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生产安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768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生产安全管理
分类号: F426.471
页数: 2
页码: 163-164
摘要: 本文记叙1978年到2002年邵阳县为了帮助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人员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实现安全生产,分析了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并提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其他安全管理策略,措施。
关键词: 邵阳县 生产安全管理

内容

1978年,成立邵阳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同年,县劳动局设劳动保护股,并加挂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专司安全生产管理。以后,县内各煤矿相继成立安全股,重点工厂设立保卫股或保卫科,各车间、作业队设安全小组,生产班组配安全员。1980年,县水电局制订了《安全用电十大规则》。1982年5月,对各工业生产主管局、各厂矿企业及塘渡口、红石、九公桥等11个产煤区公社的领导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法规考试。同年始,县内实行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年审制度,县内成立压力容器和锅炉年审工作领导小组,副县长刘汉成任
  组长,经委主任陆远阶任副组长,历时45天,对全县22家使用锅炉和压力容器的生产企业全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全县102名司炉人员中,未经培训无证上岗者有41人,占41.7%。
  1981—1985年,县内共发生煤矿事故29起,死38人,年均死亡7.6人,平均每生产100万吨煤死亡28.9人。尤其自1983年后,县内集体和个体小煤窑骤增,煤矿事故急剧上升。1985年全县因煤矿事故死亡10人,平均每生产10万吨煤死亡人数高达6.7人。1986年1月28日,邵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突出引起冒顶,死11人。4月,全县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查出各种不安全隐患714宗,其中煤矿存在不安全隐患458宗、县二轻局和县工业局所属企业存在不安全隐患216宗。对查出的不安全隐患,责令各责任单位限期整改。5月,县内召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生产表彰大会,评选出县造纸厂锅炉房、县大米厂锅炉房、县针织厂锅炉房、县人民医院锅炉房等4个安全文明生产锅炉房和13名先进司炉工。6月30日,塘渡口乡双冲煤矿瓦斯爆炸,死11人。当年全县共发生重大安全事故14起。事故责任人中,2人被记过、1人被撤职、1人开除留用、1人开除公职、1人移送县检察院立案侦查。年内,全县共召开安全会议4次,举办全县安全人员学习班2期、参训者151人次;县煤炭系统举办安全学习班5期、参训者218人次。期间,县内还举办了司炉工、水处理工培训班,43人参训。是年全县各厂矿企业设有安全生产机构278个,共有安全管理人员369人(其中专职安全员115人)。同时实行乡镇煤矿矿长安全资格审查制度,各厂矿企业全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1988年,县内贯彻国家劳动人事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1989年4月,县劳动局增设矿山安全监察股。7月,县内进行矿山安全执法情况检查。1990年,对107口矿井进行安全检查,查处不安全隐患135宗,下达整改通知书48份,封闭非法小煤窑35家。是年全县36个锅炉房中,有先进锅炉房4个、合格锅炉房30个、不合格锅炉房2个。使用压力容器的单位中,有先进单位2家、合格单位10家、不合格单位1家。同年,县内发生矿山安全事故7起,死10人。
  1991年,县内采取“拆棚子、炸洞子、罚票子、扣车子、搬机子”的强硬措施查禁非法小煤窑,但仍禁而不止。1992年,县内共举办司炉工培训班3期,155人参训。是年全县有锅炉41台,压力容器120台(其中一类容器67台、二类容器34台、三类容器19台)。1996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升格为副科级机构。1999年,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监督职能划归县技术监督局。2001年,县内对非法小煤窑采取“公安必捉、检察必捕、法院必判”的严厉打击措施,煤矿安全状况趋于好转。
  2002年,撤销县劳动局安全监察股,成立邵阳县安全生产监督局,设监督管理一股、二股和办公室,易昌晏任局长。是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87起,死41人,伤60人,直接经济损失98.9万元。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