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凌措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34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防凌措施
分类号: TV875
页数: 6
页码: 200-205
摘要: 防凌措施:一、破冰;二、调水分水;三、人防等。
关键词: 防凌措施 防凌

内容

黄河防凌是东营市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民治黄以来,在与凌洪斗争中,经过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提高认识,日益改进和完善。其措施是:
  一、破冰
  50年代,认为冰凌是产生凌讯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破冰措施,防治凌洪,如打冰撒土(灰)、破冰船破冰、炸药爆破、炮群轰冰、飞机投弹炸冰。此外,还曾试验过拦冰栅,以减轻河口地区冰凌威胁。
  (一)人工及炸药破冰:建国前每年凌汛期组织职工、群众在险工段人工砸冰,并在秸埽前挂“冰排”,下“独角虎”,以护秸埽。50年代初期,首试人工打冰和打封口拨冰扩大封口,打冰撒土(灰)以融冰。封冰厚度15厘米以上时,即在弯、窄河段,由河心向外,用锛、镐打成10〜20厘米的冰沟,呈20〜50米宽的方格网形,沟内撒土(灰),靠太阳辐射热助冰融化,造成弱点,形成冰缝,利于开河时水鼓冰开,连续实行四年,因实效不大而废弃。后用炸药爆冰以利开河,由黄河工人为主组成爆破队,每队30〜50人。前方组:负责布孔、下雷、接线、操作电源起爆;后方组:负责包药、装雷管、运输药包。安全保卫和夜间照明,有领导、公安人员负责,凡爆破任务重、时间紧时,有解放军组织爆破队配合完成任务。爆破原则是:“宽河道不爆,窄河道爆”,避免宽河道碎冰流到窄河道卡塞。对窄弯河段爆破成30-50米见方的格子网,对重点河段爆酥爆透形成流道。爆破地点长度,视冰情而定,窄河道以下的爆破要有一定距离,以免插塞下口向上延伸到窄河段。宽河道卡冰,水可从滩地下泄,一般不爆,以推迟开河时间。爆破时机:根据气温回升、上游开河、河谷蓄水以及冰质状况全面分析,有开河迹象,在开河前3〜4日进行爆破。爆破早了气温下降复冻,爆破晚了则失去时机。
  (二)破冰船破冰:1957年山东河务局购置破冰船两只,每只400马力,船长31米,吃水深1.5米,利用船壳将冰层撞碎或用船体重心调节将冰压碎。1958年1月在义和庄以下河段破冰58公里,打通义和庄至前左河段封冰。1971年1月10日,当冰厚0.15〜0.2米,冰絮1.8〜3.8米,流速小,冰凌插塞严重情况下,破冰船自义和庄险工逆水而上、前进十分困难,7天累计行程4.8公里,最慢日进400米。2月4日,冰厚0.3米,冰质较硬,由罗家屋子顺水下行,8日到罗4断面以下,计行5.5公里,日行500米,罗4以下冰花厚2.4米,日行30米至几米。由于顺水破冰,冰絮随船而下,前破后塞,故又采用爆破助航,结果试验失败。2月18日气温回升,有开河迹象,破冰船在义和庄与罗家屋子之间施破,先顺水撞开航道继逆水拓宽,经过20小时,破冰长14公里,破宽60〜100米,效果尚好。1974年凌汛,利津窄河段盖面冰做人工爆破和破冰船破冰对比试验,人工爆破冰面积占40%,消耗炸药40余吨,动用汽车30余辆和人工2000个工日;两只破冰船破冰面积占60%,人工120个工日,用油5吨,试验效果表明,船破冰经济安全,但制约因素较多。在冰盖厚或冰絮稠密、水量小的情况下,因船功率小、吃水深,难以实施。后即调往浅海队作测量船用。
