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煤炭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71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煤炭工业
分类号: F427.64
页数: 5
页码: 167-171
摘要: 本章嘉禾县工业经济煤炭工业记述了嘉禾煤炭资源丰富,内容概括了煤炭生产、煤炭销售、煤矿选介等介绍。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嘉禾县 煤炭工业

内容

嘉禾煤炭资源丰富,据1978年湘勘5队关于《袁家煤矿张家、浦溪、罗卜安、焦冲元、黄牛岭井田地质报告》记载,县境探明煤炭储量1.435亿吨。1984年,嘉禾县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和商品煤基地县之一。
  1989年,全县有省属国有煤矿1个(嘉禾煤矿)、县属国有煤矿4个、乡镇煤矿13个、个体私营煤矿116个。国营煤矿有员工2176人、临时工710人;乡镇煤矿全是农民工,共2763人。1995年,境内有小煤矿143个。2002年,全县除省属国营煤矿、县属国营煤矿及乡镇所属煤矿未变动外,个体私营煤矿60个,从事煤炭行业的员工1901人、临时工5797人。
  第一节 煤炭生产
  一、生产技术
  (一)主体工程开拓1989—2002年,嘉禾煤矿浦溪矿井采用一对底板斜井开拓。浦溪矿主井为箕斗提升井,副井为升降人员和运送物料井。该矿黄牛岭矿井采用一对底板斜井开拓,主井为串车提升井,副井为升降人员和运送物料井。县属矿、乡镇属矿井及个体私营矿均采用斜井开拓,最低开采为-100米水平,主斜井为提升井,采取双轨或单轨提升。井筒内铺设下井电缆,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对生产矿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均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上。
  掘进1989—2002年,全县岩巷掘进主要采用气腿式凿岩机打眼,使用硝铵炸药、毫秒雷管爆破,人力装车,绞车提升。嘉禾煤矿使用耙矸机装岩,一吨固定式矿车运输。县属煤矿、乡镇煤矿使用半吨矿车运输。在巷道支护上,嘉禾煤矿通常使用架棚支护、喷浆支护、锚喷支护、锚杆支护、锚网喷联合支护、砌碹等支护形式。县乡镇煤矿巷道支护根据岩性和矿井生产年限,常用拱形砌碹,回采巷道则用坑木架棚支护。
  采煤1989—2002年,嘉禾煤矿、县属矿采用走向长壁式和短壁式倾斜分层竹帘假顶采煤法。乡镇煤矿大部分采用巷道分层式多种采煤方法。
  (二)辅助工程
  提升运输1989年,全县煤矿主井有绞车69台、调度绞车48台、电瓶机车11台。嘉禾煤矿、县属煤矿井下运输,大巷使用电瓶车运输,小巷及生产挡头运输,采用刮板运输机及人力推车。乡镇煤矿大巷运输使用0.8~1.2米调度绞车,小巷及生产挡头用人力推车运输。全县所有煤矿主井均采用1.2~3米绞车进行提升。随着煤矿设施的改善,提升运输机械不断增加。2002年,全县煤矿主井有绞车75台、调度绞车102台、电瓶机车16台。矿井通风1989年,嘉禾煤矿、县属煤矿的通风系统采用对角式抽风方式,安装4—72—20B离心式抽风机10台、4—72—11—NO16B轴流式抽风机8台;乡镇煤矿使用2.2千瓦、5.5千瓦、11千瓦的离心式通风机,井下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方式。2002年,全县所有煤矿矿井都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各矿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对角式、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进行矿井通风。
  井下照明1989—2002年,嘉禾煤矿在井下运输大巷和硐室,由中央变电所供127伏电源,采用矿用防爆型灯具照明;县属煤矿及乡镇煤矿运输大巷由电机车自配照明灯照明。职工进出则用自带矿用防爆型矿灯照明。
  矿井排水1989年,县内除少数个体私营煤矿使用柴油机发电排水外,其余煤矿都采用煤矿专用多级水泵排水,主要设备有水泵、电机、水管,井底设有水仓、泵房以及水道等。随着煤炭业的发展,并考虑煤矿安全生产,乡镇以上煤矿都成立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小煤矿设有防汛抢险专业人员,经常组织检查排水设施,疏通排水沟,填好陷塌裂道,控制地表水渗透入井。2002年,全县煤矿有各种型号水泵共480台、总功率11200千瓦,水仓212个、总容量(212×300)6.36万立方米。
  供配电1989—2002年,嘉禾煤矿浦溪矿井由35/6千伏变电所供电。一回路取自嘉禾110/35/10千伏变电所,距离11公里;另一回路取自罗卜安35/6千伏变电所,距离6公里。黄牛岭矿井由浦溪井35/6千伏变电所,以双回路作主供电源,单距离5.4公里。随着电网的改造,煤矿供电增加。
