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736
颗粒名称: 劳动和社会保障
分类号: F249.27;D632.1
页数: 2
页码: 148-149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9年,株洲市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劳动 社会保障

内容

【概况】2009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6月12日,温家宝总理视察市人力资源市场时,对株洲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采取落实政策、加强帮扶、优化服务等多种措施,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63万人,扶持创业0.84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9.26万人,均全面超额完成年目标任务。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新增参保6.94万人、1.81万人、4.33万人、4.7万人、4.09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累计登记参保71.19万人,累计缴费参保67.24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年未参保人数7.91万人。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2.21亿元(不含改制破产预留),累计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7.52亿元。基金规范运作率和安全完整率均为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株洲县试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政策制度的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在城镇初步实现全覆盖。
  大力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立劳动用工管理台账,对签订的劳动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全年共对700多家用人单位3.3万人次签订续订、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办理备案手续,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充分发挥三方机制平台作用,指导、督促企业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全市有106家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其中非公有制企业40家。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市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370起,为1.9万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500多万元。开设农民工工资保障金账户120个,存入工资保障金5100多万元,通过保障金账户为4万多名农民工发放工资4200多万元,从源头上治理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大力开展在职职工培训。按照“减薪不下岗、息工不失业”的工作思路,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250多万元,支持近20家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稳定了职工队伍。同时,积极服务“5115”企业,从中选拔一批优秀高级工,免费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帮助他们申报技师职业资格,全市实现职工培训6.68万人。全面开展创业培训。以株洲市被确定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大力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市创业培训8300多人,部分人员成功创业。四是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坚持教室前移,把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送到乡村、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工业园区、送到企业,在返乡农民工集中的乡镇建立一批返乡农民工培训基地,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
  【就业再就业】一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符合株洲实际、具有株洲特色的就业政策“组合拳”,扩大了优惠政策范围,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延长一年。全年落实“六补两贷一扶持”的资金达2.35亿元。二是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全市共举办269场各类招聘会,提供岗位19.3万个,参加招聘会的求职人员达13.2万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6.5万人次,其中仅宁波校企对接洽谈会就提供岗位5000多个,有2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2009年的招聘场次、入场求职人数和达成就业意向人数均创历史最高。三是认真做好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工作。加强与外地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使全市9万余名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向广大高校毕业生和各用人单位提供求职、招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全市1.78万名高校毕业生中有1.58万名实现就业或落实了就业去向。围绕城市“四创”开发公益性岗位,提请市政府从再就业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购买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市区791名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人员、城镇未就业困难家庭大学生等。2009年全市用于公益性岗位的资金达2000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敞开养老保险政策口子。突破政策,将所有城镇户籍人员纳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畴。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历史性突破千元大关,达1024元。二是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在全市5万多名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参保的基础上,全年妥善解决近2万名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参保问题。学生群体参加居民医保工作快速推进,全市有32万名中小学生、7.3万名高校学生参加居民医保,中小学生参保率达95%。医疗保险待遇逐年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自付比例分别控制在23%以内、50%以内。三是减轻企业社保缴费压力。及时落实“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全年为企业减少社会保险费支出5100多万元,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生产经营暂时困难的20多家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对认定的困难企业补贴社会保险费4600多万元。四是妥善处理养老保险欠费补缴问题。针对养老保险欠费年限清零的规定,积极向市政府建议,得到省厅政策支持,允许在困难企业职工缴清个人欠费部分的情况下,单位欠缴部分分期支付,从而妥善解决了全市500多家企业、5万多名职工养老保险欠费年限清零问题,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权益。五是认真做好重金属污染区、云龙新区、清水塘循环经济区“村民变市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摸清3个区域土地、人员及其年龄结构情况,认真测算资金需求。探索实行“征用安置”和“储备安置”2种社会保障办法,在天元区高塘村、石峰区建设村成功进行试点。争取省厅政策与资金支持,明确重金属污染区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由同级财政承诺分期缴纳。
  【全力做好国企改革改制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提前介入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改制职工安置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先后审核17家企业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为2009年12月启动的22家改制企业符合条件的职工办理提前退休和协保手续。对资产未变现、资金短缺的企业通过签订养老、医疗保险费缓交协议,使职工得到及时安置。全市企业缓交1亿多元。企业军转干部各项待遇全面落实,全市没有发生因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不到位而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
  【开展株洲市首届“技能月”活动】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师巡回演讲等6大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技能月”活动,全市有20多万企业职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评选表彰了20名技术能手,在全市职工中掀起了学技术、练技能、立志岗位成才的热潮。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株洲年鉴 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