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黄河河务局内设办公室、人劳科、财经科、水政科、公安派出所、河务科、防汛办公室。下设宫家、张滩、王庄、集贤、一千二5处河务段和机关服务部、通信站、利津黄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九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4个企事业单位。全局共有干部职工298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41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5人。
〔河段概况〕利津县黄河河务局管理河段上起南宋乡接滨州段,下至渤海农场接河口段,河道全长74公里。管辖左岸临黄堤长64.231公里,河口堤长13.634公里,堤线总长77.865公里,沿黄9个乡镇(南宋乡、北宋镇、利津镇、盐窝镇、北岭乡、陈庄镇、集贤乡、傅窝乡、汀罗镇)1个渤海农场、102个自然村。辖段内有6处险工(宫家、张滩、綦家咀、刘夹河、小李、王庄);8处护滩(丁家、五庄、宫家、张滩、东关、东坝、中古店、崔家),护滩迎水坝段104段,工程长度达1178M。4座引黄闸(宫家、东关、王庄、罗家屋子),总引水能力150M3/S;设有专用通讯线路。
〔治黄工作〕一、防汛。黄河河务局以防御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为目标,扎扎实实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河务部门的参谋作用,组建了利津县防汛指挥部和11支民兵抢险队。由于1999年流域降雨较少,仅于7月18日出现过1940M3/S的最大洪峰,未发生大的险情。
二、防凌。由于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12月19日局部河段出现水面结冰现象,由于流量小、气温低,至21日即封出县段,封冻长度为20700M,占观测段的69%,后因气温回升,冰凌融化;2000年1月1日,又出现气温骤降,再次出现封河,其长度达16150M,冰厚平均为0.15M,总冰量109.55万M3。春节过后,气温逐渐回升,加之上中游水库加大泄洪量,2月21日出现了十余年少见的武开河现象,至23日利津县河段全部开通,24日凌汛结束。
三、黄河断流。2月6日出现首次断流,以后又陆续出现3次断流,累计断流时间为40天。全年共引黄河水5.54亿M3, 征收水费231.76万元,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
〔基建岁修〕1.护滩工程建设:在中古店护滩新建11垛人字坝,整修9垛老坝,共动用土方13.9万M3,石方2.3万M3;东坝护滩上延工程完成絞链式模袋沉排1段,垛7段,工程总长为1343M。完成土方开挖20328M3,坝基壤土填筑5524M3, 坝基粘土18813M3,柳石枕1673.8M3,模袋砼沉排7922M2,,坝身抛石7401.6M3, 铅丝笼360M3,管理房房台土方填筑1300M3。崔家护滩续建了8〜10号人字垛插板桩护岸,23号丁字坝,共完成土方开挖41168M3,壤土回填9414M3, 土袋枕1277M3,石方8005M3,铅丝笼4038M3,苇石枕3247M3,钢筋砼插板桩745M3。2.防浪林工程:在大堤桩号307+778-315+390处,完成植高柳29684株,低柳55590株。3.险工改建:宫家险工1-6号坝改建完成土方开挖2826M3, 拆除乱石502M3,抛根石1802M3,红土帮胎盖顶899M3,砌石1299M3,坝基土方1327M3。綦咀险工22-24号坝改建,完成土方开挖1796M3,拆除乱石33M3,抛根石1144M3,红土帮胎盖顶1311M3,砌石180利津年鉴1005M3,坝基土方1881M3。王庄险工5~8号坝改建,完成土方开挖1998M3,拆除乱石435M3、抛根石1484M3,红土帮胎盖顶998M3,砌石1393M3,坝基土方1581M3。3.淤区包边盖顶:完成盖顶土方12.39M3,其中291+910-293+300淤区盖顶6.09万 M3,293+960-294+550淤区盖顶土方2.27万 M3,304+100-305+000淤区盖顶土方3.3万M3,320+015-320+300淤区盖顶土方0.73万M3。4.涵洞围堰:东关、王庄、宫家引黄涵闸闸后围堰工程,共完成土方2.5万M3,植草1.03万M2。5.岁修工程:完成险工控导工程维修石方7665M3,岁修土方2.1万M3,植树1.55万株。
〔工程管理〕1999年加强了防洪工程的经常性管理,进行了汛前、汛后工程普查,完成了6处险工167段坝岸640个断面,7处护滩107段坝垛530个段面的根石探测;完成植树1.55万株,育苗247亩,植草2万M2。县局被山东省河务局评为 “工程管理先进单位”,宫家河务段堤防、东坝控导工程被省局评为“优秀工程”,五庄控导、王庄引黄闸被管理局评为“五强工程”。
〔水利执法〕利津河务局强化了水利执法力度,年内共依法查处各类案件19起,其中治安案件8起,纠纷案件3起,治安处罚30余人,传唤60余人,查处水事违法案件8起,恢复工程原貌3起,清除违章种植2千多平方米。
〔经济工作〕年内,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经营创收取得新突破。一是对工程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充实了工程技术人员,申办了水利水电二级施工企业资质证书,完成了中古店护滩控导工程、六户镇水库等工程。二是销售树苗近20万株,繁育良种8千斤,收各种水果8万斤,小麦20万斤,收土地承包费40万元。
〔机构改革〕局内撤销了工务科、工管科,新设了河务科和防汛办公室。经过竞选,聘任了机关7个部门的15名领导干部和内部企业管理单位、企业管理单位的11名领导干部;调整了所属6个事业单位的11名领导干部。中层领导干部的年龄由改革前的43.4岁降至41.7岁。机关人数由改革前的78人减为42人。
〔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三讲”教 '育,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狠抓了党员干部的廉洁勤政,为失学儿童捐款8千余元,93名干部职工参加了义务献血,“三优一满意”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广泛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职工创建活动。被东营市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崔光任洪彬)公路建设〔机构队伍〕利津县公路局内设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征稽办、路政科、材料科、计统科、工会、团委、服务公司。下设罗镇、陈庄、北岭、王庄、利城、枣园、店子7个公路管理站,1个路面工程队、1个沥青加温厂。全局干部职工15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3人,(高级1人,中级5人,初级77人)。
〔事业概况〕利津县公路局主要职责是养护县境内的永馆路、永莘路、东滨路、河辛路4条干线路,全长116.6公里。4条干线路均为省二级,公路结构,布局为两纵(八)公益事业181(辛河路、东滨路)、两横(永馆路、永莘路)。1999年全局上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整体工作以省道辛河路改建工程为龙头,以公路养护、路政管理、规费征收以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年初预定目标。全局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称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受到省综治委的表彰,利津镇女子公路站被省妇联表彰为“全省巾帼文明岗”,北岭公路站被国家交通部和全国交通运输总工会评为“全国文明公路站”。
