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支前和抗美援朝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北湖区历史第一卷(1921-1978)》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72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支前和抗美援朝运动
分类号: K271
页数: 4
页码: 174-177
摘要: 本节记述了郴县党组织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支前和抗美援朝运动的支援大军南下、抗美援朝运动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郴县 支前 抗美援朝 运动

内容

一、支援大军南下
  1949年8月至12月间,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三军、十四军部队数十万人马分别从永兴、资兴、郴县、汝城、宜章、临武等县经过,进行短期休整后向广东、广西进发。每天经过郴县的军队上万人,上级指示要求郴县竭尽全力供应部队粮食、资助资金,保证部队顺利南下。因此,支援大军南下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而且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当时的郴县,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横征暴敛与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加上当年粮食减产,基层人民政府又尚未建立,而且还有严重的匪患骚扰,征粮支前困难大,任务十分艰巨。为了保证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保证进军两广过境部队和境内驻军及全县行政人员的供给。中共郴县县委把征粮支前工作列为全县最突出的中心任务。
  为了保证支前任务的完成,县委立即抽调350名干部组成24个工作组深人农村收税、征粮。在工作中,首先摸清底子,按类征收粮谷,税款,对于大地主、大恶霸的田土税实行重征收,小地主、富农、中农的田土税轻征收,贪农的田土税微征收的原则。落实到户,限期完成。仅2个月的时间,征收粮食560万斤,税款8.64万元,不仅满足了南下大军的需求,同时渡过了县里财政困难关。
  在抓紧征收粮税的同时,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迎送解放军”支前运动,刚获解放的郴县人民,发挥老区的光荣传统,为解放军当向导、修桥梁、抬担架,运送军需物资,大军过境时,沿途各地开展热烈的迎送活动,人们送茶水、鸡蛋等慰劳大军,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迎送解放军,到处都洋溢着军民鱼水情。
  由于国民党军队逃跑时,对县境内的交通设施实行毁灭性破坏,给解放大军南下造成极大困难。为了迅速恢复交道要道,县党政领导亲自深入现场,勘探工程,制定修复计划,将工程任务分配到各区、乡,实现包干限期完成。全县共组织三万农民大军,2个月砍伐松木120多个立方,挑挖土石方1600多万方,3个月工程的计划2个月就完成了。配合解放军和铁道部门修复被破坏的铁路桥5座、车站3个、铁路4公里、修复公路73处。1950年2月,郴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要求各乡沿线铁路、公路两侧村组成护路队。共组成5个护路队、护路员515人,使解放大军和支前工作得以畅通无阻,此举受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衡阳铁路管理局的表彰。
  二、抗美援朝运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打着联合国旗号,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出动飞机轰炸中国边境城市和乡村,新中国面临着外部侵略的严重威胁。在这紧要关头,应朝鲜和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迅速组建中国人民志顾军,于10月19日开赴朝鲜作战,揭开抗美援朝序幕。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
  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抗美援朝的方针政策,从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发动人手,领导全县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11月15日,县委召开科局长以上干部会议,县委书记作关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团结一致,为打败美帝国主义侵略计划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与会人员联名向党中央写信,代表全县人民表示抗美援朝的决心。1951年2月,县委遵照省、地委的通知精神,成立了“抗美援朝郴县分会”。郭毅任分会会长。4月1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扩干会,进行抗美援朝总动员,提出了“誓以全力拥护党中央伟大号召,为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打击侵略者取得全面胜利而奋斗”的口号,县区乡共培训5000余名宣传骨干,深入到各街道、村组,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宣讲美帝侵华史,启发群众回忆、控诉日本侵略者侵占郴州的残暴罪行。4月21日至25日,召开郴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十项爱国公约》05月1日,全县数万群众游行示威,抗议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6月,在全县开展《保卫世界和平宣言》的签名活动。