  2002年,袁家、铁炉下、龙潭、兴隆、马鞍山、桐井、马头坑岭、麻窝等煤矿由袁家35/6千伏变电所供电。罗卜安、焦冲元、小土岭、竹山下、三十担、田心乡煤矿等由罗卜安35/6千伏变电所供电。全县除肖家镇小土岭等18个乡镇煤矿由调塘电站肖家供电所供电外,其他煤矿由县供电公司安排的电网供电,共安装3.5千伏变压器86台、总容量2.7090万伏安,高压防爆开关5台,低压防爆开关1400台。
  二、煤炭产量
  1989年,全县国营煤矿、乡镇煤矿共134个,年产煤60.04万吨。1990—1995年,乡镇煤矿(含个体私营煤矿)有所发展。1995年,全县产煤84.3万吨。1996年始,加大县属及乡镇所属煤矿技改力度,加大清理整顿小煤窑力度,煤炭产量增加。
  当年全县产煤139.26万吨,比1995年增加50.96万吨,增长57.7%。到2002年,全县国营、乡镇煤矿78个,年产煤141.22万吨。煤矿比1989年减少56个,产量比1989年增长1.35倍。
  第二节煤炭销售
  一、销售地区
  嘉禾县境内煤矿分布在钟水河以东,各矿区道路与省道相连,汽车可直达各煤矿的煤仓。1989—2002年,嘉禾煤矿及其相邻乡镇矿的煤,通过郴嘉762毫米窄轨铁路运销到来阳电厂、韶关电厂。
  县属煤矿及其他乡镇煤矿的煤,除供应县内用煤外,省内销往永州市(原零陵地区)的蓝山、宁远、道县、江永、江华、双牌、新田7个县的煤炭公司和所属水泥厂、氮肥厂;外省销往广东省的阳山氮肥厂、德庆水泥厂、云浮电厂和广西的富川、灌阳、贺州、钟山等县市以及蒙山水泥厂、梧州水泥厂、梧州氮肥厂。县内煤炭销售占30%,外地销售占70%。2002年,县内销煤41.22万吨,外地销煤100万吨。
  二、销售价格
  1989年,嘉禾煤炭行业销往外地的煤价,执行计划价格和指导性价格,当年每吨煤价平均59元,年销售收入3542.36万元。1990—1992年,外销零陵地区(现永州市)煤炭公司的煤价实行指导性价格。1993—1995年,执行议销价格。1995年,每吨煤价平均120元,年销售收入1.0116亿元。自此,煤炭价格进一步放开。2000年,每吨煤价平均117元,年销售收入1.1386亿元。2001年3月始,煤炭销售实行煤炭准销证制度。车(货)主凭煤炭准销证购运煤炭。2002年,每吨煤价平均162元,年销售金额2.2877亿元。与1989年相比,每吨煤增加103元、增长1.74倍;销售金额增加1.9335亿元、增长5.45倍。
  三、煤炭效益
  1989年,全县产煤60.04万吨,实现利税155.64万元,其中利润91.6万元、税费64.04万元。
  1996年,全县产煤139.26万吨,实现利税887.22万元,分别比1989年增加1.32倍、4.7倍。随后,由于乡镇个体私营煤矿增多,煤炭产量相应增加;煤炭价格的放开,吨煤价格相应提高,年利税逐年增多。2002年,全县煤炭利税达2955.9万元,比1989年增长18.9倍。其中税费2792.45万元、利润163.45万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42.6倍、73.5%倍。
  第三节 煤矿选介
  嘉禾煤矿 嘉禾煤矿隶属资兴矿务局,地处行廊镇和田心乡境内。1982年在行廊兴建浦溪矿井,1986年试产。1989年产煤6.5万吨。同年在田心兴建黄牛岭工区,1997年试产。两矿井及郴州转运站占地面积共70.5公顷,固定资产1.6648亿元。
  1997年产煤15.18万吨,为该矿历史最高水平。
  1999年,全矿有干部209人、职工1636人,年产煤13万吨。1989—1999年,累计完成总产值5653.09万元,共创利税922.29万元。2000年,国家对嘉禾煤矿取消政策性亏损,煤矿走多种经营发展之路,除采煤外,还有煤炭精煤加工、型煤加工、机电铸造、工艺制品、商贸、养殖等多种项目。2002年,嘉禾煤矿产煤12.08万吨,上缴税金119.38万元。
  袁家煤矿 袁家煤矿建于1958年,地处袁家镇境内,为县属煤矿。1989年,产煤5.72万吨,实现利税46.23万元,被国家能源部授予“部级质量标准化矿井”。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一直推行短壁式倾斜分层竹帘假顶采煤法,资源回收率85%1997年研制成功使用88毫米麻花钻杆钻头,有效控制瓦斯突出。这一技术在煤炭行业中被广泛应用。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35.34公顷,固定资产1100万元,有干部职工411人,年产煤8.29万吨,创利税271.38万元、其中税收209.8元。1989—2002年,共产煤86.72万吨,完成利润283.36万元、税收986.75万元。
  罗卜安煤矿 罗卜安煤矿建于1975年,地处肖家镇境内。县属煤矿。1989年,产煤5.01万吨,创利润28.68万元。该矿主副井一对,为斜井多水平开拓,使用短壁式水平分层采煤法,回采工作面由应用金属摩擦支架,改为迈步式滑移液压金属支架;引进安装地面微机瓦斯监控仪。2002年,有干部职工403人,矿区占地面积61公顷,固定资产1800万元,年产煤8.5万吨,创利税372.43万元。当年,罗卜安煤矿被评为“市级园林式单位”。
  1989—2002年,该矿共产煤90.68万吨,完成利润261.07万元、税收1371.76万元。
  焦冲元煤矿 焦冲元煤矿建于1956年,地处石桥镇境内,属县属煤矿。1989年,产煤4.07万吨,创利税36.74万元。该矿主副井一对,为采用短壁式和巷道式相结合的开采方法,以井田中央为界分为东、南两翼,分别设一个风井,形成对角式通风。1995年国家煤炭部授予“部级标准化矿井”称号。2002年,有干部职工304人,矿区占地面积72.12公顷,固定资产828万元,年产煤4.28万吨,完成利税78万元。1989—2002年,共完成产煤65.73万吨,完成利润100.94万元、税收538万元。
