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728
颗粒名称: 发展和改革
分类号: F123
页数: 3
页码: 139-141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9年,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狠抓“两型”社会改革建设、规划调研、协调服务、争资引项和园区建设等工作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发展 改革

内容

【概况】2009年,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狠抓“两型”社会改革建设、规划调研、协调服务、争资引项和园区建设等工作,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良好成绩。
  一、突出调研设谋,服务发展大局。2009年,在国内外经济发展持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复杂背景下,市发改委坚持将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和预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始终把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摆在首要位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牢牢把握经济运行态势。一是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全市经济发展重点、难点,着力加强对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污染治理、民生工作等方面的调研,形成《关于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调研》、《对我市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等一批具有参考性的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围绕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一系列的前期调研工作。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积极落实市主要经济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开展经济形势分析,跟踪研究国内外经济走势,做到月有重点分析、季有全面报告。编辑《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2009年版)》、《季度经济形势分析》3期、《株洲发展》内部刊物6期。三是积极抓好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株洲市“6+1+4”重点产业发展振兴实施规划》等10多个规划,初步完成了“两型”社会建设6个总体性规划和7个专项规划。配合省里编制株洲市《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株洲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市人大审议。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确定的31个研究课题基本完成。
  二、突出争资引项,增强发展后劲。把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作为抓发展的重点。一是千方百计争取中央投资。积极牵头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加大跑省进京力度,争取到位中央新增及预算内资金、省项目建设资金10.77亿元,完成工作目标的185.7%。二是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重大项目定期调度和督查及年度考核制度,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若干意见》、《市重点前期项目建设管理考核细则》,完善一系列管理措施。全市45个市重点前期项目,有14个项目进入可开工阶段。进一步完善项目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全市重大项目库,收集项目831个,总投资达6453亿元。三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60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29.4亿元,为年计划的132.9%。四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其他相关部门一道,积极抓好项目推介和引进。全年引进省外境内项目185个,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100亿元,同比增长36.42%,增幅居全省首位。通过项目建设,有力扩大了全市投资,全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7亿元,同比增长46%。
  三、突出“两型”建设,增强发展活力。紧紧围绕“打造示范区、建设新株洲”的工作主题,不断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一是“两型”规划基本完成。《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总体实施方案》、《云龙示范区总体规划》、《株洲清水塘工业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等6个总体性规划和方案通过国家评审;《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全面完成。二是加快示范区建设。组建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和云龙示范区管委会,成立株洲循环经济投资公司和云龙新城投资有限公司。着力推进一批“两型”项目建设,成功签约投资约150亿元的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欧洲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清水塘循环经济、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和工业物流业项目建设,21个污染治理项目及45个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分别列入《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库》。三是重点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和试点工作。在天元区高塘村、株洲县松西子社区城乡统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四、突出园区管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把园区作为推进株洲市项目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阵地,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建设水平。园区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80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同比增长42%。全年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过40亿元,同比增长45%。全市园区产业特色日趋明显,产业集聚度提高,基本形成以汽车制造及零配件、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陶瓷和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集群。
  五、突出协调服务,加快推进重点、难点工作。一是加强重点工作的协调。成功争取国家批准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城投公司发行15亿元企业债券、时代集团新能源风险投资基金1亿元,争取到国家综合性和专业性高技术基地牌子5块,省级基地牌子2块。成功争取沪昆高速醴陵设站。二是加强项目建设的协调。进一步加强对攸县煤电一体化、国家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项目、大唐华银株洲龙门核电项目等一大批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清水塘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启动全市项目代建制工作,市公安局办公楼、市规划展示馆等2个代建制项目进展顺利。三是配合国家和省里,认真开展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稽查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先后配合中央、省检查组对市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共5次检查,效果良好。四是加强其他工作的协调。牵头启动并大力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国民经济动员指挥中心申报工作,完成国民经济动员和装备动员“十一五”期间建设任务执行情况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启动网络行政审批工作。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对西藏扎囊县、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和常德石门县蒙泉镇等项目、资金支援力度。认真完成市政府交办29件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答复工作。