桥口乡的农民,绝大部分向政府写决心书,在爱好和平签名上盖了章、叩了手印。栖凤渡乡有个农民写了一首诗“县委发号召,抗美援朝掀高潮,立下援朝志,敌罪不可饶,万众心一条,定把祖国保。”县委在发动群众工作中,采取把宣传教育与忆苦思甜,揭露美日蒋罪行相结合;把政权建设与批“祟美、亲美、恐美”思想,打击反革命势力相结合,抓工农业生产与发动人民群众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与劳动竞赛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使学习、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当时,全县有15个工矿企业单位、5个区、57个乡镇全面开展劳动竞赛。全县三年中增产粮食2700万斤、增收资金857万元。
  随着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志愿申请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前线打击美帝国主义的运动形成高潮,至1953年,全县写申请书的人数达5.4万多人,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前线作战的青壮年15647人。鲁塘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将军的家乡,有152个青年男女咬破手指用鲜血联名写信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信中说:“美帝罪恶不可饶,侵华历史要记牢,齐心狠揍美国兵,人民江山坐得牢,爱国青年上前线,血染战场万代骄。”二区有22对新婚夫妇欢送新郎报名参加志愿军,有136位年过半百的老人送儿女人伍。全县1950年至1953年,经过体检和政审,给前线输送有志男女青年2809人,这批优秀儿女中,为国捐躯、血染朝鲜江河者83人,在前方荣立特等功的36人次,受到各种荣誉奖励的1230人次。
  为把爱国增产捐献活动落实到实处,1951年6月上旬,抗美援朝郴县分会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学习贯彻中国抗美援朝总会的《关于推动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三大”号召,广泛深入进行层层发动,通过代表带动各界群众团体和广大群众,自上而下地认捐到户到个人,全县很快掀起踊跃捐献热潮。县直机关、团体带头为朝鲜将士捐钱、捐粮、捐物购买“郴县人民号”飞机和KN式大炮,郴乡各界人士一片欢腾,家家志愿捐钱、捐粮,村村出力献物、购买国家公债。在抗美援朝运动的三年中,全县共捐现款13.98万元,粮食60万公斤。金戒子129对、金耳环83对、鸡鸭56783只、鸡蛋6242斤,购买国家公债49768元。在捐献活动中,涌现不少动人事迹。郴县火车站职工听到捐献的号召马上行动起来,工人郭育芳拿出5个光洋交给党支部说:“我们工人与国家心连心。国家有困难,我们要承担。”魏承秀把日积月累购买手表的20块大洋捐了出来;韦晶德把捐献飞机大炮的消息告诉妻子,他妻子立即把在家做女时父亲送给她的一对金耳环拿出来交给组织;县机关供销社职工刘厚斌将讨媳妇的钱拿出50个光洋,一个金戒子捐献出来,教师周庆策把刚买好的一只上海手表卖了捐献出来。马头岭煤矿工人响应号召从月工资里扣出25%支援志愿军;坳上乡新屋村137户翻身农民捐献粮食5万斤;华塘贫农社员把自己多余的耕牛卖了523万元(旧币)亲自送到区政府等事例,不胜枚举。
  在抗美朝运动中,县委还及时发动学校、机关、农村、工厂写慰问信报告家乡情况,并于1952年派出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将士,这一壮举激励着前方战士的革命热情,不少志愿军在战火纷飞的战壕中写了回信,报告前方所取得的胜利。适存中学师生们收到从朝鲜上甘岭战场上寄来李萍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我刚把子弹装进了枪膛,揭开了几个手榴弹盖子,坐在战壕里静悄悄地等待美国鬼子第三次反扑,通讯员送来了你们的喜讯,我们拆开看后,满身是劲,家乡人民对我们那么关怀,那么支持我们在前方的战士,只有狠揍鬼子兵,多打胜仗才能对得起你们。我把这一消息及时传达了全班,敌人开始进攻了,象潮水般地冲来了。我们拼命地打枪,拼命地打手榴弹。打得战场上烟雾迷漫,我们战壕面前死了一大片美国鬼子,经过两小时激战,敌人第四次进攻又失败了。我们跳出战壕、缴获美国卡宾枪100多支,美式机枪10多挺,这是我们班的数字,我们在战地坚持五天了,我们的想法就是一个:多打敌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请你们放心,我们不会辜负家乡人民期望的”。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签定,标志着经中朝两国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全面胜利。郴县人民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次运动中所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更加激励全县人民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事业,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北湖区历史第一卷(1921-1978)

《中国共产党北湖区历史第一卷(1921-1978)》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地记述了北湖区(郴县)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按照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客观真实的原则。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