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0年卷》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475
颗粒名称: (五)农业
分类号: F30
页数: 12
页码: 163-174
摘要: 利津县农业委员会是县政府主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综合部门。内设办公室、政策研究室。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其合署。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业发展

内容

利津县农业委员会是县政府主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综合部门。内设办公室、政策研究室。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其合署。有干部职工11人 (包括农业开发办公室人员),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2人。
  〔农业生产概况〕1999年,农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带领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关于农业及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工作着力点,求真务实、奋力争先,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199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58元,比上年增长6.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9958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农业增长18.4%、林业增长8.4%、畜牧业增长25.0%、渔业增长21.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为60.6:1.3:19.9:18.2, 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种植结构趋向优化。在种植品种上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农作物,特色高效农业基地规模不断膨胀壮大,作物品质趋于优化,档次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9048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828公顷,比上年增长1.6%;油料播种面积1923公顷,增长15.1%;蔬菜瓜类播种面积6874公顷,增长26.7%。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之比达到50.2:49.8,农作物复种指数158.7,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22.1万吨,比上年增长2.5%,瓜菜、油料等经济作物产量都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二是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成片造林863公顷,育苗面积220公顷,四旁植树126万株,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3275公顷,森林覆盖率14%。三是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新增肉牛、羊冷配网点7个,完成肉牛改良3.1万头,波尔山羊改良山羊6600只,新建畜牧养殖园区20个,人工种草1万亩,全年肉蛋奶总量达4.2万吨,同比增长29.6%。四是渔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县水产品总量达到4.26万吨,比上年增长15.8%,其中海水产品2.96万吨,增长15.2%;淡水产品1.3万吨,增长17.1%。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和提高。完成蓄水工程8处,完成永莘河疏竣与宫家干渠东分工程,建成2立方米/秒扬水站一处,完成节水灌溉工程5000亩。
  〔农业综合开发〕年内,共建设农业开发项目3个。其中土地开发治理项目2个,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安排在北宋镇、南宋乡实施1.5万亩,陈庄镇实施1万亩,并在陈庄项目区高标准衬砌水库1座;多种经营项目1个,安排在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实施,蔬菜年加工能力扩大到3200吨。完成农业开发投资1100万元,其中用于土地治理项目956万元。开发资金分配由县财政局、农开办统一协调调度,由财政局严格把关,采用按季度报账拨款的方法下拨资金。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三专”,即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财核算;开发工程建设立足一个“早”字,做到“三个提前”,一是人员早动手,提前规划。二是资金早筹集,提前投放。三是任务早落实,提前施工。按照大沟、大渠、大路、大林带、大建筑物的“五大”标准,做到田间配套工程治理实用。2.5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共开挖整修各级沟渠317条,长223.1公里,动土176.2140利津年鉴万方;实施喷灌面积5000亩,硬化渠道2.5公里,修建各级建筑物218座;农田林网植树20万株,栽护坡草5000平方米。水库衬砌工程动土2.9万方。项目区内推行区域化种植,确保了开发工程的高质量、项目的高效益。