〔路网改造〕1999年,利津县公路局承担了辛河路4.5公里路网改造工程。辛河路是途经利津县的重要省级干线公路,在辛河路改建工程中,认真贯彻上级“质量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指示精神,一是定期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检查,及时召开工程现场会、调度会,抓质量,抓进度。二是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坚持旁站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对不合格的工序坚决推倒重来。三是负责工程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靠在工地,现场指挥、协调、调度,为工程施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开展创建“文明工地”、“会战”和“公路工程质量年”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确保进度。此项工程累计拆迁各类房屋2033平方米,电杆122根,完成路基土方108357立方米,灰 ±79758平方米,油面61500平方米,水泥稳定碎石路面6206立方米,小桥涵6座,总投资900万元。于8月底建成通车。同时完成辛河路陈庄至河口界14公里改建工程的测设、拆迁及部分路基土方工程工作。县公路局还积极做好了省级重点工程利津黄河大桥建设的服务工作。
〔公路养护〕县局结合省市局新的养护质量评定标准的实施,制定岀台了《利津县公路局小修保养工程、大中修工程、绿化工程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日常清扫和管护,并结合秋季路域改造工程,积极与沿线乡镇搞好配合,在提高公路景观美上下功夫,路肩、边坡、边沟一次清理成型,与路域林带相配合,形成公路特有的景观美。全年完成好路率指标达100%,完成路面病害、弯沉则试分别为116.6公里和122.1公里,东滨路稀浆封层为39200平方米,完成三处护坡工程850米,清扫路面及路面排水17.21万千平方米,路面挖补抹油62820平方米,标准化路基整修116.6公里。公路绿化新补植白腊10.6公里,计2430株,新植灌木8.3公里,计45390墩,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市局指标要求。
〔路政管理〕年内,全路系统积极开展了争创路政管理先进县和创建“平安大道”活动。县局及时下达文明样板路任务指标,按照高规格、严要求,定任务、定里程、定奖罚。尤其加强了浆砌边沟、一低三化和穿越村镇路段的治理,大大改善了路容路貌和行车环境。全年出动宣传车71台次,清理非公路标志450块,清除路面堆积物1015立方米,清除违章摊位80处,专项治理打场晒粮42天,依法制止违章淤垫公路用地45处,路政巡查里程48000公里,发生路政案件83起,处理76起,结案76起,追回公路损失赔偿费12.13万元。全县干线公路基本上达到了线型顺直、路面平整,边坡适度、路貌清洁、构造物完好的效果。
〔公路征费〕1999年,由于运输市场疲软,新增车辆徘徊不前,加之费改税宣传的片面性等因素影响,致使部分养车户欠182利津年鉴缴、逃缴,甚至抗缴养路费的现象呈上升态势。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局领导非常重视,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体制,严格征收政策,确保应征不漏。同时,针对征收计划数额高、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加强源头管理。一是把上级领导关于费改税和征稽队伍安置的精神,迅速传达,每月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教育大家关键时间要经受住考验,要求全体征稽人员安心工作,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停,管理不松。二是通过新闻单位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公路交通规费照常征收”的规定,恢复了正常的征收秩序。三是廉洁执法,排除干扰,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在处理偷、逃养路费车辆时,征稽人员顶着各方压力和干扰,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为国家挽回了损失。四是为迅速遏制征收额下滑的局势,自8月始,公路局决定,开展为期100天的“养路费征收攻坚战”,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将漏费车辆划片包干,进行“拉网式”追缴,取得了明显成效。1999年度公路局下达年度计划796万元,实际完成828万元,占计划的104%,超额完成了征收任务。
〔机料管理〕坚持“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原则,机械设备完好率99%,节约燃料4270公升,机械创收57万元。完成物资供应额100余万元,各类柴油、汽油、沥青、白灰、砂石料等道路物资全部足额到位。王庄沥青拌合厂生产拌合料3300吨,涂料560桶,满足了公路生产需求。
〔精神文明〕一是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端正了干部职工正确的思想方向。时刻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法轮功”事件中,全体干部职工立场坚定,没有一个法轮功练习者,并以实际行动坚决反对和批判“法轮大法”的歪理邪说。二是深入扎实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了以“爱我中华、筑我长城”知识竞赛,“祖国在我心中” 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等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文体活动,职工的思想境界再一次得到洗礼和升华。三是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教育职工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四是重视公路文化建设,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局团委积极筹集资金,在局机关建立了图书阅览室,组织职工开展读书活动,广大青年团员进行了书法比赛,并选出佳作赴市局参赛,获得了一、二等奖,工会、团委联合举办了首届利津公路局趣味运动会,在第五届市“公路杯”歌手大奖赛中,利津公路局也取得了好成绩。
(韩利民王学钧)交通运输〔机构队伍〕利津县交通局内设办公室、财务股、综合股;下属利津县交通局稽查大队、利津县规费征收办公室、利津县县乡公路管理所、利津县公路运输管理所4个单位。公路运输管理所设陈庄、北宋两处交通管理所。所属企业利津县黄河口交通集团公司系国有中型二级企业。全系统共有干部职工43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4名,县局机关干部职工61名,专业技术人员31名。
