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36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
分类号: TV213.4
页数: 2
页码: 312-313
摘要: 黄河水是东营市的重要资源,也是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的“生命线”,水量较丰。据利津刘家夹河水文站(下同)多年(1950〜1988年)统计资料,年均来水量398.6亿立方米。河道受两岸险工、控导工程的制约,河势基本稳定,对引水比较有利。水质优良,据测定:PH值在8〜8.3之间,属弱碱性水;总硬度3〜6毫克当量/升,属弱硬水;矿化度一般0.3〜0.4克/升,适宜人畜饮用、农田灌溉及工业生产用水的标准要求。
关键词: 水资源 黄河水

内容

黄河水是东营市的重要资源,也是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的“生命线”,水量较丰。据利津刘家夹河水文站(下同)多年(1950〜1988年)统计资料,年均来水量398.6亿立方米。河道受两岸险工、控导工程的制约,河势基本稳定,对引水比较有利。水质优良,据测定:PH值在8〜8.3之间,属弱碱性水;总硬度3〜6毫克当量/升,属弱硬水;矿化度一般0.3〜0.4克/升,适宜人畜饮用、农田灌溉及工业生产用水的标准要求。
  黄河水量年际变幅较大。1964年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0年最小91.5亿立方米。年内分配不均,汛期(7〜10月)多年平均来水246.9亿立方米,占全年来水量的61.9%;非汛期(1〜6月,11〜12月)来水量151.7亿立方米,占全年来水量的38.1%。在春灌大量用水期(3〜6月)来水少而引水多,产生供需矛盾。1971-1985年统计,非汛期来水年均117.9亿立方米,占全年来水量的37%,3〜6月份年均来水量43.21亿立方米,占非汛期来水量的36.6%,占全年来水量的13.2%。1984〜1988年非汛期来水更少,年均91.3亿立方米,只占全年来水量的28.6%,其中3〜6月份来水,年均34.3亿立方米,占非汛期来水量的37.6%,占全年来水量的10.7%。由于春灌期来水量少,自1971〜1988年1〜7月份利津站即有12个年份断流,累计149天,年均12.4天。1978〜1983年5、6月份利津站连续出现干河期,1981年干河长达37天。还有15个年份流量小于10立方米每秒以下,累计达255天,年均17天。春季黄河断流和过小流量的出现,对东营市、胜利油田的工农业和人畜用水影响很大。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结合防凌运用,年调蓄水量10亿立方米以上,以补春灌之不足。但沿途引黄灌溉、稻改面积不断扩大,用水增多,东营市又处在最下游,尽管黄委会、山东省政府历年采取分水措施,但实效有限。泺口、利津1〜7月份断流及流量小于10、200立方米/每秒天数统计见表5—1。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

相关机构

山东省政府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