  〔扶贫开发工作〕农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认真总结往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发项目的选定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资金安排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的原则,捆绑使用。1999年对明集乡马四村进行重点扶持。扶贫项目位于马四村以北、利富路以东,开发总面积1500亩,整个开发区南北长1000米,东西长1000米,开挖沟渠长度16000米,修建扬水站1处,桥涵闸等建筑物3座,搬动土石方30多万方,整平土地1000亩,建水库一座,蓄水能力达32万方,筑台田230亩。项目总投资44万元。项目建成后,扩种水稻1000亩,预计年产稻谷120万斤,仅此一项可增加农民收入800多万元,为该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苟希锋王东峰)种植业〔机构队伍〕利津县农业局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股、区划办公室、财务审计股;下属农技站、农经站、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站、能源环保站、蔬菜办公室、棉花办公室、良种公司和虎滩良种场;利津县农业广播学校归口农业局管理。1999年底,有干部职工132人,专业技术人员5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21人。
  〔种植业概况〕1999年农业总产值11995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68746万元。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1999年主要农作物产量一览表〔粮棉生产〕根据国家棉花产业政策及市分配的任务指标,棉花基地面积由上年的9万亩左右下调到4.6万亩,其中新型抗虫棉推广3.5万亩;夏粮再获丰收。通过小麦大方示范带动作用,全县30万亩小麦总产达2.24亿斤,再创历史最高纪录;通过稻——麦、玉米——麦连作及配方施肥、高产优质良种包衣统供等技术的运用,使全县0.5万亩(完成任务的100%)吨粮示范田平均单产478公斤,比对照田高出51.5公斤;秋种工作完成30万亩,良种统供率达85%,种子包衣率60%以上,建成小麦大方47个,达6万亩,预留玉米套种田10万亩,稻麦连作田4万亩,旱育秧田0.4万亩。
  〔瓜菜生产〕在去年农业产业化第二次创业中,对芦笋、阳畦韭菜、大棚瓜菜等产业基地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逐步形成(五)农业141了以南宋乡、利津镇、盐窝镇、北宋镇、集贤乡、北岭乡、傅窝乡沿黄七乡镇为主体的1.7万亩拱棚西瓜产业带,大棚瓜菜面积达到2万亩;以北宋镇、南宋乡、虎滩乡、明集乡为主体的3.5万亩芦笋产业带;以北岭乡、盐窝镇为主体的1.2万亩阳畦韭菜产业带;以利津镇、盐窝镇、汀罗镇、北岭乡、集贤乡为主体的年投料1.53万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良种工程与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年内,共落实棉花原种田300亩、1000亩良种水稻、10000亩良种大豆、8000亩小麦良种。全县良种统供率稳中有升,其中玉米95%、小麦85%、水稻95%、棉花85%、大豆55%;小麦良种包衣统供20万亩。在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方面,除引进并推广了水稻旱育大秧等汛插秧技术外,重点进行了夏玉米套种种植改革,推广面积达10万亩;由于推广种植抗虫棉,使棉花生产走出低谷;筛选并推广了农药新品种15个,农作物品种13个;推广了节水灌溉及旱作新技术、农作物生长调控技术、病虫综防技术、平衡配套施肥等新技术15项。均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植物保护与土肥工作〕在省市统一部署下,对全县12种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做到了一病一虫一档制;共发布病虫情报12期1200余份,平均准确率96.8%,向农业部发电码模式电报3次;病虫旬报8期、防治病虫害124.71万亩(次),防治率达到83.7%,挽回粮食损失16144.9吨、棉花747.86吨、油料1218.21吨。组织防治小麦赤霉病10万亩。在查治东亚飞蝗工作中,落实査蝗员10人、投入经费1万元、准备药械9台、贮备治蝗药品51吨;发布蝗虫情报8期,印发技术资料3000份,防治面积10000亩,有效地防止了蝗虫起飞;对全县8000亩小麦种子田进行了产地检疫。土肥工作。针对全县土壤普遍肥力偏低、养分严重失衡,与产量差距较大的问题,农业局及时向县政府提出了合理施肥配方的意见,做到了重点地块统测统配,对5万亩套种玉米、3万亩旱育水稻、2万亩大棚瓜菜、1.2万亩阳畦韭菜、15万亩小麦、3.5万亩芦笋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共计29.7万亩,其中5000亩水稻和5000亩玉米纳入 “沃土计划”示范区,通过肥力指标的测定,争取在施肥种类、方式上有新突破,做到科学、合理、经济用肥。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县农民负担预算总额为2630.29万元,人均114.6元,比上年下降了7.7%,村提留乡统筹预算2291.3万元,人均99.8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4.1%,其中夏季收取村提留乡统筹1242.72万元,人均54.13元,占预算额的54.2%。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在全县推行了农民负担规范化管理,使利津县农民负担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2)认真落实了农民负担一定三年不变,以村分类计提及有关的减免政策,全县减免人口1.91万人,减免金额219万元,享受“两工”减免的0.41万人,计12.05万个工日;(3)落实了市委、市政府六项减免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农民公益事业建设和“两工”使用办法。从总的情况看,农民负担正逐年下降。
  (明玉华陈华国)林业〔机构队伍〕利津县林业局内设办公室、林政股、林业站、林保站、果树站;下属一千二林场、虎滩苗圃和11处乡镇林业站。有干部职工27人(不包括林场、苗圃142利津年鉴和乡镇林业站),其中国家公务员6人,事业人员20人,工勤人员1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8人。
  〔事业状况〕1999年,县林业局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强化服务措施,推进了林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年内,全县共完成造林12950亩(防护林5944亩、经济林7006亩);封滩育林26000亩;新建农田林网66000亩;林业育苗3293亩;四旁植树126万株。路域绿化20000米,折实面积600亩,水系绿化40630米,折实面积1778亩。年末实有林地总面积已达2327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4%。