  铁炉下煤矿 铁炉下煤矿建于1980年,地处泮头乡境内。县属煤矿。1989年,产煤4.61万吨,创利税29.36万元。该矿主副井一对,一直推行短壁式倾斜分层竹帘假顶采煤法,资源回收率85%。
  1991年被评为“省级质量标准化矿井”。1992年起,加大投入,对矿井通风、供电、排水等系统进行改造更新,建立内部程控电话通讯系统,引进先进的瓦斯遥测系统和瓦斯抽放系统。2002年,有干部职工241人,矿区占地面积21.54公顷,固定资产635万元,年产煤5.5万吨,创利税258.1万元。1989—2002年,共产煤69.44万吨,完成利润98.5万元、税收964.61万元。
  竹山下煤矿 石桥镇竹山下煤矿建于1971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200人,产煤6.6万吨。该矿有主副井一对,采用巷道式分层采掘方法采煤。1994年被国家能源部评为“乡镇煤矿部级标准化矿井”。2002年,该矿有固定资产311万元,年产煤1.8万吨。1989—2002年,共产煤43.4万吨,上交税费420万元。
  马鞍山煤矿 袁家镇马鞍山煤矿建于1974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120人,产煤1.99万吨。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使用巷道分层采掘法采煤。1994年被国家能源部评为“乡镇煤矿部级标准化矿井”。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5.12公顷,有固定资产980万元,干部职工190人,产煤3.5万吨。1989—2002年,共产煤33.3万吨,上交税费1200万元。
  塘村煤矿 塘村镇塘村煤矿建于1984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75人,产煤2.2万吨。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使用巷道式采掘方法采煤。1994年被国家能源部评为“乡镇煤矿部级标准化矿井”。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15公顷,有固定资产400万元,从业人员125人,产煤3.5万吨。
  1989—2002年,共产煤30万吨,上交税费1000万元。
  三十担煤矿 行廊镇三十担煤矿建于1969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120人,产煤2.9万吨,上交税费43.5万元。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一直使用巷道式采掘方法采煤。1998年,三十担煤矿改为股份制企业。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74.5公顷,有固定资产500万元,从业人员145人,产煤2.9万吨。改为股份制企业的4年间,共产煤14万吨,上交税费782万元。
  兴隆煤矿 龙潭镇兴隆煤矿(原狮形煤矿)建于1971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223人,产煤3.1万吨。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一直使有巷道式采掘方法。1994年被国家能源部评为“乡镇煤矿部级标准化矿井”。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10.48公顷,有固定资产456万元,从业人员168人,产煤3.2万吨。1989—2002年,共产煤34.92万吨,上交税费1302万元。
  小土岭煤矿 肖家镇小土岭煤矿建于1971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190人,产煤4万吨。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一直使用巷道式采掘方法采煤。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94公顷,有固定资产410万元,从业人员229人,产煤3万吨。
  1989—2002年,共产煤41.7万吨,上交税费1500万元。
  平石龙煤矿 田心乡平石龙煤矿建于1983年,私营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150人,产煤1.5万吨。
  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一直使用巷道式采掘方法采煤。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8.3公顷,有固定资产400万元,从业人员150人,产煤2.5万吨。1989—2002年,共产煤24万吨,上交税费900万元。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