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民革命旧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5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民革命旧址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1
页码: 674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境内人民革命旧址。包括雪耻会旧址、中共郴县委员会机关旧址、郴县总工会旧址、郴县农民协会旧址等。
关键词: 人民革命旧址 遗址 郴县

内容

一、雪耻会旧址
  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郴县分会会址,初在原县城北街田家巷景贤祠,不久迁至西街赵公祠,两祠今已废。
  该会响应“五卅”运动,于1925年6月5日成立。中共党员孙开球任总干事。领导郴县人民开展“反帝反军阀、抵制仇货”运动;发布“抵抗英、日侵华五项经济绝交公约”;烧毁河街正大公司“洋油”(即煤油)百余桶。
  二、中共郴县委员会机关旧址
  该址多处,其中原县城内有3处。
  一在栏杆塘一农家住宅。1926年3月~1927年5月,首任县委书记陈芬与在郴从事地下工作的夏明震、曾志、郭怀振等人,在此领导郴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旧宅早废,旧址上已建郴州市环卫处职工宿舍。
  一在半边街资生米店。前店为秘密通讯站,由县女界联合会常委黄传凤设柜台卖米,以作掩护。后店为县委机关,系1927年6月迁入。10月,县委在此作出“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重大决定,组织6个暴动队,于是年底举行年关暴动。旧房现为郴州市半边街4号房。
  一在公和药店。1928年2月4日,朱德、陈毅率部入郴,县委机关随即迁入。店坐北朝南,前临西街,砖木结构,两层楼房。长17米,宽7.5米。前店右厢,有房屋两间,前间为县委办公室,后间为陈毅卧室。后店为曾志、夏明震住房和组织部办公室。3月中旬,县委在此指挥赤卫队,配合朱、陈部队,迅速平息反革命暴乱。4月,国民党以重兵围剿湘南革命力量,一部分县委成员随朱、陈部队向井冈山转移,另一部分疏散到县内各地,开展地下斗争。公和药店现为郴县药材公司收购门市部。
  三、郴县总工会旧址
  址在原县城西街城隍庙(即今郴县农机门市部店后)。1926年5月,在此成立郴县总工会筹备处。11月14日成立郴县总工会,并在此召开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选举李翼云为委员长,出席湖南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
  四、郴县农民协会旧址
  址在原县城文庙。今,庙已废。旧址上建郴州地区机械电子工业局和地区标准计量局。1926年5月,成立郴县农民协会筹备处。10月26日,在此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郴县农民协会,并建立县农民赤卫队、特别法庭等组织机构,领导郴县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迅速席卷全县。
  五、牗民学校旧址
  址在苏仙桥东头毗沙庙。大门前竖“立校序言”碑,碑文末句为“联俄联共联工农”。门侧挂校牌,竖书“中国国民党郴县党立牗民学校”。该校创办于1926年8月,旨在培训工农运动骨干。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孙开球(共产党员)任校长,教导主任李一鼎、训育主任邝朱权、教员曾子刚、王振堂、李凤鸣、李子惠、周圻、李超群、曹廉等人,亦多系在县党部任职的共产党员。首期学员80余人,于1927年元月结业。5月,“马日事变”爆发,该校停办。校碑被沉入郴江,庙宇早圮。
  六、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其址3处。先在原县城北街福音堂,即今郴州市粮食局职工宿舍。该房原系教会场所,砖木结构,楼地两层。长18.5米,宽9.5米,高9米。1928年2月6日,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下设土地、经济、军事、肃反、联络等委员会,李才佳任委员长。不久,苏维埃政府迁往东山书院。3月12日发生反革命暴乱,东山书院被烧。3月14日,平息暴乱,再迁入西街陈家大屋。前栋驻县赤卫大队(队长岑正安、副队长陈鹏);中栋左厢前间为党代表李佑如办公室,后间为机关厨房,右厢房数间为关押土豪劣绅的临时监狱;后栋大厅为机关食堂,厅后房间为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厅左房间为肃反委员会办公室,厅右房间为土地委员会办公室。县苏维埃政府领导郴县人民进行土地改革,组建农民赤卫队,清算土豪劣绅的罪行,开展一系列革命运动。4月3日,机关人员撤往井冈山。
  七、中共湘南特委机关旧址
  中共湘南地区特别委员会始建于1925年,至1939年,机关一直设在郴县,但流动不定,故旧址很多。简志原县城中三址。
  一在栏杆塘(原称欧冲巷),系一农家住宅,今为26号。1937年,王涛与周里等人在此领导湘南抗日救亡运动。
  一在裕后街万胜旅馆。该房原系龙门池李氏公房,1923年前开过茶庄,名“世有店”,后改为旅馆。特委机关在栏杆塘历时不久即迁于此。王涛、周里、张茨芳、谷子元等人在此开展革命活动。1952年,该房被黄克兰、何晏等人改建成“民间戏院”,后称“大众戏院”。1963年改为居民住宅。1982年4月,周里曾到此观看过他当年的住处。
  一在北街一店铺,今为62号。1938年春,王涛与中共郴县县委在此开办“牗智书社”。5月,特委机关迁入,并设“新四军通讯处”。特委在此联络湘南各县的中共组织,宣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斗争。1939年6月,“平江惨案”爆发。8月,国民党郴县党部查封牗智书社,捣毁新四军通讯处,特委机关转移到距县城20里远的陈家楼。
  八、湘南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址在原县城苏仙路,即今郴州市人民东路27号。此处原是清代考棚。1928年2月4日,朱德、陈毅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自宜章攻入县城,在此设总指挥部,以郴县为中心,发动湘南起义。总指挥部协助郴县县委建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工农武装,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2月10日,进军耒阳,起义范围不断扩大。1928年4月3日,总指挥部和郴县党政军人员撤往井冈山。旧址现为165部队驻地,旧房多被拆除,重建新房。
  九、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师部旧址
  址在原县城北街赵公祠。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瓦顶。长50米,宽18.5米,高9米。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为前、中、后三厅,各厅长依次为20、15、21.5米,宽均为14米,厅侧有厢房。1928年2月7日,朱德、陈毅与郴县县委将郴县地方革命武装组建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帅部设于此。大厅为集会场所,其余房间为宿舍和办公用房。该师曾参加攻打桂阳、平息反革命暴乱等战斗。4月33日,撤往江西井冈山。今,旧房被拆。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