时有客车6辆、货车5辆。1981年4月,更名邵阳县汽车运输公司,定编33人,为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同年8月,在上级交通行政部门干预下,连人带车并入湘运邵阳县分公司。
  各单位汽车队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县内先后成立的单位车队有县粮食局车队、县林业局车队、县商业局车队、县供销社车队、县物资局车队、县煤炭局车队、县交通局车队等。上述车队最少者有车3辆,多者40余辆,多用于承运本单位货物。20世纪80年代后,县内单位车队相继解散。2002年,仅存县公路局和县乡公路管理站的工程车参与工地运输。
  附 20世纪50年代前的挑夫和轿夫棉花、花生、桐油、烟叶等土特产亦由挑夫挑运外销。时县内挑夫有3种活动形式:一是分散受雇于本地商家,为老板进货送货。二为专事运输的挑夫组织,民国时白仓有专事挑运的组织11家,每家有固定挑夫10~20人。三为个体挑运贩买贩卖。时县内通往东安、祁阳、宝庆、冷水滩及广西的大道,挑夫不绝于途。县内至冷水滩,挑土特产出境,挑盐返回,来回240里,三天往返,每人挑运重量一般约60公斤,挑运报酬每日约2升米。
  轿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县内人力挑运的另一种职业,轿分官轿、彩轿、篷轿三种。官轿专供官员乘坐,由4人或2人抬送。彩轿又称八仙轿或四人轿,为民间娶亲时新娘乘坐。篷轿多为绅士、富户私有,乘坐者有三种,一是绅士、富户下乡出门乘坐,二为小康人家女眷出门乘坐,三为求医问药者延请名医出诊乘坐。民国时,五峰铺常年有轿子100多顶,塘田市、白仓亦各有一家轿行。
  
  县内通公路前,生产生活物资交流,除水路运输外,全靠人力挑运。县人所需食盐、棉布、百货,多从广西全州及邻县东安、冷水滩、祁阳和宝庆等地人力挑运入境。县内的辣椒、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