〔事业概况〕1999年利津县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共完成客运量87.1万人,同比增长170%;货运量360.4万吨,同比增长220%。年底,全年通车总里程达819.5公里,公路密度为49公里/百平方公里,有98%的村通了柏油路,形成了干支(八)公益事业183相连,纵横交错,城乡贯通,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全年征收养路费、客货运输建设资金、运输管理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各项规费共计734.3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2.52%o1999年,县交通局被东营市交通局评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全市交通工作先进单位、拖养费管理先进单位、创建文明交通行业先进单位。被市、县综治委授予平安文明单位,被省交通厅评为交通规费征收先进单位。同时,县交通稽查大队被评为全市交通系统“青年文明号”队。
〔运输管理〕一是通过新闻媒介、宣传车、黑板报、刷写条幅等多种形式加大对 《山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交通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广大车主业户明确《条例》的重要意义,掌握了《条例》的基本内容,提高执行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同时增强了全县运政执法人员的规范执法意识。二是结合省厅统一组织的全省交通大检查,狠抓源头管理,规范客货运输和出租市场秩序,对不按站点停靠、垄断客源、欺行霸市等违法经营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提高了运输业户守法经营、文明服务水平。三是严格车辆审验。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于3月15日至3月26日利用12天的时间,完成了全县道路运输审验及《道路运输证》换发工作。共审验机动车辆1777辆。其中,营运车1412辆,参审率达90%;非营运车365辆,参审率达98%;年审车辆审验合格率达95%。审验期间对 “三无”经营和强拉货源,倒卖乘客等现象进行了严肃处理,对车辆易主做了全面的核实登记,对“私冒公营”车辆进行了清理整顿。年审中组织专人填报营运车辆档案,登记台帐,达到各种基础资料齐全,数据准确,为全省统一推行车辆智能卡管理系统创造了条件。
〔县乡公路建设与养护〕县乡公路建设,年内分别按三级路、二级路标准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被县政府列为1999年 “八件实事”的陈汀路、津五路拓宽改造任务。陈汀路全长6公里,路基宽10米,油面宽7米,油面厚4公分(1999年以前修路标准为2.5公分),两边设路沿石,全段设大小桥涵14座,工程共计动用土方10000立方米,拆除旧油面32450平方米,总投资220万元。津五路全长0.65公里,按“三块板”模式改造,设计总宽40米,主车道宽36米,两侧路肩各宽2米。全段工程设管涵三道,排水系统完备。交通局承担路面及桥涵工程,共计动用土方19000立方米,总投资127.6万元。
乡村公路建设超额完成计划指标。1999年实修23.4公里,其中:南宋乡3公里(单家、坊子、佟家、贾家、东王);傅窝乡15公里(爱林一、爱林二、东方红、东新、新胜、前进一、前进二、一千二);汀罗镇2.2公里(六二、五一、五二);陈庄镇1公里(崔西);盐窝镇2.2公里(十六户西村改造1公里,盐东新建0.8公里,刘村新建0.4公里)。以上各路段的完成,使利津县新增通柏油路村3个,并填补了利津县境内黄河滩区无柏油路的空白。
养护绿化。年内完成绿化里程9.5公里(大赵路段、盐虎路段)。并适时、适地栽植桎柳等品种,成活率达70%,超过预期效果。为搞好县乡路养护工作,交通局年初制定了《利津县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考核办法》,年终对乡镇实施严格考核。对养护员工资实行浮动发放,激励养护员的工作热情,使县内152.3公里县乡路好路率达到了70%。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公路法》,狠抓路政管理,加强路管路巡,依法保护路产路权,全年完成路赔费43万元,达历史最高记录。184利津年鉴〔规费征稽〕年内,全县道路运输机动车辆实现了微机管理,堵塞规费征稽漏洞。同时要求征收人员热情主动上门服务,对逃漏规费的依法起诉,通过法律手段追缴规费。同时加大稽查力度,对不法业户进行严厉打击。由于措施得力,全县交通规费征收在全省乃至全国受费税改革影响,普遍下降30%的情况下完成了全年任务。被山东省交通厅授予交通规费征收先进单位。
〔利津黄河公路大桥建设〕利津黄河公路大桥是山东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大桥全长1350米,主桥为630米的五跨PC连续双塔斜拉桥,主跨310米,引桥长720米,两侧引道长2150米,桥面宽20.80米,设计双向四车道,该桥是黄河上主跨最大的桥梁,也是山东目前设计主跨最大的桥梁。
大桥位于利津县县城东南部,原利津航运港北面,豆腐巷子村东北100米处。
利津黄河公路大桥项目是按照国家关于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社会监理制和投标招标制的规定运作,采取国内“BOT”(建设一经营一移交)及股份制式筹资,建设的特大型工程。由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利津黄河口交通(集团)公司、山东胜坨集团公司出资组建山东利津黄河公路大桥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经营期28年。融汇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黄河特大型桥梁,利津黄河公路大桥,为全国首例,同时也是运用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一次有效尝试。
利津黄河公路大桥建成后,将有效改善黄河尾闾两岸的交通条件,在黄河三角洲两个重要城市滨州与东营之间开通一条最佳通道,密切胜利油田东、西部油区的联系;完善山东省“三纵、三横、一环”公路主框架中的“一环”,对于全省“海上山东”和 “黄河三角洲开发”两大跨世纪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利津黄河公路大桥于1999年7月1日开工建设,工期30个月,计划2001年底通车。
〔企业管理〕黄河口交通集团公司以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严格管理,加快发展,狠抓企业管理,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打破常规,超常运作,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刘家夹河、南宋两座浮桥实行领导带班,昼夜服务;海洋运输为油田开发实行跟踪服务;筑路职工不怕酷暑,连续作战,各项成绩显著。1999年实现产值1600万元,利税180万元,其中上缴税金160万元。
(李守教石文良徐鹏辉)邮政〔机构队伍〕利津县邮政局内设办公室、经营服务部、储汇业务部、营业班、封发投递班、集邮速递站,是年6月新增设冠坤通信责任有限公司和营销部。下属12个支局和和6个邮政委代办所。共有干部职工51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8人。
