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特点与气象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904
颗粒名称: 气候特点与气象灾害
分类号: P468;P429
页数: 3
页码: 38-40
摘要: 本文记录了2008年株洲市气候特点和气象灾害的情况。
关键词: 气候 气象 2008年

内容

气候特点
  2008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株洲市暴雨、洪涝、干旱、高温、雷电、大风、大雾、冰冻、雪灾等天气气候灾害均有发生,尤其是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195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
  2008年,株洲市气温异常偏高,为异常偏暖年,年平均气温18.4℃,高于常年平均值0.9℃;降水偏少,年降水量为1346毫米,较常年偏少6.7%。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隆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严重,雷电灾害频繁,深秋暴雨发生,气温异常屡创新高,强对流天气伤人毁物影响大。年内平均气温高、光照足、降水偏少,对农业属于正常年景;林业方面,年初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影响,林木损失严重,后期天气条件较适宜,树木生长情况较好,森林病虫害轻,但森林火险等级高,对林业属于正常偏差年景。入春较早、入冬迟,气温高、雨日少对旅游而言是一个好年景。2008年为株洲市气象灾害十分严重的年份,其中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损失最大,占总损失的95.2%,暴雨洪涝次之,占总损失的2.5%。后期天气气候条件虽有异常,但总体情况较好,综上所述,2008年株洲市气候年景一般。(廖莉芝)
  【气温】 2008年,株洲市年平均气温18.4℃,较常年偏高0.9℃,比上年偏低0.6℃,属异常偏高年份,是仅次于2007年和2006年的第3高值。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7.7℃(炎陵)~18.6℃(攸县、茶陵)之间,气温空间分布大致是中部高、南北低。株洲四季平均气温冬季偏低,春、夏、秋气温偏高。冬季各县(市)季平均气温在5.6℃(株洲)~6.4℃(茶陵)之间,气温空间分布大致是中部高、南北低,较常年同期偏低0.9℃(株洲、醴陵)~1.2℃(炎陵)。春季各县(市)季平均气温在18.7℃(炎陵)~19.6℃(株洲、攸县)之间,气温空间分布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较常年同期偏高1.8℃(炎陵)~2.9℃(株洲)。夏季各县(市)季平均气温在26.9℃(炎陵)~28.7℃(攸县)之间,气温空间分布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较常年同期偏高0.3℃(炎陵)~1.1℃(株洲)。秋季各县(市)季平均气温在19.5℃(炎陵)~20.5℃(茶陵)之间,气温空间分布大致是中部高、南北低,较常年同期偏高1.2℃(炎陵)~1.5℃(醴陵、攸县)。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3℃,7月27日出现在攸县,年极端最低气温-6.9℃,2月3日出现在株洲市。最高气温≥35℃的日数有30天,最低气温≤0℃的日数为16天。(廖莉芝)
  【降水】 2008年,株洲市年降水量1346毫米,较常年偏少96.7毫米,较上年偏多171毫米。年雨日数134天,雨季开始日期为5月27日,雨季结束日期不明显。株洲市冬季、春季降水偏少;夏季降水醴陵、茶陵、炎陵偏多,株洲和攸县偏少;秋季降水株洲、醴陵、茶陵偏多,攸县、炎陵偏少。冬季降水在195毫米(茶陵)~229毫米(攸县)之间,较常年同期偏少11%(茶陵)~2.2%(炎陵)。春季降水在309毫米(株洲)~496毫米(醴陵)之间,降水的空间分布大致是中部较多,南北偏少。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2.9%(株洲)~13%(醴陵),除株洲偏少外,其余县市正常。夏季降水在393毫米(攸县)~648毫米(炎陵)之间,降水的空间分布大致是北少南多。较常年同期除炎陵偏多外,其余县市在正常范围内。秋季降水在206毫米(攸县)~315毫米(株洲)之间,降水的空间分布大致是北多南少。较常年同期除株洲偏多外,其余县市在正常范围内。从各月降水分布来看,4月、9月、10月和12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0%以上;7月茶陵和炎陵较常年同期偏多60%以上,11月较常年同期偏多80%以上,其中株洲市为历史同期之最;其余月份接近历史同期。(廖莉芝)
