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第十届县人民政府政事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75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第十届县人民政府政事纪略
分类号: D035
页数: 2
页码: 141-142
摘要: 本文记叙邵阳县人民政府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恢复和发展集体经济,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关键词: 邵阳县 第十届 政事纪略

内容

本届县人民政府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恢复和发展集体经济,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1989年,县内农村有各种集体经济场、林场378个,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631万元;全县农副产品商品率从1986年的40.1%增至43.5%,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7.6万人,比1986年多3.5万人。同期,县内累计投资916万元,新修和改造水利设施1.54万处。本届政府在发展工业上负重而行,力图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经营体制,扭转工业滑坡
  的局面。本届政府执政期间,对国有企业全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对90%以上的县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和资产抵押经营,组织了县羽绒厂由五峰铺到县城的搬迁。但因县内工业先天不足,设备老化,资金匮乏,加之经济体制不畅、市场疲软等工业大气候的影响,除合金钻头和冷却水泵外,其余工业品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在商品流通领域,本届政府继续坚持放宽搞活,任期内全县新增商业网点652个,新建集贸市场9处,1989年,全县商品零售总额比1986年增长56.2%。自1985年县财政首次出现赤字后,县财政逐步陷入困境,本届及以后历届县人民政府,均为缓解财政困难而殚精竭虑,开源节流,基本保证了县财政的正常运转。本届政府继续将符合政策规定的职工农村家属,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组织发放了城镇人口的各项物价补贴。1987年,本届政府针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出现的乱砍滥伐森林现象,向第十届县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建议制止乱砍滥伐,全面开展封山育林》的议案,被审议通过后,根据代表大会的决议,自1988年起,在全县实施封山育林,开展打击毁林犯罪的专项行动。1989年,颁发《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邵阳县的决定》,至1991年,全县累计人工造林6万亩。本届政府还加大国土资源管理、耕地保护、环境保护的力度,1987年3月成立邵阳县国土管理局,在41个乡(镇)成立了国土管理所。1989年5月,成立邵阳县环境保护委员会。期间,对县内小煤窑进行清理整顿,强行关闭了非法开采的小煤窑,制止了县内河伯乡、杨青乡及新宁县塘尾头、巡田等乡村民大肆进入县内河伯岭林场石脚工区乱开滥采锑矿、毁坏林木的风潮。本届政府配合县委,先后于1988年7月开展整顿社会治安统一行动、1989年1月开展整顿社会治安总体战、1989年5月开展反地霸专项斗争、1989年11月开展反“六害”(卖淫嫖娼、制作贩卖淫秽物品、拐卖妇女儿童、私种贩卖毒品、聚众赌博、利用封建迷信骗财害人)专项斗争。本届政府执政期间,着手筹建塘渡口第二完小,说服、疏导、劝止了1989年6月县内部分学生声援北京学生静坐绝食的行动,查处了1987年夏县内发生的倒卖假杂交水稻种子案和倒卖假磷肥案并进行了善后处理,对行政机关兴办公司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进行了清理,开展了物价、税收、财务三项大检查和反偷税漏税专项行动,组织了对干部营建私房的清理,加强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任期内,县内普及小学教育达标合格。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