〔事业概况〕1999年利津邮政局。实现业务收入340.61万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近十个百分点。较去年增长达72.9%,增长幅度在全市名列前茅。邮政储蓄业务实现190.9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邮储余额年底达到9100万元,储蓄市场占有率达15%,在全市各县区局中明列榜首。(八)公益事业185〔邮政经营〕1999年是利津邮政独立运营的第一年,也是利津邮政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全局干部职工上下一心,本着 “增收节支并重,主副产业并举”的经营原则,强化企业管理,落实各项改革措施,逐步理顺企业运行机制。一是狠抓邮储,报刊发行、集邮等拳头业务,年内,以市局举办的各项劳动竞赛活动为契机,推动企业经营工作全面发展。二是全面加大工作力度,改善业务考核办法,年初,在全县邮政工作会议上局长同各下属单位负责人签订了“经营目标责任书”。三是实行管理人员包支局。10处邮政储蓄点、支局分别和10名县局管理人员挂钩,承包人负责了解各自承包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督促承包单位的计划进度,帮助承包单位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协助支局长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承包人与承包的单位同奖同罚。四是加大督促、检查和落实力度,保障各项奖励政策的落实,勤调度,常分析,每月一次经营活动分析会,每周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局办公室、经营服务部、储汇业务部多方位对各单位全面考核,5天一调度,10天一通报,千方百计促业务发展。五是积极发展多种经营,6月份,正式成立了利津县邮政局冠坤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开办代卖手机、手机卡、BP机等代办业务,6〜12月共创收10万元。
〔邮政管理与改革〕1999年县邮政局根据企业收入少,人员多,负担重的情况,本着增收节支,减员增效的原则,在企业内部改革工作上狠下功夫,大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合理组织邮运网络,在保证邮运时限和质量的前提下,对全县的邮运网络科学调整,实行邮运承包,仅此一项,节约人员3人,年节省开支可达3.5万元。二是对收不抵支的支局采取委代办或承包,撤销了渤海支局所,前刘、大赵由电信局代办业务,王庄、刁口、南宋支局所实行委代办承包,该项改革一年可为企业节省开支7万余元;三是根据省市局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制订出台了《利津县邮政局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办法》,推行了以计件工资、承包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并于4月份在南宋、盐窝、县局营业班进行了试点,5月份在全局全面推广。通过科学管理,大胆改革,提高了企业效益,增强了邮政企业活力。
(李会楼崔云彬)电信〔机构队伍〕利津县电信局内设一室两部,即综合办公室、运行维护部、市场经营部。下设南宋、北宋、店子、明集、前刘、王庄、大赵、盐窝、虎滩、北岭、陈庄、集贤、汀河、傅窝、罗镇、刁口16个支局。共有干部职工69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8人。
〔事业概况〕1999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643万元,占年计划的121.9%;业务收入完成1613万元,占年计划的100.8%;电话放号10188部,其中市话放号2156部,农话放号8032部;数据通信发展20户,IC卡电话安装106部。
〔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县电信局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三网一体”改造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全县通讯能力。一是有线电视 CATV工程。电信局承担了北部7乡镇及渤海农场有线电视CATV光缆、发射机、光接收机设备的安装调试。目前,从县城到各乡镇及罗镇、集贤、渤海农场3公里以186利津年鉴外各光点已全部到位,并调测开通,正常运行。共完成光缆架设127.1公里,安装光发射机9台/处,光接收机及设备44台/处, 信号到村镇已达237个,已有2878户群众看到有线电视节目。二是架设75-12、-9、-7、-5同轴电缆达到483657米,安装各种型号的放大器862台,农网改造架杆926条,投入资金391.27万元。完成了南宋21公里、北宋18公里、盐窝21.5公里、集贤32公里农话线路扩容工程。三是在完成城关接入网及配线工程23.5公里的同时,完成了傅窝接入网1200线、集贤接入网1968线、市话交换机扩容2048线、市话管道4406孔公里,农话交换扩容改造9376线工程。截止12月底,全县农村电话已达15782部,市话8622部。全县509个行政村已有506个村通了电话,村村通电话率达到了99.4%,全县话机普及率达到11.88部/百人。
〔电信服务〕全县电信部门把服务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把服务作为“争市场、创品牌”的一大法宝。通过全年各方面的努力,利津电信的社会形象有了明显提高。突出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电信各类资费的透明度,电信局借“3T5” 消费日和“5.17”电信日之际,组织人员上街进行业务咨询和资费宣传,并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舆论工具和营业窗口服务台,让广大客户了解电信咨询,方便资费查询。二是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对电信事业的关心和厚爱,为支持利津县个体经济的发展,推岀了四项具体优惠政策,其中一条规定,下岗职工新办个体工商户,凭下岗证和经营证可免费安装电话一部,在“八一”建军节、教师节、老年节也给相关用户很大的优惠。三是积极开展规范化服务活动,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东营电信服务规范》,并对规范化服务执行情况纳入严格的考核。实行营业员上岗挂牌,统一着装,微笑服务, 举止言谈都让客户感到亲切和蔼。四是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认真执行电信十项服务承诺,收到了良好效果。
〔企业管理与改革〕1999年全局注重了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生产现场管理和财务管理,建立起了一整套基础性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完善了《财务管理办法》、《劳动纪律管理暂行办法》、《车辆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办法》,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通过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和网络优化,使全局网络质量进一步提高,长途来去话接通率分别达到63.5%和56.8%,本地网电话接用率达到63.8%,长途自动电话可用率达到100%。
积极稳妥地完成了电信重组工作,将移动通讯从电信中顺利剥离。从1999年4月开始,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拟定方案,组织实施了资产、人员和资源的分离工作。于7月8日顺利地完成了全县移动通信业务的剥离。
(袁顺兴孙桂平)移动通信〔机构队伍〕山东移动通信公司利津分公司,是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从利津县电信公司分离出来的新兴机构,于1999年7月8日正式分营。位置在县电信大楼四楼。内设综合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和营业厅。共有干部职工15人,其中正式干部职工8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人。
