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业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89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工业结构
分类号: F421
页数: 11
页码: 306-316
摘要: 本章记录了1978年-2002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境内工业结构的发展情况,包括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规模机构、区域分布几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工业经济 体制改革 邵阳县

内容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978年,县内有工业企业210家,职工4320人,总产值4347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其中:国有工业企业23家,职工2350人,产值2667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87家,职工2670人,产值1680万元;1983年,县内始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1家。2002年,全县有工业企业5524家,从业人数4.88万人,工业总产值6.4亿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25家,从业人数4172人,产值4909万元;集体工业企业11家,从业人数1681人,产值1.24亿元;个体私营工业企业5488家,从业人数4.3万人,产值4.67亿元。
  一、国有工业
  部、市属国有工业 县内部属工业企业有国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于1970年在县内霞塘云公社天子山和永兴公社道光大队修建的807和813工厂。20世纪80年代,807与813合并为湖南省松江电子仪器厂,隶属国务院航空航天工业部。1989年,该厂迁长沙,厂房卖给县人民政府。市属工业企业有九公桥煤矿(见第三章第一节)。
  县经济发展局所属工业 1978年为县工业公司(后更名县工业局)所属工业,时有县农业机械厂、县农业机械修配厂、县水泥厂、县氮肥厂、县造纸厂、县印刷厂、县酒厂、县铁厂、县磷肥厂、县汽车修配厂10家企业(后县磷肥厂和县铁厂未投产即倒闭),当年产值759.6万元(1970年不变价)。1979年,县造纸厂铁锅车间从县造纸厂分出,成立邵阳县锅厂,后又转产食品,更名邵阳县第一食品厂。1986年,县工业公司有国有工业企业8家、从业人员1547人,年产值983万元(1980年不变价)。1993年2月,县工业局撤销,其所属企业归属县经济委员会(后更名县经济发展局)管理。同年,县氮肥厂破产。1994年,县经济委员会在县氮肥厂原址建邵阳县特种工具厂和邵阳县汽车板簧厂。1994年,县经济委员会所属企业10个,从业人员1655人,年产值3077万元。1998年,县汽车修配厂破产。2002年,县水泥厂整体拍卖给浙江个体客商。是年,县经济发展局直属工业企业有县造纸厂、县水泵厂、县印刷有限公司、县汽车板簧厂、县特种工具厂、县酒厂、县硬质合金厂7家,从业人员891人,年产值3795.8万元。
  县煤炭局所属工业 1978年,县煤炭局辖邵阳、金华山、红石、七里山、牛轭塘5家煤矿,从业人员1295人,年产原煤12.1万吨。1982年,牛轭塘煤矿迁蔡桥乡大山岭,更名大山岭煤矿。1988年,县煤炭局在长阳铺镇建黄田坪煤矿。2002年,红石煤矿停产关闭。是年,县煤炭局辖邵阳、七里山、大山岭、黄田坪、金华山5家煤矿,有在册职工673人(不含临时工),其中下岗职工529人,年产原煤7.66万吨。
  县水利局所属工业 1978年,县水利局辖灌滩、东方红、向阳坝、渣滩4家电站。同年新建向阳坝水泥厂。2001年,成立邵阳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2002年,县水利局辖渣滩电站、东方红电站、向阳坝电站、向阳水泥厂、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5家企业,从业人员1172人,年产值966.5万元。
  县粮食局所属工业 1978年,县粮食局辖大米加工厂2家、附属粮油车间和面粉车间各1个,从业人员40人,年产值50万元。1983年,县粮食局在塘渡口镇沙坪新建邵阳县饲料加工厂。1988年创办印刷服务部。1998年,县粮食局辖大米加工厂12家,附属粮油车间4个,面条厂1家,印刷厂1家,从业人员160人,年产值4000万元。2002年,县粮食局辖工业企业14家(含粮油车间),从业人员123人,年产值1000万元。
  其他部门所属工业 1978年,县商业局所属工业企业有邵阳县糖果糕点厂。1980年,县农业局创办七里山茶厂和七里山罐头厂(20世纪90年代末先后倒闭)。1993年,邵阳县糖果糕点厂更名南天商办工业公司,转产建工钻,2002年破产。此外,县内部门国有工业企业还有县民政局所属的邵阳县福利工厂、县药材公司所属的药材饮片加工厂等。
  二、集体所有制工业
  县二轻局所属工业 1978年,县二轻工业局下辖工业企业13家,从业人员865人,年产值386.2万元,主要行业有建工钻、金属、皮革、羽绒、棉织、印刷、木器、服装、化工、竹器、陶器等。1983年,县二轻工业局所属工业企业增至26家,从业人员1459人,年产值930.5万元。1987年,县二轻工业局有所属工业企业25家,从业人员1606人,年产值2515.3万元。1993年,县轻纺工业局有所属工业企业23家,从业人员1928人,年产值7429万元,达历史最高水平,成为湖南省轻工业厅和省机械进出口公司的重点扶植对象。1996年起,县内二轻工业开始滑坡,企业纷纷倒闭。2002年,县轻纺工业局所属工业企业仅剩县工具总厂、玛钢件厂2家,从业人员668人,年产值305万元。
