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迎接解放的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北湖区历史第一卷(1921-1978)》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71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迎接解放的斗争
分类号: E297.4
页数: 3
页码: 149-151
摘要: 本节记述了郴县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迎接郴县解放的迎接解放的斗争的策反自卫队、炸毁敌人军火、保护铁路桥梁与反破坏和反搬迁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郴县 迎接 斗争

内容

一、策反自卫队
  1947年,正是解放战争以势不可当的态势迅猛发展之际,郴县各级党组织按照湘南工委的部署,创造条件,争取机会,打入乡保内部,夺取基层政权。这一年清明节,吉贤乡的石盖塘要两户地主轮流当一保、二保的保长,但他们害怕上级催兵、派款的任务,不想当保长。党员邓名言按照党组织的指示,通过宗族关系,当上了保长进行“白皮红心”的活动,为我党筹集革命经费和保卫党的地下干部作了大量的工作。栖凤渡区委通过做好民主人士曹希正的工作,由曹出面,召开当地国民党军政人员和开明绅士会议,成立了“栖凤渡乡饷械筹备委员会”,帮游击队员搜集枪枝,筹备军饷,筹到粮食十万多斤;并策动国民党乡长段阳春、曹昆、曹湘投奔革命,将国民党栖凤渡乡公所、自卫队全部人马枪枝拉了出来,参加共产党党领导的游击队。共产党员彭春兆,打入五里牌乡公所当了伙夫,他积极做自卫队长王录奎的工作,使这支十五人枪的队伍起义投诚走向革命。栖凤渡区委书记李达海,通过亲戚关系,策动黄翠芳自卫队起义投入到党所领导的游击队伍中来。李林同志带领游击队智取光华乡公所,迫使乡长朱福国交出全部枪枝,并教育朱参加游击队,通过朱福国的关系又将国民党区分部书记朱云、保长朱鉴荣七人策反到革命队伍来,并在光华乡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使游击队有了一个根据地。革命志士王永槐通过宗族关系、积极做本村保长王槐仙的工作,启发他认清形势,选择好自己所走的道路,使他从迷雾中醒来,将“众会”的七条枪和一门山炮交给了游击队。鲁塘乡何仰芝利用教书的合法身份,抓住乡自卫队何善腾望子成龙的心理与他“交朋友”,通过交心谈心,反复规劝,使何善腾懂得只有革命的成功、全国解放,他儿子才有美好的前途。何善腾于解放前毅然率领20多人枪的自卫队起义投奔到共产党所领导的游击队。郴县的党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策反工作,争取了许多国民党官兵和地方武装的投诚和起义,瓦解了敌人的势力,削弱了反动派武装力量的阵营,壮大了革命队伍。
  二、炸毁敌人军火
  1949年4月,国民党白崇禧部队与湖南地方反动势力一道,在湘南各地疯狂地实行“三征”:征粮、征税、征兵。并调运大批军队及枪支弹药到衡阳、郴州一带,企图作垂死的挣扎。军火运到郴县,堆放在火车站行李房月台上,湘南工委和郴县党组织得知情报后,决定炸毁这批军火。地下共产党员谷安昌等接到党组织的指示后,多次到现场侦察,先后在飞机坪、竹叶冲、马家坪刘简文家、铁路医院副院长戴立志家召集四次支委会,研究部署行动计划。参加会议的有:李绍基、刘简文(砖瓦工人)、陈长清(木工)、周仪(木工)、刘洪彩(铁路工人)、戴立志(铁路医院)等,最后一次还邀请了火车站搬运工人周宜皋参加。经大家周密考虑,决定在下午敌军值班人员交接班的时候采取行动(因为那时敌人防守比较松懈)04月13日(农历三月十六)下午4点左右,在搬运工人送货物进站时,谷安昌将事先准备好的炸药放进郴州华丰南货店运往广州的一袋黄花菜麻袋内,这时周宜皋特意和工人周宜兴调换工种,由他接收打码起肩,将一条长达6尺的搭肩往谷安昌头上一搭,遮住了谷安昌的大半个脸部,谷安昌背着“黄花菜”麻袋混在工人中进站去了。约下午6时左右,谷安昌点燃了炸药,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火光冲了半边天,响声雷动,震耳欲聋,车站霎时成了一片火的海洋,国民党官兵吓得惊慌失措,抱头鼠窜,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军火全被炸毁,粉碎了白崇禧企图在湘南垂死挣扎的“美梦”。