〔事业概况〕利津移动分公司是专营(八)公益事业187移动通信业务的机构。营业厅面积为35㎡,拥有职工宿舍楼6套,平房4间。配备桑塔纳和昌河车各1辆。网络结构为模拟基站2个,信道46个,数字基站11个,载频37个,总计可支持8775个用户。1999年7至12月移动业务收入完成460万元。年底累计放号4096部,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41%。
〔移动通信服务〕利津移动通信分公司全面负责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球通”,135436437,138,139数字移动电话网和模拟移动电话网在利津的移动通信业务。利津移动通信分公司成立以来,根据企业的性质,利津通信市场的现状,把企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营为中心的轨道,以服务和营销为基点,面向用户,面向未来,勇敢地走向市场,主动经营,放手经营,灵活经营,做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实现能力,效益、效率的统一。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众的要求,先后推出了“全球通”,“本地通”,“齐鲁通”,“亲鲁亲情卡”,“1258中文短消息”等多种新业务,并建立了1860客户服务中心和手机维修服务中心。
增设网点,方便用户。分营前,电信营业厅只有一个业务点,用户购机入网和交费极不方便,为占领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放号速度,在全县共增设SZm卡委代办点16个。开办为客户提供购买SIM 卡、交费、打印话费清单、过户、停机、销号、业务咨询服务,开通1860、1861客户服务中心和自动查询系统。10月20日在全市开通了综合业务系统,客户可在市内任何一营业网点办理移动通信业务,为客户提供了高效、优质全方位的服务。
〔企业管理〕利津分公司成立后,内部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为了尽快步入正规,根据公司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结合起来,制定了一系列基础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委代办管理制度》、《机房维护管理制度》、《欠费催缴管理制度》、《营业员上岗制度》、《客户申告、查询第一责任人制度》等规范化制度的制定,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化了监督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管理体制,并附诸实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分公司为“推进规范服务,创建文明行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客户,一是加强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了业务培训,完善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为了树立公司形象,适应高科技发展的需要,完成经营任务,立足市场,抢占市场,把握时机,全力以赴搞好宣传,通过电视广告,悬挂横幅,散发宣传品,发放优惠卡、“友情卡”,“模拟手机转网”等多种形式,广造舆论,促进营销,改善环境,使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学习了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学政治,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努力提高全公司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
(李同和张晓红)城乡建设〔机构队伍〕利津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内设办公室、规划股、防汛办、工程股、安监股5个行政股室和市政管理处、房地产管理处(两处均为副科级单位)、建设工程质188利津年鉴量监督检测站、建筑规划设计院、环卫站、房地产交易所,灯管所7个事业单位,共有正式干部职工7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46人。委属企业有建筑安装公司、自来水公司和第二砖瓦窑厂。
〔事业概况〕1999年县城建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城市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515万元,新建和修补路面4.19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1.5万平方米,县城园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9.4%,人均占有公共绿化面积8.1平方米;城区供水能力不断增强,日均供水能力达到8000立方米,年完成供水总量260万立方米;建筑企业不断发展,全年完成建筑总产值2亿元,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岀了积极贡献。
〔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利三路拓宽改造、津五路建设和自来水管线改造是1999年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工程概算总投资515万元。其中,道路总长度1953米,总面积4.19万平方米;铺设管道3906米;安装路灯99盏;利一路自来水管线改造工程投资65万元,总长度1200米。
〔园林绿化〕1999年4月,召开了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会议,对全年的城乡绿化工作做了部署安排,制定出台了《利津县1999年园林绿化实施方案》。同时,狠抓了庭院绿化和县城公共绿化建设。据统计,全年用于庭院绿化的投资累计243.3万元,新增庭院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有县法院、制药厂、科委等11个单位对沿街封闭式围墙进行了透明式改造。改造总长度1230米。在省、市园林部门组织的检查评比中,县委、河务局、国税局、实验二校、财政局5个单位被评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县第一中学、职教中心2个单位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单位”,县凤凰制药厂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1999年全县用于公共绿化建设的投资18.3万元,共移植大树105棵,种植月季花5000多株,火炬树200余棵,草皮2.6万平方米。重点对利三路、滨港路和凤凰广场进行了绿化,对其他路段缺株断枝的树木进行了补栽,新增公共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目前,全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4%,人均占有公共绿化面积8.1平方米。
〔城市管理〕一、城市规划管理。根据《城市规划法》和县城总体规划,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全年共发放《选址意见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各51份,《建设工地规划许可证》5份,《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21份,工程发证率达到98%以上,双违率控制在4%以内。
