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郴县志》
唯一号: 180731020210000385
机构名称: 三合小学
文件路径: 1807/01/object/PDF/18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668.pdf
地址: 郴县
前置机构: 吉阳乡土坡洞王氏初级小学
起始时间: 民国26年(1937)秋

机构描述

三合小学,原系吉阳乡土坡洞王氏初级小学,由王兰创办于民国26年(1937)秋。有学生40名,教师3名。民国27年秋,由当地群众集资建成新校舍400平方米,并辟花园60平方米、操场千余平方米,置有篮球架、单杠、双杠、跷跷板、秋千、滑梯等体育和娱乐设施,是当时县内较好的农村小学。民国28年,王氏宗族规定,凡6~14岁的少年儿童都要入学,学生增至120名,聘请教师6名,其中体育教师1名,雇用杂工1名。王兰自任校长,制订教学、教师、学生、后勤等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办得很正规,是年下期改为吉阳乡第四保国民小学。 1950年,该校改名为塔水乡第七村初级小学。1953年,因行政村变动,更名为三合小学。1965年增设高小班,名三合完小。1975年附初中班,1978年复名三合小学。1987年,群众集资10万余元,村企业出资14万余元,兴建标准教学楼。楼高三层,面积1050平方米,并建厨房、厕所、澡堂、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整个校园占地5亩。该校订立《小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升降国旗制度》、《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细则》、《小学生德育评价方案》、《小学教学常规》等整套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管理;校长、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齐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学赖宁、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并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和访问老干部、老党员、劳动模范等形式,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情操;举办学习方法座谈和朗读、数学、书法、美术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水平;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专题讲座、上公开课、教学比赛等活动,加强教研教改;采用“读、写、问、答、议、练”六字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0~1988年,在校学生的巩固率及合格率达95~100%,优秀率在40%以上。学生在全地区历届会考中,成绩多次名列华塘学区榜首。学校及师生多次获省、地、县级奖励。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兰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