  三、保护铁路桥梁与反破坏和反搬迁
  保护铁路桥梁。栖凤渡是郴县的北大门,粤汉铁路栖风渡车站附近有岭下洞和泉水洞两座铁桥,一处婆婆崖隧洞,控制住这些铁桥隧洞,就扼住了进入郴县,南下广东的咽喉。1949年8月,白崇禧的桂军溃逃到湘南,派了一个工兵连驻栖凤渡火车站,准备在必要时炸毁桥梁隧道,阻止解放大军南下。
  为了确保栖凤渡一带铁路、公路沿线和桥梁、隧道、涵洞等的安全,湘南游击司令部司令员谷子元将保卫铁桥的任务交给了中共栖风渡区委。农历八月十五日晚,区委书记李达海和区委委员曹修竹在李三太药店召开了党员和直属三中队干部紧急会议,研究作战部署。分队长曹崇忠带领班长雷动鲁以乡公所劳军的名义,给敌军送去酒肉和月饼,让他们“欢度中秋佳节”。晚上12时左右,曹崇忠、雷动鲁看到敌兵已酒醉,站岗的哨兵也在打瞌睡,于是沿河而上,机灵地爬到铁桥上,剪断导火索,然后退下来,砰、砰、砰鸣放3枪,发出战斗信号。顿时游击队众枪齐鸣,杀声震天。攻击敌连部的游击战士,将火车站团团围住,敌人不知我军虚实,以为我解放军大军已到,来不及扳动引爆机,就匆忙乘铁甲车狼狈逃跑。铁桥保住了。以后解放大军源源不断沿粤汉铁路南下广东,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
  1949年12月,郴县县委、县政府组织了约8万人上路,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和铁道部抢修铁路、公路,受到铁道部“功在人民”的通报嘉奖。与此同时,党组织动员几十名搬运工人,至马头岭、石盖塘等地抢运枕木,对已损的桥梁进行修理,搬运工人自动报名担任晚上护桥任务,保证铁路安全通车。
  郴县党组织与游击队成功地完成了护路、护桥任务,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
  反破坏、反搬迁。临近解放,国民党统治集团见大势已去,竟然丧心病狂准备大肆毁灭人民的财产。按照国民党反动派的要求,武汉三区电信管理局下令,要郴县电信局将所有机器砸毁,所有电杆砍倒,全部电线割断。为与共产党对抗,要电信局组织以反动党团为骨干的“应变会”,并开展应变活动。郴县电信局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以工人为主的“自救会”与“应变会”相对抗。“自救会”制定章程,保护机器、电杆、电线,不许任何人动用,在紧急时,拆卸后放在事先挖好的地洞内,青壮年工人各执利器守住电信局前后门。“自救会”还利用多种手段赶走局内国民党党棍罗xx,正气大大上升。后国民党第十兵团命令电信局把机器器材用箱子装好,准备运走。为了保护这批物资,“自救会”采用偷梁换柱的计策,将箱子放进一些石头和笨重的东西,然后钉死,打上电信局的封条,交差了事。同时将电信器材转移到地下室,全部保存下来,解放后全部交郴县军分区使用。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北湖区历史第一卷(1921-1978)

《中国共产党北湖区历史第一卷(1921-1978)》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地记述了北湖区(郴县)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按照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客观真实的原则。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