二、市政管理。1.环境卫生管理。对夜市经营管理继续采取定位经营、统一管理的原则。对沿街单位和个体经商户严格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力度;环卫、城管人员坚持全天巡逻,对乱泼乱倒、乱堆乱放、乱拴乱扯、乱涂乱画、越线经营等破坏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了坚决取缔。同时,对城区广告进行了整理和维修;麦收期间,城管、环卫和灯管所等股室人员紧密配合,实行了昼夜不间断值班制度,有效制止了沿街农户在城区主要干道打麦晒粮的不良现象。积极开展市容和环卫集中整治,与团县委联合开展了“用青春和绿色迎接新世纪”活动。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到凤凰广场、府前(八)公益事业189绿地、城南水库等地域整治环境卫生;在利津黄河大桥开工典礼前夕,城建委全体干部职工对利一路的卫生环境进行了全面治理,对津三路北段的麦桔杂草进行了清除,全年共清除垃圾和建筑物料460余方,柴草32堆,违章建筑设施140平方米,草垛250余立方,清扫路面2.9万平方米,维护了县城的清洁卫生。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投资16万元购置了摇臂式垃圾车一辆,并对城区各部门和主要路段的70余个垃圾箱按标准进行了统一制作,以保证垃圾运输方便。根据全市环卫管理经验,年初对利一路、利二路、津一路、津二路的清扫保洁进行了招标承包,严格落实责任,对其他路段的环卫工人进行了充实调整,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有力地调动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2.公用设施管理。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对未经允许擅自占压、挖掘城区道路的单位和个人一律按规定严肃处理,对盗窃人行道步砖、井盖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的不法分子进行了严厉打击。全年共办理道路挖掘、占压手续17次,查处违章挖掘、占压道路事件7起,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34份,做出行政处罚66件,申请强制执行23件。市政工程管理人员加强了市政设施的维修养护,共制作更换井盖、井算子39套,修补路面1167.5平方米,修补人行道236平方米。自县政府批准成立路灯管理所以来,全体人员边学边干,加班加点,更换路灯,排除隐患,共架空明线5300米,电缆820米,地埋电缆276米,更换灯杆护套线990米,镇流器176个,各种灯炮792个,保证了路灯亮灯率达到95%以上。3.城市防汛管理。组织力量对城区道路所有排水设施和三里河沟、西关排水沟进行全面流通清障治理,确保城区排水畅通,对两座排水泵站进行了检查和更新改造,保证了城南水库、西南街湾水位的稳定。同时设立了城市防汛值班办公室,实行汛期昼夜值班制度,出现问题妥善处理,确保城区排涝万无一失。
〔建设工程管理〕1999年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亿元,在建工程项目56个,工程合格率100%,竣工优良率34.75%,保证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一、规范工程承发包行为。严格执行 《山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规定,狠抓了项目报建和招标投标管理工作,对20个工程进行了招标发包,并为县重点工程陈庄驾屋水库,农业发展银行住宅楼等工程进行了公开招标。全年招标面积13万平方米,工程造价1.4亿元,工程招标率98%,合同签约率,工程报建率达到100%。
二、工程质量管理。1999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人员认真吸取綦江虹桥事件的教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抓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全年共检测工程项目53个,查出不合格建筑材料81批(次),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坚持大公无私,细心认真的态度,共监督在建工程66个,受检面积11万平方米。先后查出质量隐患285项,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利用夜间对城区16个工地进行了混凝土质量突击抽查,查出不合格问题117项,对问题较严重的四矿、纺织厂住宅楼工程给予翻工和罚款处理。
三、安全管理。严格按照“一标三规范”标准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结合全省第九次“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周”活动,组织建筑企业职工参加了全县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此外,还对15家施工企业的42个建设工地进行了安全生产拉网式大检查,受检面积13万平方米,工程造价8000万元,共查出重大安全隐患36项,190利津年鉴一般问题156项,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89份,全部进行了整改。全年共创省安全、文明、卫生工地2个,市级3个。
〔房地产管理〕一产权管理。依据 《房地产管理法》共发放公、私房证251个,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房改发证520个,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做到了每户一证,每证一图。二房产交易管理。共办理房产抵押82宗,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抵押额2444万元,办理房地产交易手续53宗,面积3.03万平方米,交易额1606.4万元。三房改工作。全年共办理预售房结算手续159户,面积1.3万平方米,结算房价金额459.58万元,办理退房手续190房,面积11.27万平方米,退房金额93.48万元。共汇集住房公积金余额1165万元,交缴率为68%。同时,从本县实际情况出发,起草了新一轮房改方案,已报县政府审批。同时,对直管公房的电、墙体、供排水设施等认真进行了维修,确保了居民生活方便和财产安全。
〔乡村建设〕根据县政府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利津县1999年小城镇建设考核暂行办法》,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实行量化考核,促进了全县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有9个乡镇完成了乡镇区域和政府驻地总体规划的编制与调整。有些乡镇还完成了商贸园区详细规划。其中5个乡镇规划覆盖率均达到54%以上。虎滩、刁口、傅窝、北岭、集贤五个乡的规划覆盖率均达到30%以上。各乡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为提高村管站人员的执法水平,今年10月还组织了执法培训班,系统学习了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做好小城镇建设创造了条件。