  〔果树生产〕为切实抓好经济林这一高效产业,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县委县政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林业局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组织县乡技术人员对全县果园进行了调查摸底,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当前市场的需求,明确了今后果园发展的路子,即对老果园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积极引进名、优品种,加强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二是抓好冬枣园建设。年内,全县共发展冬枣密植园3550亩,为今后大面积发展打下了基础。三是继续搞好桑园建设。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利津镇发展规模种植2000亩,并有部分群众已开始养蚕,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四是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培训果农4000人次,发放明白纸1600余份,向果农悉心传授优质果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全县年末水果面积2971公顷,水果产量达2.0704万吨,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森保工作〕一是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植物检疫法》、《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群众对植物、动物的保护意识。年内开展了两次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大检查,确保了全县无非法猎捕、经营、加工案件的发生。二是加强林木抚育管理,特别是对路域林木,全部进行了浇水、修剪。在病虫害防治中,及时发放《病虫情报》11期,指导果农适时用药,有效地防治了杨尺蟆、金龟子、腐烂病等林木病虫害的发生,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了国家林业部、省林业厅部署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搞清了全国35种森检对象和本省15种补充检疫对象在利津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发生面积等,摸清了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在利津县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林政管理〕年内,针对以往林政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加强对《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法纪律,并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全年共查处涉林案件8起,行政处罚12人,严厉打击了乱砍滥伐、毁坏林木的违法行为。三、圆满完成了林地产权工作,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调动起了群众植树造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四、在护林防火工作中,积极贯彻以防为主、防护并重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做好人员、物资的准备和器械配置工作,强化 《森林防火条例》的宣传教育,经常组织培训班和实战演习,提高了职工的防火意识和扑救能力,确保了利津县无森林火灾发生,实现了利津县连续十一个无火灾年。(五)农业143(刘乐田杨桂华)畜牧业〔机构队伍〕利津县畜牧局内设办公室、兽医站、畜牧站、家畜改良站、草原管理站、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动物检疫站;现有干部职工34人,有专业技术人员26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5人,中级职称7人。下设乡镇畜牧兽医站11处,有干部职工49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11人。
  〔畜牧业概况〕1999年,利津县畜牧局在畜牧业发展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场这个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牛、羊、兔等食草畜牧业,稳定发展鸡、猪等节粮型畜禽,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进行区域化布局。努力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市场畜牧业的转变,重点实施了“两大战略”和“两项工程”。两大战略即龙头带动战略和科技兴牧战略。两项工程即畜牧 “十、百、千”工程和绿色畜牧工程。由于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得力,畜牧业呈现岀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培育建成了27个畜牧专业园区(其中波尔山羊园区5个),125个畜牧专业村,1528个畜牧养殖大户。食草畜牧业有了突破性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10.82万头,出栏牛3万头;羊存栏58万只,同比增长8.5%,出栏78.73万只;兔存栏40万只,出栏60万只。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8.02万吨,同比增长12.9%,其中食草禽畜产品占28%。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6.1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