  【日照】 2008年,株洲市年日照时数1693小时,较常年偏多170.8小时,较上年偏多53小时,属正常年份。株洲各县市年日照时数在1617小时(攸县)~1904小时(茶陵)之间。与常年相比南部、东部日照时数偏多,中部、北部正常。其中炎陵、茶陵和醴陵分别偏多266小时、259小时和256小时。株洲四季日照冬季偏少;春秋偏多;夏季株洲县、攸县偏少,醴陵、茶陵和炎陵偏多。从各月日照时数分布来看,6月除株洲外其余县市日照偏少,7月和8月株洲日照偏少其余县市日照偏多,2月、3月、5月、11月和12月日照偏多,其余月份接近历史同期。(廖莉芝)
  气象灾害
  【隆冬低温雨雪冰冻】 1月中旬~2月上旬,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了株洲,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严重程度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及农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1月13日~2月3日,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冰冻日数11天(炎陵)~23天(茶陵)。电线积冰平均直径最大值为42毫米,出现在攸县1月29日~2月2日,攸县的电线积冰一直维持到2月6日08时;最大降雪量(2月1日08时~2月2日08时)为22.6毫米/24小时,最大积雪深度(2月2日08时)为18厘米,均出现在市区;连续低温雨雪的日数达21天,日平均气温为-2.5~0.4℃,有16天日平均气温低于0.0℃,过程最低气温(2月3日晨)达-6.9℃,出现在株洲市区。截至2月4日,全市10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初步统计,受灾人口达166.5万人,因灾伤病人口达3.15万余人,饮水困难人口20.07万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3万公顷,绝收面积1.82万公顷,倒塌房屋1288间,损坏房屋2508间。林木、经济林、苗圃累计受灾面积37.78万公顷、林木蓄积损失325.02万立方米,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设施设备损失严重。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49.99亿元,其中林业直接经济损失37.37亿元、农业直接经济损失7.45亿元。(廖莉芝)
  【暴雨洪涝】 第一次暴雨过程(5月27~28日):5月28日,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株洲市、株洲县、醴陵降暴雨到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市区达104.6毫米,区域自动站观测点最大雨量为283毫米,出现在醴陵市南桥。全市有25个站点雨量超100毫米,4个站点雨量超200毫米。由于降水强度大,时间集中,导致市区、株洲县、醴陵市出现不同程度灾情。全市2县(市)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3万人受灾、16万人成灾、紧急转移安置8万人、被洪水围困人口3000余人、因灾死亡2人、失踪1人、重伤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800公顷,成灾面积4100公顷,绝收面积2100公顷;倒塌房屋376栋,1610间,损坏房屋1500间;山体滑坡250处,损毁道路、主渠道52处1850米,山塘138口、河坝85处,造成多处交通阻塞;冲垮猪场3个,死亡牲猪200多头,直接经济损失13220万元,其中水利工程损失3520万元。
  第二次暴雨洪涝过程(6月8~14日):6月8~14日,株洲地区出现长达一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根据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站点有115个,超过100毫米的站点有98个,超过200毫米的站点有30个,超过300毫米的站点有2个。最大降水量为醴陵的南桥镇(343.3毫米)。全市共有2个县(市)24个乡镇7.5万人受灾,因灾受伤6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50公顷,成灾面积1110公顷,绝收面积650公顷;倒塌房屋162间;毁坏路基、堤防110米,水闸121座,塘坝37座;直接经济损失2040万元,其中水利工程损失911万元。
  第三次暴雨过程(6月24~28日):6月26日,受高空低槽及中低层切变线影响,株洲地区降大到暴雨,其中株洲市本站降大暴雨(107.0毫米)、醴陵降暴雨(72.0毫米)。此次暴雨洪涝造成3县(市)7580人受灾、因灾死亡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298公顷,绝收面积1009公顷,倒塌房屋454间、山体滑坡150处,直接经济损失1110万元。(廖莉芝)