〔利津县第一砖瓦窑厂破产〕利津县第一专瓦窑厂因资不抵债难以为继,1999年6月21日向利津法院申报破产。1999年9月12日经法院批准,10月15日正式宣布破产。其固定资产因种种原因暂未作处理;从业人员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段全友陈振东)环境保护〔机构队伍〕利津县环保局内设办公室、财务股、环境管理股,下设两个股级事业站:环境监测站、环境监理排污收费站。在职干部职工28人,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中级职称的2人,初级职称的8人。
〔事业概况〕1999年各项主要环境指标实现情况:县城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地面水水质达标率16%。太平河水质COD年均值为46%。县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5.5分贝。县城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分贝。全县COD排放量0.35万吨。SO2年排放量0.057万吨。全县烟尘排放量0.028万吨。工业粉尘实现零排放。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零。工业污染源达标率为81%。县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汽车尾气达标31.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县城集中供热面积0.8平方公里,集中供热率23.5%。县城气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6%。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1.6%。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三同时”执行率100%。征收排污费28万元,征收面达到100%。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1999年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八)公益事业191动,围绕“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一主题,以提高全县人民的环境意识和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为目的,将环境法规同环境知识融为一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一、6月4日、5日晚,副县长徐天华发表了题为《拯救地球共创美好未来》的电视讲话,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角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的环境形势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告诉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未来。讲话还就本县实际向全县人民提岀了要求,号召各工厂,企业以及城镇居民迅速行动起来,清除污染共创美好家园,保障全县经济稳定、快速、持续发展,保障全县城乡环境不断改善。二、6月5日利用利城大集日,开展了街头宣传。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和环保局干部职工30多人,身佩绶带走上街头散发宣传材料和图片。本次活动出示展板6块,悬挂过街横幅5个,张贴宣传画30多幅,散发传单2000多份,解答群众法律知识咨询50多条,县电视台进行了跟踪报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利津一、二中、县实验一校、二校,利津镇中学等,“六•五”前后组织了宣传栏、黑板报、环保知识演讲比赛,邀请市环保专家作报告等活动,使环保教育深入青少年一代。四、在工厂企业开展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企业发展”的宣传活动。“六 •五”前后,利津石化厂、纺织总厂、县酒厂等企业开展了“清洁文明生产”活动,把环境保护的标语、宣传图画等宣传材料张贴在厂大门、车间、阅报亭等地方,营造了氛围,提高了职工的环保意识。五、“六•五” 世界日宣传活动期间,结合“创建全国卫生城”活动,组织了县城驻地和部分乡镇的学生,青年志愿者进行了一次“人人动手,保护环境,清除白色污染”的活动,共清理垃圾和污染物20多吨。
〔环境监测〕利津县环保局历来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和监测站建设,今年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3万元购置了监测设备、仪器和监测药品,对现有的仪器进行了全面检修,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了技术鉴定,对化验室的布局和环境进行了调整,按时完成了各项监测任务。取得有效数据3052个,其中地面水972个,饮用水360个,污染源废水420个,降雨24个,道路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区域噪声、建筑噪声、锅炉烟尘噪声等共1276个。积极开展委托监测业务,为县纺织总厂、三利食品公司、利津镇建安公司、万鑫集团、北宋华丰公司、集贤中一村等单位进行了水,噪声等委托监测化验,创有偿监测服务收入3000多元。加强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积极为计量认证复核工作做好技术准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本届县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生态保护列为一项重要指标。利津县环保局配合有关部门,根据本县实际,经过全面考察,提报县政府同意,确定虎滩乡为本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今年制定了 《利津县虎滩乡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就虎滩乡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资源以及工农业生产状况等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统筹考虑,依据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制定了以种、养、加工为主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长期规划;制定了组织机构、思想教育、政策保护、资金投入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有些规划已开192利津年鉴始实施。从此,全县的环保工作将由污染防治为主转到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轨道上来,向着“经济发展——生态保护 ——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的趋势发展。
(尹秀荣程增华)卫生保健〔机构队伍〕利津县卫生局内设办公室、财务审计股、医政股3个股室,下属医疗单位14个,即县中心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县防疫站、县保健站、县药检所和9个乡镇卫生院(盐窝、虎滩、傅窝、明集、南宋、北宋、利津镇、北岭、汀罗);全系统干部职191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49人,有高级技术职称的33人,中级职称的151人,初级职称的665人。全县农村卫生室410处,乡村医生515人。
