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电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31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电信
分类号: F62
页数: 4
页码: 405-408
摘要: 本章介绍了郴州市自民国2年到1989年,市区有国庆路、火车站邮电营业厅、下湄桥邮电支局、人民东路电信营业处经营电信通信。郴县邮电局在许家洞镇、安和乡分别设有邮电支局和邮电所管理农村电信。
关键词: 电信 邮电经济 郴州市

内容

民国2年(1913)5月,鄂湘电政管理局在郴城五通庙设立郴州电报支局,为市境电信业之始。民国5年,改为郴州电报局,隶属湖南省电政监督处(后称电政管理局)。民国15年,郴县创办乡村电话,隶属县建设科。民国22年7月,省长途电话工程处在郴设营业处。交通部九省长途电话工程处亦架设经郴的跨省线路。民国28年8月,湖南省政府在郴设立无线电台区台。其后,又在郴城设立第七线路段,专司长途电话干线的维修。民国32年3月,省政府将省办长途电话、无线电台、乡村电话合并,成立郴县电信分局,隶属县建设科(民国35年改称电务分局)。7月,交通部办郴县电报局改称郴县电信局。民国时期,部办、省办、县办电信并存,自成系统,管理分散而混乱。电信多为军政专用,业务发展缓慢。新中国建立初,郴县电务分局的电话设施由电信部门统一接管,并入中央国营电信,无线电台上交军事机关,县以下乡镇电话仍由郴县财政科管理,设立电讯室,属地方国营。1950年,第七线路段并入郴县电信局。1951年6月,邮政与电信机构合并。1953年7月,郴县邮电局代管郴县电讯室和乡村电话,电信事业实现统一管理,获得迅速发展。至1956年,已形成三级辐射星状通信网络,成为全区各县的中心局。1962年,恢复郴州长途电信线务站。1969年12月,邮电分设,成立郴州地区电信局,直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郴州军分区。1973年8月,邮电再次合并。地区邮电局直接承担郴州城区电信业务。至1989年,市区有国庆路、火车站邮电营业厅、下湄桥邮电支局、人民东路电信营业处经营电信通信。郴县邮电局在许家洞镇、安和乡分别设有邮电支局和邮电所管理农村电信。
  第一节 电报
  民国2年(1913)6月,郴州城始办国内有线电报,仅有郴州至衡阳电路1条,长152公里,使用蜂鸣器、音响机、莫尔斯人工收发机收发电报。民国25年,开通郴州至长沙、宁远2条电路,使用话传和莫尔斯机收发电报。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南省政府为防止有线电报中断,于民国28年8月在郴建立郴州元线电区台,属军政专用。民国38年9月,国民党政权临近崩溃,第十兵团司令部派兵到郴县电信局及线务段企图将通信设备运走,以李介斌为首的电信员工将废旧器材和砖块石头装箱,交与国民党士兵,好的器材被藏入阴沟,得以保全。新中国成立后,电报电路随即恢复。1950年,市内电报去报量为8106份。50年代中期,郴州至长沙等地的单工电路改为双工韦氏快机收发电路。1956年,郴县邮电局成为全区电报处理中心,拥有莫尔斯人工收发机、波纹收发机、键盘凿孔机和电传打字机等设备,年去报量1.82万份。1959年,上升到8.93万份,拥有有线电报电路11条,无线电路1条,工商企业租用电台9座。1966年,无线电报停止使用,电报业务量为5.88万份。1970年12月,地区邮电局开通各县的无线电台联系,但不传递电报业务,时有有线电路16条。1978年,增至17条,年去报量12.15万份。80年代,地区邮电局电报设备得到全面更新改造。1986年5月,安装46路时分受用设备,进入长沙自动转报网。1988年,增办礼仪电报。1989年,开办公众用户电报和真迹传真通讯业务。
  是年,地区邮电局拥有载报机3部、插报机7部、电传打字机33部、全电子电传机13部、55型机械式电传机20部、真迹传真机1部、55型短波发讯机8台、51型短波收讯机3台。有无线电报电路10条,由郴州市至全区各县市各1条;有线电报电路21条,其中郴州至长沙3条,郴州至桂阳、汝城、桂东、安仁各2条,郴州至嘉禾、临武、宜章、资兴、永兴、鲤鱼江各1条,市内4条;另有出租用户电报电路4条。年去报量29.68万份,其中国际和港澳电报405份。公众用户电报2208次,真迹传真766份。许家洞邮电支局电报去报量为4665份。
  第二节 电话
  一、长途电话