  【“两型”社会建设】2009年,市发改委紧紧围绕“打造示范区,建设新株洲”的工作主题,积极牵头,大力推进全市两型社会建设。一是“两型”规划基本完成。《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总体实施方案》、《株洲市核心区发展战略规划》等6个总体性规划和方案通过评审,《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产业发展规划》、《株洲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全面完成。二是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云龙示范区高水准的规划顶层设计基本完成,组建云龙示范区工作机构和云龙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争取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资金111亿元。云峰大道、长株高速云田互通开工建设。投资150亿元的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和投资过100亿元的职教城等项目启动建设。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45个项目列入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库,12个节能减排项目和5个限期治理项目相继实施,铜霞路等道路建设顺利推进。天易示范区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风电产业园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三是“两型”改革有序推进。制订《株洲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7个专项方案,白井片区成为首个省级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区,云龙示范区云田村、株洲县松西子社区等地的试点顺利展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征转分离改革稳步推进,天元区高塘村率先试点成功。成品油税费改革领先全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按市场理念重组城发集团、国投集团、地产集团,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争资引项】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积极牵头,增强各级配合,加大跑省进京力度。2009年,市发改委争取中央及省各类专项资金10770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45038.6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362.9万元;中央其他专项19364.5万元;省预算内拨款3582万元;其他专项38361万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09年,引进省外境内项目185个,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100亿元,同比增长36.42%,增幅居全省首位。
  【重大项目前期工作】2009年3月,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在市发改委单独设立“株洲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定为副处级机构,核定工作编制4人,并明确重大项目前期办的6大职能,主要为:负责编制全市重大前期项目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全市重大前期项目的收集、整理、策划和开发工作、建立全市重大项目库、年度重点项目的确定和申报、安排全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负责重大前期项目的督查和考核工作等。2009年,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重大项目定期调度和督查及年度考核制度,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若干意见》、《市重点前期项目建设管理考核细则》,完善了一系列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攸县煤电一体化、国家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一大批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全市45个市重点前期项目,有14个项目进入可开工阶段。进一步完善项目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全市重大项目库,收集项目831个,总投资达6453亿元。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60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29.4亿元,超过年计划的32.9%。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6月,株洲市成立市医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医改办设在市发改委,发改委主任兼医改办主任,7个相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为医改办副主任,并完善一系列工作机制,全面启动医改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基础工作。组织召开全市医改工作动员会,印发《株洲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株洲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和责任分解方案》和《株洲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配套方案编制及相关管理(实施)办法制定工作安排》,明确医改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5项重点工作开展专项调研。二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株洲市被确立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16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编制《株洲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株洲市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等;配合市卫生局制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全面启动对全市公立医院近3年来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和基线调查工作。三是稳步推进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全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株洲县和城市5区26个乡镇卫生院、21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牵头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2次专项督查。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市三医院、株洲县人民医院、醴陵市中医院等重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预计可争取卫生项目建设资金1亿元。
  【沪昆铁路株洲设站】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下达关于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可行性研究批复,同意萍乡至长沙段在沪昆高速公路北侧设置醴陵北站。沪昆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东起杭州,西至长沙,横贯浙江、江西、湖南3省,新建线路长度约925.9公里,全线运营长度为921.8公里,包含杭州、南昌、长沙枢纽配套工程。全线暂设杭州东、萧山、萍乡北、醴陵北及新长沙等21个车站。杭州东、南昌西、新长沙为客运始发站,其他车站为客运中间站。杭长客专在湖南省境内,从赣湘省界线路向西在醴陵北6公里处设醴陵北站,后线路折向西北,跨106国道、两跨浏阳河,引入武广客运专线在建的新长沙站,在湖南省境内正线长度为86.765公里。根据可研报告,新建醴陵北站设正线2条,引发线2条,侧式站台2座,站场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项目稽查】积极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一系列政策,确保中央新增投资项目高质高效建设。2009年,市发改委积极配合中央、省扩大内需检查组、国家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国家发改委稽察办等上级各有关部门对株洲市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5次检查,分别和市扩大内需检查组、市财政、市审计、委内相关科室进行4次检查,独立检查3次。通过市纪委下发整改调整20件,现场解决问题13件。为做好迎检工作,市发改委积极牵头,与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紧密配合,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检查组顺利开展工作。全年核准工程项目103个,都做到手续齐全、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株洲年鉴 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凌显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