  (三)炸药爆破流冰:在开河时常有大块流冰,极易卡塞壅水,为助顺利开河,在弯曲河段易卡塞处,选择有利地势抛掷手雷(小药包)或定向集团药包炸破大冰块,小药包重0.5〜2.0公斤,投掷方便但效果小。60年代采用抛射集团药包,重7~15公斤,抛射距离200米左右,效果较大,但因受土壤、风力、风向等影响,抛射时机难以掌握,操作技术须经专门训练方能实施。
  (四)药弹爆破冰坝:开河时冰凌卡塞或形成冰坝,应迅速查明冰坝支撑点或薄弱段,抓住冰坝插而未稳的时机,加大药量,集中力量,以最短的时间炸开通路,抽沟引溜,孤立冰堆,扩大爆破效果。当人员不能上冰坝设置炸药时,可抛射集团药包爆破。当人力爆破无法实施,可用迫击炮集中火力连续轰击。1973年河口出现冰坝阻水,人民解放军用榴弹炮、穿甲弹连发5炮,冰坝被击溃,水位降落。而1955年1月王庄险工岀现冰坝,冰凌堆积十余公里,下游几乎断流,虽采取爆破、炮击、飞机投弹等措施,均未生效。1968年3月5日河口冰凌阻塞河道,水位急涨,部分滩地淹没,西宋生产堤冰水漫溢,经组织人工爆破、炮击、飞机投弹,7日罗家屋子以上卡塞河段开通,8日冰水入海。窄、弯河道出现冰坝,靠近堤防、险工坝头,飞机投弹难以准确,危及两岸堤防,70年代后未再动用。
  二、调水分水
  通过多年防凌实践,逐渐认识到凌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能,在封冻期河槽蓄水量加大,开河时迅速释放形成凌洪,且沿程增大,致使坚冰由高水位压力破裂开河。当鼓不开封冰时,冰凌堆积形成冰塞、冰坝。据此,防凌措施由破冰为主,发展为以拦分洪水调节河道水量和破冰同时并举,取得显著成效。
  (一)小街子减凌溢水堰:1951年凌汛王庄决口,鉴于利津窄河段易卡冰壅水,造成危害的情况,当年冬,在小街子兴建减凌溢水堰,开辟溢洪区,如遇冰凌卡塞河道壅高水位,即利用溢洪堰,有控制地分泄大河水量,以减轻堤防威胁。1955年1月29日,冰凌开到王庄险工窄弯河段,冰凌卡塞形成冰坝,堵塞河道。29日19时爆破堰前围堤,运用溢洪堰分水,因缺乏经验,爆破时机已晚,未能避免五庄堤防溃决。1956年拟决定增临时分洪口门,如冰坝壅水点发生在小街子以下较远的地方,在梅家庄、宋家庄及东张临时爆破口门,届时据情分别应急运用。后兴建黄河南展宽工程,减凌溢洪区包在展区之内,南、北顺堤废除,溢水堰作临时分洪口使用。
  (二)三门峡水库调节: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为下游防凌调节河道水量,发挥了巨大作用。
  封冻前调平运用。下游河道冬季流量受内蒙河段封冻影响和上游水库蓄水发电、冬灌,使潼关站流量减少,下游河道小流量与最低气温值同时出现,造成易封河的不利局面,利用三门峡水库于封冻前调平下泄流量500立方米每秒左右,以增加冬季流量推迟封河期。根据山东河段封河流量与气温关系统计分析,当河道流量为600立方米每秒时,到达利津为500立方米每秒左右,可使封河日期推迟。东营河段一般封冻日期为12月中旬或下旬,三门峡至利津站水流传播时间约11天左右。三门峡调平日期为12月上旬,终止日期在12月下旬。
  封冻后蓄水运用。多年统计花园口至利津年平均槽蓄增量为3.7亿立方米,1955年最大达8.85亿立方米,为逐年降低槽蓄水量,1973年后,河道封冻,三门峡水库保持稳定下泄,考虑三门峡水库有限容量,最大蓄水18亿立方米,控制运用43天。1977年实际蓄水19.5亿立方米,控制运用67天,结果水库回水影响潼关附近,在稳定封河时段,水库下泄流量以稍小于冰下过流能力为宜,下泄流量多少,视封河期长短及槽蓄水量大小而定。