  民国18年(1929),湖南省政府为便于军政通信,利用乡村电话连通各县。郴县先后与桂阳、资兴、永兴和宜章等县电话连通,始形成短距离长途电话。民国22年,省政府与国民党陆军第四路军总指挥部合署成立的长途电话工程处亦在郴设营业处。同时,湖南电政管理局利用电报电路空闲时间试办省内长途电话,因其电路质量差而受到限制;交通部九省长途电话工程处亦架设长沙经郴州到坪石的线路。民国25年,有郴州至长沙、衡阳、耒阳3条电路。民国28年,又增设郴州至宜章、宁远、桂阳、嘉禾4条电路,有30门长途交换机1台。民国34年,因日军进犯湘南,长途线路受到严重破坏。1949年10月后,电信员工和广大军民抢修电路,先后开通郴城与临武、资兴、桂东等地的线路,实行长途通信设施的统一管理。1950年,长途电话去话量1.96万张。1956年,长话业务扩大到支局、所,并开办会议电话,郴县邮电局长途台成为全区的中心台,去话量上升到6.13万张,拥有长途交换机4台,120门。1958年,采用三级辐射星状网络形式为基干长途网络,安装载波电话端机设备。1959年,专区邮电局拥有长途电话电路43条,其中长沙至郴州安装十二路载波线路,使通信能力大为提高。全年长话去话量12.27万张,会议电话达3222张。1965年,长途电话线路调整为40条,拥有载波端机17套,长途交换机10部,230门,年去话量15.01万张。1973年,开通长沙至郴州半自动电路5条,长话线路达56条。1978年,增至66条,拥有交换机14部,310门,载波端机18套,年去话量27.49万张。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长话设备得到较大改善,业务量迅速增长。1985年9月,北京——武汉——广州1800路中同轴电缆电路开通;地区邮电局安装长途共电交换机120线和DD14型长途半拨对端设备;利用音终拨号盘实现全区各县市对郴州长途电话半自动拨号;并开办港澳电话和国际长话,年长话去话量35万张。1987年,开通DD16全国直拨长途电话业务。1989年,长途直拨有权用户159户。是年,地区邮电局拥有容量为2000门的共电交换机,容量为54路的长途对端设备,载波电路有人增音机11部,载话端机33部,总容量为1233路。长途电话电路共171条,其中省际15条,省内156条。年长话去话量55.23万张,国际长话54张,港澳电话731张。许家洞邮电支局长话去话量为599张。
  二、市内电话
  1950年12月,始设市内电话,使用1台磁石式交换机,装机容量50门,实装25门,杆路5.5公里。1952年12月,市内电话设备扩建,敷设电缆100对,交换机容量达到100门,用户32户。1956年,装机容量扩大到500门,用户224户。1959年,再增容500门,用户增至530户。1978年,交换机容量达1700门,装机户1100户,市话杆路长81公里,电缆24.03皮长公里。1984年9月22日,市内HJ—921纵横制自动电话正式开通,装机容量扩至2000门。1986年12月,再增容2000门,市话用户达1783户,结束郴州市长期使用“摇把子”电话的历史。1989年,地区邮电局在市内开办无线寻呼业务,有用户65户。市内电话设备拥有纵横制交换机容量4000门,磁石式交换机容量300门,全市用户交换机容量3232门,杆路长度达111公里,电缆84.5皮长公里。无线寻呼设备有发射机2部,操作中端机2部,环路载波机8部。全市电话单机总数5177部,接入邮局交换机的3260户,接入用户交换机的1917户,其中公用电话96户,住宅及私人电话659户。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电话230部。市内电话范围东至锁石桥、南至仙岭水库、西至郴州粮校、北至梁家湾。市郊乡、郴江乡22个村纳入市话范围。1991年6月2日,5000门市内程控电话开通。年底,安和乡亦纳入市话范围。
  三、农村电话
  民国15年(1926),郴县政府始架设郴城至茶山坂乡村电话线路。至民国25年,已开通郴城通往极乐、东江、乌泥铺等地的乡村电话,并逐步连通四邻各县。民国26年,乡村电话由军政专用转为向社会公众开放。民国32年3月,乡村电话合并于郴县电务分局。民国34年,因日军进犯,线路遭破坏,业务日趋衰落。民国37年,仅有郴城至栖凤渡、许家洞至桥口37.5公里杆路,拥有交换机4台、40门,电话机26部。
  新中国成立后,县际之间通讯设备由电信局统一管理,乡镇设备作为地方国营电信,由郴县人民政府电讯室管理。1953年7月,农村电话交由邮电部门代管。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期间,农村电话得到迅速发展,实现中央提出的“社社通电话”的要求。1960年1月,成立郴县邮电局后,市境许家洞和安和公社的农村电话归其管理。1963年1月,发展集体电信,安和农村电话下放为公社集体所有,许家洞仍由县局经营。80年代,集体经营部分缺乏有效管理,出现大量拆机现象。1988年,安和邮电所有交换机30门,仅有电话用户3户,农话用户杆路1公里,架空铁线1对公里,该所因业务量和收入太少,改为委办。许家洞农村电话交换机50门,装机户41户,用户杆路长4公里,电缆1.1皮长公里,架空铁线6对公里。1989年,安和乡农村电话实已停办。年底,许家洞镇农村电话用户减至35户,年去话量5182张。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