  乡村集体所有制工业 1978年,县内社队工业主要为支农型或以农为基础的小型加工企业,行业分布有食品加工、采煤、砖瓦、造纸等。当年县内有社队工业企业196家,从业人员9311人,年产值860.2万元。1984年,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是年县内有乡村集体工业企业440家,从业人员7535人,年产值1807万元。20世纪90年代初期始,县内将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各级政府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县内乡村集体工业发展迅速。1994年,县内有乡村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620家,从业人员1.19万人,年产值1.05亿元。20世纪90年代中期,乡村集体工业企业绝大部分实行租赁或承包经营。2001年起,县内乡村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推行私有化。2002年底,乡村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仅余9家,从业人员1013人,年产值7283万元。
  县教育局所属集体所有制工业 1978年,县文教局有下属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5家。1979年,县文教局成立勤工俭学管理站。1985年,县内各类校办工厂增至16家。同年县教育印刷厂建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各类校办工厂因经营不善,或关闭,或承包给私人。2001年,县教育印刷厂破产。2002年底,县教育局所属校办工厂全部私营。
  县供销社所属集体所有制工业 1986年,县供销社所属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有糖果糕点厂9家、冰厂4家,从业人员160人,产值150万元。20世纪80年代末,各区供销社冰厂先后倒闭。20世纪90年代后,各区供销社糖果糕点厂多停产关闭,余者皆转为私营。
  三、个体私营工业
  1983年,县内仅有个体私营食品加工企业1家,年产值不足万元。后县委、县人民政府扶植鼓励发展个体私营工业。1986年,县内个体私营工业企业骤增至1076家,主要分布于食品加工和采矿两个行业,从业人员3490人,年产值2902万元,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8.1%。
  1989年,县内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2518家、从业人员8908人,年产值7032万元。从业人员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人数36.3%,产值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5.7%。
  1992年,县内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2681家、从业人员1.34万人,年产值9538万元。从业人数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人数51.21%,产值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9.5%。
  1995年,县内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2935家,从业人员2.16万人,年产值1.91亿元。从业人数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人数56.9%,产值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9.8%。行业涉及采矿、食品、棉纺、机械、建材、印刷、造纸等10多个门类。
  2002年,县内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5488家,从业人员4.3万人,年产值4.67亿元。从业人员占全县工业总人数的88%,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3%。主要骨干企业有兴旺玛钢厂、邵阳市湘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湖南龙华水泥有限公司、九公桥山秀制药厂、九公桥湖南富晟鞋厂、五峰铺宏运棉毛公司等。
  第二节 行业结构
  1978年,县内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占48.71%,轻工业产值占51.29%。
  198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占43.41%,轻工业产值占56.51%。其中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工业行业有采煤、造纸、化工、机械制造、电力、建材、食品、粮油加工等。采煤业产值最高,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1.58%;造纸业次之,占8.63%;化工行业(主要为县氮肥厂)居第三,占6.54%。以后县内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轻工产业。