  【凤凰台风】 受8号台风“凤凰”的影响,7月29日晚上8时~30日11时,株洲市炎陵全县、茶陵部分地区持续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至30日11时,炎陵县大院农场降雨量达273.6毫米,石洲乡、十都镇、沔渡镇、策源乡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县城站142.7毫米,龙溪124.3毫米。河漠水最大流量108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91.98米,斜濑水最大流量712立方米/秒。全县16个乡镇(场)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6.5万,成灾人口4.8万,被困人口246人,转移安置人口129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80公顷,成灾面积1640公顷,绝收面积421公顷;倒塌房屋759间,损坏房屋1502间;毁坏路基40多处、5万余米,冲毁桥涵15座;冲毁水利设施1600余处,防洪堤100余处、20000余米,水毁泵站10处(900千瓦),水圳800余米、水坝150余座;倒塌通信杆150余根,损坏线路500余米,沔渡、十都、石洲、策源等乡镇通信一度中断;倒塌电杆300余根,损毁电力线路1100余米,十都、石洲、策源、沔渡、龙溪、大院农场等乡镇供电一度中断。全县有20座小水电站被水淹或渠道垮方,10座停产。此次洪灾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50万元。(廖莉芝)
  【深秋暴雨】 10月28日~11月8日的降水过程是株洲有资料记录以来同期降雨持续时间最长、累计雨量(206.3毫米)最大的一次降雨过程,主要降水过程集中出现在11月1~3日,降水量达117.2毫米,1日降水量达67.5毫米;5日再次出现暴雨,降水量达56.8毫米。此次暴雨过程造成该月总降水量为历史最高值,较常年平均多156.9毫米。由于前期降水量少,且此次暴雨过程降雨时空分布均匀,所以不但没有造成灾害,而且有效缓解了10月的干旱,利大于弊。(廖莉芝)
  【雷电灾害】 2008年共发生雷击事件7起,2人因雷击死亡,3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6.16万元。具体情况分述如下:6月6日18时20分~18时30分,攸县酒埠江镇东田村发生雷击事件,10户居民家10台电视机、7台数字电视盒烧毁,联通信号中断。7月6日20时左右,天空出现强对流天气,一声炸雷将株洲市工商银行屋角击坏,损坏电子探头11个,ATM机1台、登折机、彩电、冰箱各1台,直接经济损失8万余元。7月9日22时左右,茶陵县天空出现强对流天气,炸雷滚动近1个小时,毁坏县委楼空调、交换机、密码设备、UPS电源各1台、电话2台,损失金额约2万余元。7月13日16时30分,醴陵市元瑞出口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科研室遭雷击首先爆炸,并引起附近黑火药库、量子库爆炸,爆炸冲击波使厂内外5公里范围内的仓库、车间、民宅不同程度受损,部分厂房全部倒塌,场内设备、成品、半成品全部被毁,3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7月20日10时10分,移动公司位于醴陵市白免潭镇山水村的铁塔遭雷击,损坏花爆引线机3台、电视机15台,简易车间屋角被毁,共计损失2.86万元。8月6日,贺家桥镇贺市村龙龟山组一海拔400米高山上,近10人在清理年初雪灾压坏的林木,15时50分左右出现雷阵雨,一声惊雷将2人击中致死,其余人未受伤。(廖莉芝)
  【寒潮】 2008年12月21~22日,株洲市受强冷空气影响,自北向南出现一次北风加大、气温下降并伴雨雪冰冻的寒潮天气过程:20~22日48小时内降温幅度达23℃,21~22日最低气温降幅为9℃,过程降雨量2.3毫米,22日平均气温-0.5℃,最低气温-3.0℃,23日出现冰冻,电线积冰厚度6毫米。
  (廖莉芝)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株洲年鉴 200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记载株洲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件,突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共设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政法、工业等30多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