  〔禽畜良种的引进与推广〕1.引进小尾寒羊。小尾寒羊是绵羊之冠,以繁殖率高、生长快、肉质好而闻名。年内新引进750只,年末存栏已达3.13万只。仅县直机关小尾寒羊养殖基地就达1650只,由于示范基地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管理严格,措施得力,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引进波尔山羊。波尔山羊原产南非,是世界有名的肉山羊。用之改良品质已严重退化的本地山羊,提高了本地山羊的经济效益。为把工作落到实处,畜牧局先后组织虎滩、明集、陈庄等乡镇到无棣县波尔山羊养殖基地、东营区正高农场考察学习。举办了波尔山羊养殖与配种培训班,新建冷配网点8个,并配齐冷配设备器械;投资150万元从澳大利亚引进波尔山羊40只,在陈庄镇草场开发公司建立纯繁基地,保证了波尔山羊改良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年产杂交一代羔羊420只。3.引进法国犁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1999年主要抓了配种网点巩固和完善,肉牛改良网点达到了一乡一站,一乡多站,全县配种网点已发展到20个。年内改良黄牛3.26万头,比去年增长10%。
  〔良种良法配套与特种养殖〕围绕肉牛肉羊育肥,大力推广作物秸杆青贮,微贮和氨化,全县青贮达3.1万吨。大力发展饲草饲料作物种植,促进牛羊规模养殖。改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为 “粮食作物一一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大力开发种草业。1999年苜蓿种植面积达到7626亩,同比增加4.23倍。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128亩,同比增长16倍,此外,种植其他饲料作物800亩,其中高杆菠菜500亩,串叶松香草100亩。饲草、饲料作物种植推动了小尾寒羊、肉牛肉羊育肥园区的建设。引导群众转变传统养殖观念,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明集乡发展养殖海狸鼠5000只,利津镇饲养乌鸡12000只,兰狐150只,北宋镇吴苟李村发展梅花鹿养殖30只,特种动物养殖144利津年鉴渐成规模。
  〔禽畜检疫及兽医兽药管理〕年内,县畜牧局注重做好禽畜检疫、疫苗管理,强化了兽医兽药卫生监督工作。1.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6月份开展宣传月活动,7月份举办了防疫员培训班。2.规范畜禽疫苗管理,成立了县疫苗供应中心。依照《动物检疫法》,强化牲畜五号病疫情的防范、监控、扑灭、强制免疫注射。3.依照《兽药管理条例》,对兽药市场进行了治理整顿,对守法经营且具备条件的发放《兽药经营许可证》,违法的业户坚决予以取缔。有效地扼制了假冒伪劣药品进入流通市场,保障了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全年累计检疫牲畜3.1万头,活鸡120万只,畜产品2500吨,皮张4万张,生猪产地检疫1.4万头,畜禽防疫1300万头份,五号病强制免疫注射35万ml。
  〔行政执法〕1.加强了执法人员培训,对全县42名兽医执法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执法意识、执法素质不断提高。2.依照《草原法》监督和管理利北草场,并责令陈庄草场开发公司做好监控工作,草场连续几年没发生火灾、虫灾,保障了家庭牧场户安心经营,有力地保护了草场植被和生态环境。3.贯彻落实利津县人民政府关于《淘汰劣质种牛、种羊的通知》精神,对从事配种的个体专业户进行了清查措底,对不合格的“小疙瘩公牛”、“小山羊猴子” 坚决淘汰阉割,对无营业执照的予以取缔。4.强化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的兽医卫生监督,重点把关牛羊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确保该市场的信誉和良性运作。
  (薄纯芹韩方祥)海洋与水产〔机构队伍〕利津县海洋与水产局内设办公室、财务股、渔技站、船检站、资源站;下属利津县对虾育苗场、利津县水产供销公司。现有干部职工23人,其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人,中级以上职称的7人。
  〔事业状况〕1999年,海洋与水产局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推行水产科技,使全县海洋与水产工作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海淡水养殖面积7.4万亩,其中海水养殖2.6万亩,淡水养殖4.8万亩,实现水产品总量4.26万吨,其中海水养殖932吨,淡水养殖13000吨,滩涂养护4368吨,海洋捕捞24300吨。完成产值3.25亿元,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7%和16%。水库利用达1.98万亩;网箱养鱼1335平方米;渗水养虾420亩;渔农开发利用3.6万亩,其中新开发3600亩;虾池改造1000亩;建设渔农样板园1万亩。
  〔渔业管理与渔技服务〕海洋与水产局高度重视对渔业生产的强化管理,要求各养殖单位制定了“养殖操作规程”,“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安全保卫制度”和 “考勤制度”等,做到定期检查、考核、评比,把水产工作纳入科学管理轨道。在渔业科技推广服务中,以县局为中心、乡镇渔技站为主体,形成了技术服务网络,经常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到池边现场指导,采取多种形式为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名优品种的引进与养殖〕年内,海(五)农业145洋与水产局引荐了13种名优良种,并逐一进行了品种介绍,下发了技术要点,在重点乡镇进行了推广。陈庄镇名优鱼养殖面积达到了4000亩,汀罗镇、明集乡等均对名优品种进行了大面积批量放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养殖方式中,克服了传统的养殖模式,实行了一池多养、立体养殖和网箱养殖等多元结构。在海水养殖方面,对虾与文蛤,梭鱼与对虾混养,同时进行车虾养殖,一年两茬。为避开虾病期,刁口乡对原有池塘进行了改造,浅池改深池,实行大棚早苗暂养,收到了良好效果,对虾生长规格较往年同期增长2cm以上。在淡水养殖方面,实行多品种混养,充分发挥了水体空间的作用,实现了生态效益。
  〔浅海滩涂管护与育苗生产〕按照县政府指示精神,根据《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对全县的滩涂管护,通过电视、张贴公告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海域管理的认识,严格执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使利津县的海域管理步入正轨。育苗生产。县育苗场共有育苗水体4500立方米,年内繁育河蟹大眼幼体780公斤,产值280万元;中国对虾苗2000万尾,产值10万元;日本对虾苗2000万尾;黑鱼苗30000尾,三疣梭子蟹5万只,共创产值450万元,实现利税150万元。黄河口水产良种场共有育苗水体5000立方米,年内共越冬出池淡水白鲳鱼种10000公斤,罗非鱼种22500公斤,繁育鲤鱼苗1000万尾,草鱼苗6000万尾、白鲶600万尾,创产值300万元,利税50万元。