  198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占40.35%,轻工业产值占59.65%。当年全县29个工业门类中,年产值超过700万元的有缝纫业和食品业。其中缝纫业产值最高,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33%,食品业产值占12.22%。年产值超过500~600万元的行业有采煤业,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16%。年产值300~400万元的依次为皮革、造纸、金属制造、建材、纺织等5个行业。年产值200~300万元的依次为电力、化工、饮料、有色金属冶炼等4个行业。年产值100~200万元的依次为机械制造、印刷、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饲料、家具制造、塑料制品业等6个行业。年产值50~100万元的有金属矿采选业。年产值50万元以下的依次为医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自来水生产供应等10个行业。
  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县内金属制品工业发展迅速。至1991年,金属制品工业取代缝纫业跃居各行业之首,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4.03%。年产值1000~2000万元的行业依次为食品业(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27%)、缝纫业(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03%)、采煤业(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0.42%)。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行业依次为皮革、造纸、化工和矿物制品业。年产值300~500万元的依次为电力、机械、纺织和印刷行业。年产值100~300万元的依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塑料制品、饮料制造、饲料工业。年产值100万元以下的有家具制造、金属矿采选、建材等10个行业。
  200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占64.53%,轻工业产值占35.47%。其中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行业依次为纺织服装业、皮革羽绒业、采煤业,分别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8.82%、16.59%、15.09%。年产值2000~3000万元的行业依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金属制品业。年产值1000~2000万元的行业依次为电力、造纸、塑料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下的行业有非金属矿采选、饮料制造、木材加工、通用设备制造、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等。
  第三节 规模结构
  县内工业企业规模小。
  1981年,县内210个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数21人,平均年产值20.7万元。其中年产值超过200万元的企业有县造纸厂、县氮肥厂和县大米厂3家。年产值100~200万元的企业有县酒厂、九公桥煤矿、渣滩电站、县副食品加工厂3家。年产值50~100万元的企业有县农业机械厂、县印刷厂、邵阳煤矿、七里山煤矿、红石煤矿、向阳水轮泵站6家。年产值20~50万元的企业有金华山煤矿、县水泥厂、七里山罐头厂、县修配厂、县建筑公司水泥预制场、县汽车修配厂、东方红水轮泵站7家。其余企业年产值均在20万元以下。
  1986年,全县1663家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数10.5人,平均年产值6.24万元。其中年产值超过200万元的企业有县造纸厂、县氮肥厂、县大米厂和县渣滩电站4家。年产值100~200万元的企业有县水泥厂、县酒厂、县糖果糕点厂、县饲料加工厂4家。年产值50~100万元的企业有九公桥煤矿、七里山罐头厂、县汽车修配厂、县印刷厂等7家。年产值20~50万元的企业有向阳坝水泥厂、药材公司饮片厂、大山岭煤矿、红石煤矿、向阳水轮泵站、东方红水轮泵站、红石煤矿、邵阳煤矿8家。其余均为年产值20万元以下的企业。
  1991年,全县2645家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9人,平均年产值7.77万元。其中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县造纸厂和县大米厂两家。年产值200~500万元的企业有县氮肥厂、渣滩电站、县水泵厂、县硬质合金厂、县水泥厂5家。年产值100~200万元的企业有九公桥煤矿、县印刷厂、向阳坝水泥厂、县饲料加工厂4家。年产值50~100万元的企业有县酒厂、县汽车修配厂、七里山煤矿、红石煤矿、县福利工厂、县预制场6家。其余均为年产值50万元以下的企业。
