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铁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137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铁路运输
分类号: F532.3
页数: 1
页码: 481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县铁路运输发展情况。包括客运、货运。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公路运输 郴县

内容

一、客运
  民国25年(1936),粤汉铁路通车时,经过县境的仅有一对每量期开行2次的客车和每日1次的混合列车,各站客运量极少。民国26年,过境客运列车增加到4对。民国34年,因日军入侵,铁路运输陷于停顿。光复后,铁路运输恢复。
  新中国建立后,粤汉铁路(后改为京广铁路)每日通过县境的客车对数:1952年3对,1957年5对,1965年10对,1975年12对,1978年13对,1980年14对,1982年16对,1984年17对,1985年19对,1988年21对(其中特别快车4对,普通快车12对,普通客车5对)。县境内各车站年平均客运总量:民国时期约5万人次,1952年约20万人次,1957年约50万人次。1959年11月,郴州、许家洞、槐树下火车站入郴州市境,郴县境内火车客运人数减少,1965年约5万人次,1978年约8万人次,1988年约15万人次。
  资兴至许家洞铁路1953年每日开行一对旅客列车,日客流量30人次。1976年起每日开行两对旅客列车,客流量增加。
  郴嘉铁路,每日开行旅客列车2对。因郴州至嘉禾的公路客车趟次多、上下车方便,故郴嘉铁路郴县段客运量不大。
  二、货运
  粤汉铁路株(洲)韶(关)段通车初期,县内各站货运量不大,郴县站利用混合列车办理零担货运。之后,沿线煤矿陆续开发,货运量逐步增长。民国29年(1940),许家洞站煤运量达1.5万吨。民国36年9月,郴县站发送货物0.4万吨。1950年,郴县站发送货物3.2万吨。1957年,全县货物发送量25万吨,其中郴县站8万吨,街洞站达10万吨。1959年11月,郴州、槐树下、许家洞等站入郴州市境,县内铁路货运量减少,年货运量在20~40万吨之间,1988年全县货物发送量40余万吨。
  资许铁路县内车站1957年完成货运量约1万吨,1988年约5万吨。
  郴嘉铁路县内车站货运量很少。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