  〔海上生产安全〕在海上安全生产中,严格执行省、市、县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量化了考核办法,认真组织宣传,定期检查评比,按时对渔船签证验证,清理了违法船只。为吸取“11・24”烟台特大沉船事故教训县局配合县安全办进行了安全检查,对近海172只小马力渔船、两对大马力渔船、刁口渔港码头、刁口造船厂、海域航道灯标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问题限期进行了整改, 为海上安全生产,减少事故隐患,打下了良好基础。年内,没有出现一次海损海难事故,确保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王光和杨汝杰)农业机械〔机构队伍〕利津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内设办公室、财务股、农机推广站、农机维修管理站、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化培训学校;下属光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汇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有干部职工4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人,中级职称以上12人。
  〔农机化概况〕1999年,农机局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农机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立足利津实际,确定并实施了“4531”计划,即用4年左右的时间,全县新增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500台,新增小麦联合收获机械300台,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或桔杆还田机100台。为确保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大农机推广力度,上半年,县局组织全县乡镇农机管理站长和有购机愿望的农民群众先后赴章丘、淄博参加了全省、全国玉米生产机械化演示现场会。之后,在本县傅窝乡召开了全县玉米联合收获现场会。为扶持农户购机,县农机局从市财政争取补贴资金13万元,用于补贴购机户。年内,全县新增小麦联合收获机械53台,大型拖拉机53台,玉米套种褛135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至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146利津年鉴达26.04万千瓦,比1978年2.3万千瓦增长了11.32倍。拖拉机7745台,比1978年518台增长了15倍。各种配套农机具9896台(件)。全县农机原值达1.86亿元,净值1.35亿元。年内,全县完成机耕作业59.54万亩。深耕25.69万亩,机播42.79万亩,精少量播种17.37万亩,机收面积34.46万亩,化肥深施7.88万亩,机械铺膜7.06万亩,玉米机播4.85万亩,机械植保面积14.23万亩,机插水稻1.6万亩。三夏期间,农机局还组织了技术人员赴麦收第一线进行机收指导和跟踪服务,受到了乡镇领导和机手的称赞。同时,组织25台大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参加了跨省、市作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县小麦生产全过程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农机管理〕结合全县“三五”普法教育,农机局狠抓了农机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促进了依法管理水平。农机执法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做到了管理科学化、执法公开化。全县乡镇农机站的定性定编已得到全部解决,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机培训。全年培训拖拉机驾驶员369人,复训农机人员4752人。农机管理。拖拉机挂牌率、检验率、驾驶员审验率发证率均超过80%。农机修配管理。年内,农机局与技术监督局联合行动,对全县农机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活动。对境内102个国有、集体、股份制和个体农机产品销售或制造点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查验农业机械28000台辆,零配件3万余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年底,全县有农机维修厂(点)325个,维修人员500余人,供应站(点)50个,从业人员116人,农机维修、供应站点年审率、在岗人员持证率全部达到100%,农机维修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农机服务产业化。全县建立起农机产业化组织2620个,年经营收入达6000万元以上,比1998年增长了3倍。秋冬农水“五大”会战,机械上阵率、机械作业量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东营日报》以“利津农水五大会战农机唱主角”予以报道。
  〔农机服务〕农机局围绕如何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等行业中发挥更大效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五月中旬,及时召开了乡镇农机管理站长会议,全面部署了三夏农机工作,要求县农机公司,金源农机公司等销售企业做好农机具的供应工作;对上阵机械做到早检修、早调试。三夏中,由三名负责同志分别带领技术指导小组、安全防火宣传组和质量跟踪服务组奔赴小麦抢收现场进行指导、宣传和跟踪服务。期间,全县共有6400台拖拉机、2600台割晒机、105台联合收获机、960台脱粒机参加了小麦抢收作业,仅一周时间即抢收告捷,真正发挥了农业机械的巨大威力。三秋农业生产,全县出动农业机械2500多台次,搬动土石方2545万方。(农业生产中机械动用量包括农水会战中的机械动用量)。同时农业机械在防汛、海洋捕捞等方面,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高潮张承军)水利〔机构队伍〕利津县水利局内设办公室、计财股、农水股、水政股、水资源办公室 (与水政股合署办公);下属水利规划设计室、水利机械工程公司、水土保持办公室、水政监察大队、防汛抗旱办公室、水利服务公司、东魏灌溉所和水利建筑安装队。现有干部职工16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人。