〔事业概况〕1999年全县开放病床700张,门诊量38.7万人次,收住院病人1.1万人次,完成业务收入2850万元,全系统固定资产增加近1000万元,总计达到5500万元。
〔农村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1999年利津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全县11个乡镇运行(刁口乡尚未启动),人口覆盖率达到90%;全县合作医疗诊治10.45万人次,报销医药费78.86万元。在合作医疗运行实施中,一是坚持科技兴院质量建院原则,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含量和群众满意程度。各乡镇卫生院建设规范化病房6个,盐窝、虎滩、明集投入50万元购进先进医疗设备,装修了病房,绿化了内部环境;同时深入开展全行业、全岗位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得病人满意。二是加强社区医疗服务,扩大合作医疗受益面。如盐窝镇医院通过采取定点医疗、设立流动服务站等形式,为群众免费查体,到目前为止,先后进驻30个村,查体8000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2000余份,为群众减免检查费8万余元。为更好地体现合作医疗的好处,盐窝、虎滩、明集医院设立流动服务站,开辟了急救生命通道,24小时值班,随叫随到,上门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称赞。三是建立一体化管理网络,提高合作医疗运行质量。把村卫生室纳入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并在合适位置开设院办院管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合作医疗的运行质量。1999年全县各乡镇已建成院办院管,高起点、高标准一体化卫生室58处,院村联办卫生室132处,覆盖人口76%。1999年,虎滩、明集、南宋、北宋、傅窝5处乡镇卫生院相继建立了急救站,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县中心医院、县二院急救中心为中心的急救网络。一年来,各急救站实施院前急救千余次,急诊抢救成功率达80%以上。1999年全县卫生系统三项基本建设成绩突出。全县设备投资200万元。县中心医院增设钻一60机、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县二院投资60万元增设日本产胃镜等6台件大型设备;房屋建设投资800万元;在人才建设上,全系统有58名人员参加脱产学习,其中有10名人员参加了潍坊干部学院卫生班培训,有48人到上一级医院进修,有170人参加自学考试、函授、专业证书班等各类考试,有7人推荐晋升高级技术职务,有18人晋升中级职称, 有38人晋升初级职称。县中心医院、县二院共开展新技术项目40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30篇。
〔卫生防疫工作成效显著〕一、计划免疫:1〜1()月冷链运转10次,共完成预防接钟37388人次,其中卡介苗2548人次,脊髓灰质炎糖丸9635人次,百病破三联8695人次,麻疹疫苗2817人次,乙肝疫苗6511人次,乙脑疫苗7182人次,各种疫(八)公益事业193苗接种率均在90%以上。二、结核病防治:1〜10月共接诊可疑结核病人1000人,发现病例92例,其中新发涂阳51例,新发涂阴22例,复治涂阳19例。3月24日,结合“世界结防日”活动,进行了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散发各类宣传品3000余份,义务诊治可疑患者20()余人。三、传染病防治:1〜10月,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299例,较去年同期上升13.68%, 无死亡病例。成立了霍乱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各医疗单位建立了17处腹泻病门诊,加强了腹泻病人SPA快检工作, 快检48例,处理疫点11()余处,未发现霍乱孤菌。加强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在全县进行了鼠密度调查,进行了灭鼠工作。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接种2500人次。还组织了传染病执法大检查和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推广注射乙肝、甲肝疫苗2000人份;投放含氯消毒剂1500余公斤,消毒饮用水13万余立方,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
〔妇幼保健工作广泛开展〕大力宣传 《母婴保健法》,发放宣传明白纸5000余份,婚检人数1618人,其中患病人数79人,暂缓结婚10对;全县发放出生医学证明2290份,严格管理,取缔家庭接生;对全县14处医疗保健单位颁发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执业证》,做到持证上岗。县第二人民医院、盐窝镇中心卫生院规范化产科病房经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站联合评估,已验收达标;县妇幼保健站按照一等标准,对产科病房、手术室进行了配套装备;各乡镇卫生院按照《东营市产科建设标准》,对人员、设备、业务用房进行了装配建设,为2000年全部达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1999年1〜10月份,产妇总数2105人,其中系统管理2062人,管理率98%;住院分娩2073人,住院分娩率97.9%;高危孕产妇58人,住院监护分娩58人,专案管理率100%;婴幼儿死亡15人,死亡率7%;孕妇死亡率为0。“六•一” 节前后,为全县2600名学龄期儿童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开始在全县12处乡镇卫生院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药政管理〕利津县卫生局以利卫字 [1999]15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医疗市场整顿的紧急通知》,县乡均成立了以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单位组成的医疗市场整顿领导小组。经自查摸底,登记申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共451个,申请新办证的9个,查出无证行医经营药品的37个。检查了全县医疗机构261处,药品批发经营单位5处,取缔无证行医、非法经营药品单位37个,查出假劣药品21种次,冒充正品价值1271元。
〔卫生机构改革〕为了合理配制卫生资源,减少浪费,集中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卫生事业,于6月份对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机构改革。撤销、合并了原店子、前刘、王庄、大赵、汀河5处乡镇卫生院,新设置了北宋镇、利津镇、盐窝镇、汀罗镇卫生院;将集贤乡卫生院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县二院代管,更名为县第二人民医院集贤门诊部。县二院接管后,对该院进行了人员调整,从二院选调业务精干人员到集贤门诊部门工作,让原卫生院人员进修学习。门诊部开诊以来,效益明显上升。
(常海生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