  2002年,县内5524家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数8.9人,平均年产值11.63万元。其中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8家,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企业有12家。
  同年,全县产值超过5000万元企业有五峰铺镇合股私营的五峰铺棉毛公司;产值2000~3000万元的企业有九公桥镇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山秀制药厂和位于九公桥镇的外商合资企业富晟鞋厂;产值1000~2000万元的企业有国有九公桥煤矿、县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岩口铺镇的邵阳汽配厂、位于黄塘乡的兴旺码钢厂和五峰铺镇的合股私营企业湘中制革公司;产值500~1000万元的企业有私营湖南龙华水泥有限公司、国有邵阳县地方电力公司、塘田市镇的合股私营企业塘田市砂石公司、蔡桥乡的合股私营企业马脑元煤矿、九公桥镇的合股私营企业东风煤矿、长阳铺镇的大埠头煤矿、国有渣滩电站、金称市镇的私营企业九洲木业公司、霞塘云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华泰箱包厂、白仓镇的私营企业彩虹化纤厂、霞塘云乡的仲仁鹅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塘渡口镇良山村的樟木冲煤矿。
  第四节 区域分布
  一、工业总体区域分布
  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中,县城工业产值占65.6%,五峰铺、九公桥、长阳铺、黄亭市、蔡桥、长乐、白仓、霞塘云等8个交通便利或产煤的乡镇(本节内所记乡镇指1995年撤区并乡后的乡镇)占26.3%,其他16个乡镇场占8.1%。
  1986年,全县工业企业总数中,县城占14.1%,上述8个乡镇占49.8%,其他16个乡镇场占16.1%。当年全县工业总人数中,县城占31.5%,上述8个乡镇占53.5%,其他16个乡镇场占15%。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中,县城占46.7%,上述8个乡镇占42.1%,其他16个乡镇场占11.2%。
  1997年,全县工业企业总数中,县城占48.3%,五峰铺、九公桥、长阳铺、黄亭市、蔡桥、长乐、白仓、霞塘云、岩口铺9个乡镇占35.2%,其他15个乡镇场占16.5%。当年全县工业总人数中,县城占52.3%,上述9个乡镇占34.1%,其他16个乡镇场占13.6%。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中,县城占44.8%,上述9个乡镇占41.2%,其他16个乡镇场占14%。
  2002年,全县民营工业企业总数中,县城占39.8%,上述9个乡镇占42.9%,其他15个乡镇场占17.3%。当年全县工业总人数中,县城占35.6%,上述9个乡镇占45.8%,其他16个乡镇场占18.6%。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中,县城占35.6%,上述9个乡镇占50.9%,其他16个乡镇场占13.5%。
  二、煤炭、电力工业区域分布
  县内采掘业及电力工业主要分布在赧水、夫夷河及资江沿岸的蔡桥、长乐、黄亭市、塘渡口、霞塘云、小溪市、九公桥、长阳铺和岩口铺等乡镇。
  1978年,县内有年产原煤3000吨以上的煤矿12家,其中塘渡口镇境内6家、九公桥镇境内3家、蔡桥乡境内1家、霞塘云乡境内1家、岩口铺镇境内1家。
  1988年,县内有年产原煤5000吨以上的煤矿23家,其中塘渡口镇境内7家、蔡桥乡境内6家、九公桥镇境内3家、长乐乡境内2家、黄亭市镇境内2家、霞塘云乡境内1家、岩口铺镇境内1家、长阳铺镇境内1家。
  1998年,县内有年产原煤6000吨以上的煤矿26家,其中蔡桥乡境内8家、塘渡口镇境内7家、长乐乡境内3家、九公桥镇境内3家、黄亭市镇境内2家、霞塘云乡境内1家、岩口铺镇境内1家、长阳铺镇境内1家。
  2002年,县内共有煤矿矿井69对,其中蔡桥乡境内33对、长乐乡境内11对、塘渡口镇境内11对、九公桥镇境内6对、霞塘云乡境内4对、长阳铺镇境内2对、岩口铺镇境内1对、小溪市乡境内1对。
  2002年,县内正常运转的小水电站8处,其中霞塘云乡1处、塘渡口镇1处、白仓镇1处、塘田市镇2处、河伯乡1处、河伯岭林场2处。
  三、制造业区域分布
  1978年前,县内制造业以县城为中心,后向国道及省道过境乡镇延伸。1982—1988年,县二轻工业局所属县针织厂、县羽绒制品厂、县玛钢件厂等6家企业陆续从农村集镇迁入县城,同时各乡镇的民营制造业亦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县内新增的民营制造企业大都集中在县城。20世纪90年代末,县内其他乡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乡镇民营工业进一步发展,县内制造业布局呈散状型分布。
  四、民营工业小区
  1996年始,县内试行民营工业小区建设,在九公桥镇四联村至塘渡口镇城西长达21公里的公路两旁各1公里内(总计42平方公里),筹建“塘渡口—九公桥工业小区”。1999年筹建霞塘云“807”、五峰铺两个工业小区。2002年筹建红石、白仓两个工业小区。但实际进入工业小区的企业不多。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