(五)农业147〔事业状况〕1999年,水利局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以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确保全县工农业用水为己任,以蓄水、人畜吃水工程建设、灌排清淤、田间工程配套为重点,以提髙“三农”服务为宗旨,不断提高全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在抗旱防汛、依法行政、发展水利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年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500万元,搬动土石方3300万方、建筑物450座;建成髙标准田间配套工程2.1万亩;建成3()万立方米以上的蓄水工程8处,新增蓄水能力755万立方米;建成人畜吃水工程28处,解决1.78万人吃水困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除涝面积338平方公里。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全年共完成蓄水工程8处,新增蓄水能力755万立方米,搬动土石方398万立方米,配套建筑物11座,完成投资1940万元。2.完成小康型人畜吃水工程28处,总投资25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资59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乡村自筹资金131万元,解决了全县28个行政村1.78万人的吃水困难。3.完成了宫家灌区西水东调一期工程。该项工程是1999年县政府要办的“八件实事”之一。工程总投资226.75万元,完成土石方40.8万立方米,建筑物7座,砌石1159立方米,砼607立方米;工程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7.5万亩。4.完成了汀罗镇曹家扬水站工程。工程总投资41.36万元,设计提水能力1.5立方米/秒,土方2600立方米,砌石198立方米,砼51立方米。5.完成了北宋镇5000亩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区工程,实现了利津县节水灌溉零的突破。工程总投资119.54万元,自9月5日开工,10月20日全面竣工。经市工程领导小组验收各项合格率100%,整体节水工程综合得分96分,准予投入运行。6.完成了驾屋水库的衬砌工程。该工程是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动土方3.1万立方米,砌石4226立方米,砼3466立方米,自5月10日动士,9月15日全部竣工。7.完成了草桥沟拦河闸工程的主体工程。该工程是1999年省级立项的工程。工程总投资197.7万元,设计土方5万立方米,砌石2047立方米,砼及钢筋砼918立方米。年底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完成投资158万元。8.1999年秋冬结合“五大会战”,全县共完成高标准田间配套工程2.1万亩,安排干渠清淤6条,总长度111.1公里,土方128万立方米,投资365万元。安排河道疏浚2条,总疏浚长度50.2公里,土方243万立方米,投资729万元,大大提高了全县的防洪除涝能力。
  〔抗旱防汛〕在防汛工作中,制定了内河防汛实施方案,并对排河上的阻水障碍进行了调查摸底。进入汛期,防汛办公室实行昼夜值班制度、信息传递制度和重大情况汇报制度。值班人员做好值班记录,做到电话畅通无阻,遥感测报雨情随有随报,及时向上级防办和县委、县政府汇报汛情,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抗旱工作中,水利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坚持防汛抗旱两手并举。1999年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情较为严重的一年,全年全县平均降雨量350毫米,较常年偏少187毫米,较1998年少314毫米。在旱情严重的夏季,水利局组织人力突击抢引黄河水,全年宫家、王庄两大灌区共引黄河水2.6亿立方米,灌溉麦田30万亩,灌溉玉米、棉田12148利津年鉴万亩,秋季造墙35万亩。由于全年抗旱放水较多,造成两大灌区渠首淤积严重,水利局适时组织了对两渠首的应急清淤,动土20万余立方米,保证了灌区的正常送水,为全县的农业丰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利经济与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省、市水利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水利局对下属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以工程质量求信誉,以效益求生存,积极开拓市场,内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办法,全年共完成产值1291.25万元,实现利税123.6万元。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1998年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1999年按照《东营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若干规定》的要求,县里建立了领导机构,出台了《利津县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采用了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选典型,以点带面,使整个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有计划、有重点、积极稳妥地进行。至年底,全县需要改制的各类水利工程项目374处已全部完成改制。
  (赵维功尚凡成)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0年卷

《利津年鉴2000年卷》

《利津年鉴》2000年卷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利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全貌,反映了利津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年度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利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