  解冻期控制运用。在预报下游开河前,下泄流量控制在200立方米每秒以下,直至断流,减少河槽蓄水量促成“文开河”。1967年下游封冰长616公里,总冰量1.42亿立方米,最大河槽蓄水11.89亿立方米。由于开河预报准确,三门峡于1月20日关闸断流8天,水库蓄水11.5亿立方米,削减了槽蓄水量和开河流量,在冰量多,原槽蓄水量大的情况下,未造成“武开河”,保证了防凌安全。三门水库的防凌运用,对东营市河段的防凌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三门峡距东营封冻河段远,期间气候多变,适时运用,难以掌握。1969年凌汛三门峡水库2月5日关闸断流,下游河道2月10日第二次开河,艾山、孙口站开河凌峰流量达2500立方米每秒以上,形成冰坝壅水,梯子坝等河段壅高水位接近1958年最高水位,造成凌汛的严重局面(见表3〜9)。
  封冻期三门峡水库关闸后各级流量传播时间表表3-9
  (三)涵闸分水:开河期间,结合沿黄缺水地区工农业生产蓄水和人畜用水,适时分水削减凌峰,是下游防凌的辅助措施。东营市以上引黄闸,总引水量2000多立方米每秒。如渠道允许,放水量可观,对推迟下游开河有益,但灌区渠道蓄水问题很多,难以实施。东营市1、2月实际引水有限,据1984-1988年5年平均引水仅0.2亿立方米,结合春灌和油田工业生产用水、蓄水对东营黄河防凌作用不大。
  (四)南岸展宽工程:博兴麻湾(今东营区)至利津王庄30公里河道有“窄胡同”之称。单式河道,一旦冰凌卡塞,水无泄路,水位陡涨(1958年卡凌后,刘夹河21小时上涨4.29米),极易成险,甚至决口成灾。1971年开始,兴建垦利县南岸展宽工程,是通过窄河道的堤距展宽,以解决凌汛为主,结合防洪、放淤和灌溉.保障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设计运用方案:防凌。当冰凌卡塞形成冰坝末端在綦家嘴以上壅水到设防水位时,利用麻湾、曹店分洪闸联合分洪;冰坝末端在小李险工或王庄险工时,利用曹店分凌闸和小街子减凌溢水堰联合分洪;冰坝末端过曹店以上,利用麻湾分凌闸单独分洪。以上各闸、堰分水均由章丘屋子闸泄入黄河,最大泄量1530立方米每秒。
  工程建成后,1979年汛期利用曹店、胜利闸、路庄虹吸管在垦利县境内实施大放淤,放水26天,引水6.24亿立方米,淤改土地8.2万亩。防凌,因汛期洪水未到设防水位未用。
  三、人防
  凌洪变化快,陡涨的高水位最易暴露堤防隐患和弱点。组织沿黄群众守护堤防,是战胜凌洪的基本措施,也是取得凌洪斗争胜利的重要保证。黄河堤防虽经历年培修加固,仍有隐患和薄弱环节,凌汛高水位时更易出险,加之凌汛期天寒地冻,取土困难,增加了防守难度,更须严密巡查防护。每届凌汛,都按防大汛的标准规定,恢复和建立各级防凌指挥机构,充实办事人员,每年12月底以前逐级召开专门黄河防凌工作会议,进行思想发动,组织各类防凌队伍,落实各种工具料物。除基干班、防汛队、抢险队按防大汛要求组织外,全市以黄河工人为主组建9个爆破队,胜利油田以石油工人为主组织2个爆破队,队伍技术训练和抢险料物、照明设备、破土工具、安全防寒保护用品等准备工作事前做好。凌洪漫滩偎堤,严密巡堤查险,发现险情及时抢护,确保堤防和河口地区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年防凌工作中,组织工兵、舟桥部队参加爆破冰凌和迁移抢救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

相关机构

山东河务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