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施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41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施工
分类号: F407.9
页数: 2
页码: 504-505
摘要: 本节郴县施工记述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建筑业 建筑施工

内容

基础工程
  传统的施工方法,采用人工开挖基槽,以挖至硬土层为准,然后用块石砌筑,用石灰砂浆粘结。若土质松软无法清底时,采用松木排桩、三合土粘结。1963年,县建筑公司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此后,3层以上房屋建筑多用此基础。1979年,县建筑公司承建郴州市果品公司门市部时,因地基土质松软,采用震动成孔、灌注混凝土桩基础,效果良好。之后,松软土质地基多采用此法。1978年,县建筑公司还运用地梁与不埋板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板基础施工,此基础结构整体性强,且耐震。
  主体工程
  1955年以前,县内房屋的主体工程多为砖木结构,一般是用土砖或火砖砌墙,加上木楼枕、木楼板、木梁、木椽子。也有少量斗墙屋,直接用粘结性好的黄泥斗筑墙体。1956年,建县城西街百货商店,开始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后,城镇房屋多采用此混合结构。1972年,县建筑公司在承建地区氮肥厂时,采用现浇的方法捣制钢筋混凝土柱梁,主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框架结构。此后,框架结构广泛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屋面工程
  县内房屋传统屋面多采用人字形檐垛或双坡人字木,盖小青瓦、杉树皮、冬茅或稻草。1954年开始用红平瓦覆盖屋面排水,并采用木质板条钉倒板和粉刷天棚来隔热保温。60年代初,部分房屋建钢性防水层平顶屋面,砌架空层保温隔热,四周用檐沟集成落水,落水管直通地面排水沟。1978年,建砼预制大瓦屋面。1980年,水泥屋面上加塑料油膏防水层。
  装饰工程
  县内传统建筑物的装饰重点是内外檐、梁柱、门窗、栏杆等,一般为刷油漆,有的雕梁画栋,还有的贴金镶银。内外墙多为清水墙,有的粉刷白灰或抹蓝灰。地面多铺素土,少部分填三合土或铺火砖。1970年以后,城镇建筑开始注重内外墙和楼地面的装饰,至80年代,装饰技术逐步发展。地面普遍为水泥地面,部分地面磨成水磨石,铺锦陶瓷砖、马赛克、大理石、花岗石。外墙普遍采用石渣类干粘,用“滚、喷、弹、涂”等新工艺,造成各种花纹、图案;部分外墙镶贴锦陶瓷面砖、马赛克、大理石、镜面花岗石。内墙装饰普遍刷涂料,部分粘贴马赛克、玻璃纤维、塑料墙布、墙纸或喷塑。铝合金门、窗架和茶色玻璃等高级装饰材料亦开始使用。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