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部培训和任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72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部培训和任免
分类号: D630.3
页数: 2
页码: 105-106
摘要: 本文记叙1979年到2002年邵阳县中共地方组织干部培训和任免情况。其中包括干部培训、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等。
关键词: 邵阳县 干部培训和任免

内容

干部培训 1979年12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的中共邵阳县委党校恢复成立。1984年,县委下发《邵阳县干部培训规划》和《关于干部在职教育正规化的意见》,要求40岁以下未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干部通过培训后,要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1996年始,县委党校先后制订了《1996—2000年邵阳县干部培训规划》和《2001—2005年邵阳县干部培训规划》。是年,县委党校先后举办中专补习班、女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科技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干部420人次,其中选送21人到省、市进行业务学习。1998年,县委党校加挂邵阳县行政学校牌子,设教务科、函授科、行政后勤科、理论研究室和办公室。1999年,县委党校被评为全省合格县级党校。1980—2002年,县委党校以理论教育、专业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等形式,先后举办各级党员、干部培训班419期,培训干部3.18万人次。其中,举办干部理论轮训班124期,培训干部8167人次;举办干部岗位职务培训班143期,培训9738人次;举办干部高中或中专文化补习班11期,培训干部602人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49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156人;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8期,培训科级后备干部575人;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培训班84期,培训村干部6529人。期间,县内还在各乡镇对农村基层干部分类分层次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在乡镇干部中开展“学会一门技术、发展一个项目、办好一个示范点、致富一方群众”的“四个一”竞赛活动。除县内培训外,县委还不定期地选派干部到省、市党校培训和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1979—2002年,谢显明、刘敬文、郭高楼、唐胜祥、胡汉云先后任县委党校校长。
  干部考核选拔任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内按照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提拔干部。1978—1979年,全县共提拨中青年干部145人,其中县委常委4人、部办委局副职以上干部66人、区委正副书记11人、区委委员14人、公社党委正副书记30人、公社党委委员24人。1981年,全县共提拔干部424人,其中有97人系县直机关选调下区社任职。是年,县委组织部建立后备干部登记卡。1982年,县委按照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在全县提拔485名干部担任各级领导,为135名后备干部建立档案。1984年机构改革后,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下降4.8岁,其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268人,比机构改革前增加109人。是年9月,县委将正股级以下(含正股级)干部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主管部、办、委、局。1986年始,县委选拔干部按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集体讨论的程序逐级进行。是年,全县选拔46名中青年干部担任各部、办、委、局领导,同时从县直机关选派3名副局级干部到基层锻炼。同年,省委组织部选派5名大学生来县锻炼,县委拟定8名干部报市委组织部考察后,定为县级干部第三梯队(即候选对象)人员。1987年,县内提拔新干部实行预备期,对各级领导班子实行年度考察,领导干部实行年终测评。并按照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上下衔接、满足近期、适应远期的原则加强县内干部第三梯队建设。是年,采用领导干部自评、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互评、同级干部背靠背互评的办法,对全县22个局
  级班子和31个乡镇班子进行年度考核。1991年,对全县1.0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评,其中优秀者2079人、占20.1%,称职者1157人、占11.2%,基本称职者7103人、占68.91%,不称职者10人、占0.09%。1993年,对县内部分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提拔副县级干部5人、正科级干部45人、副科级干部43人,同时对147名各级领导干部实行岗位交流和轮换。是年,县委下发(1993)5号文件,调整干部任免权限,规定副科级以上干部由县委任免,正股级干部由组织部任免,副股级以下干部和本系统所属单位干部由分管本系统的部、办、委任免。当年全县有8名新提拔的副科级干部因在试用期内不胜任本职工作免予提拔,原定25名县级后备干部经考核评议后取消7名,有11名35岁以下优秀中青年干部被补充为县级后备干部,拟定29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为科(乡镇)级后备干部,选派12名乡镇副职到邵东县乡镇企业挂职锻炼。1994年6—8月,县委组织部对89个局级单位的领导班子和334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察结果:89个领导班子中,好的领导班子(综合得分90分以上)63个、占70.8%,一般的领导班子(综合得分70~89分)20个、占22.4%,较差的领导班子(综合得分69分以下)6个、占6.8%;334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德能勤绩综合得分90分以上(优秀)者87人、占26.15%,70~89分(称职)者238人、占71.2%,69分以下(不称职)者9人、占2.7%。是年底,有61名达到或超过规定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乡局级领导干部退出领导岗位。1995年撤区并乡后,22个乡镇相继进行党委、人大换届选举,组织内定的198名乡镇党委领导候选人,有194人当选,当选率98%;组织内定的人大和政府领导候选人146名,有128人当选;由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候选人44人,13人当选。是年,全县有女科级干部38人,非党科级干部21人。1996年,县委先后制订《干部政绩卡制度》、《领导班子届中考察制度》、《跟踪考察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干部试用期制度》、《干部培训制度》、《干部回复谈话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制度》。是年,县内通报表彰21个政绩突出的乡镇和局级领导班子,有5名政绩较差的副科级干部分别被降职或免职,破格提拔25名政绩突出的青年干部。是年,选派6名青年干部到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挂职锻炼,下派86名青年干部到村党支部和乡镇企业任职。1998年,1名乡党委成员和1名副局长因考核不合格被免职。同年,有17名科级领导干部引咎辞职。1999年始,规定凡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一年试用期,但试用期满后,并未履行任何转正手续即无形转正。2001年10月,按照县委决定,全县有212名年满48岁的乡镇领导干部和年满50岁的机关科级(含副科)领导干部全部退出领导岗位。调整后的乡镇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从41.6岁降至36.5岁,机关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从46.3岁降至38.8岁。同年,全县有18名政绩较差的领导干部被免职,17名干部被降级,1名干部引咎辞职。是年乡镇调动干部111名,机关调动干部95名。是年,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