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 2001》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12680
颗粒名称: 棉花生产
分类号: F3
页数: 1
页码: 178
摘要: 棉花生产2000年,全区棉花生产总体思路是:稳定种植面积,棉田相对集中,大力推广棉田间作套种,提高棉田综合效益,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特新品种,重点发展长绒棉和彩色棉,积极开展订单农业。
关键词: 农业 农业经济 东营区

内容

2000年,全区棉花生产总体思路是:稳定种植面积,棉田相对集中,大力推广棉田间作套种,提高棉田综合效益,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特新品种,重点发展长绒棉和彩色棉,积极开展订单农业。区棉办主动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先后印发各种技术资料和明白纸5000多份,通过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有线广播,举办棉花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系列讲座,聘请省棉花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董合忠研究员对全区的植棉技术员、植棉大户、植棉示范户等进行技术培训,培训人数2000多人。积极引进、推广新型抗虫棉,在原有种植33B抗虫棉的基础上,今年从中棉所和省棉花研究中心引进新型抗虫棉“25系”“S6177”和“99B”,抗虫棉种植面积由往年的4万亩发展到6万多亩,良繁面积扩大到1.3万亩,良种统供率达到90%以上。从省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引进陆地型长绒棉“鲁原343”5000公斤,种植面积1000亩,平均单产籽棉240公斤,产量略低于常规棉。但东营市天信集团高于常规棉30%的价格收购,所以种植1亩长绒棉仍比常规棉增收160元左右。同时,从省棉花研究中心引进了彩色棉“棕絮1号”和?绿絮1号”,种植面积50多亩,结果产量很低,色泽差、效益不理想,暂缓种植。2000年,全区实际植棉面积6.71万亩,棉花总产5287吨,平均产单产皮棉78.6公斤,是东营区植棉史上最高的一年。经过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棉田已集中到盐碱程度较重的地块,成方连片,500亩以上的生产大方,已占全区棉田面积的90%以上。东营区与东营市天信纺织集团签订了4万亩的棉花收购合同,占全区植棉面积的50%以上。年内,在继续实施承担的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滨海盐碱地转基因抗虫棉的繁育及配套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又申报了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彩色棉在滨海盐碱地的试验研究”。通过项目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项目进展顺利。东营区承担的全国第二批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圆满完成计划指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 2001

《东营区年鉴 2001》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1.10

本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力求突出东营区的特色和优势。全书设16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区情综述、政治、公安司法、综合经济管理、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税金融、科教文卫、社会生活、人物、乡镇街道办事处。

阅读

相关人物

戴爱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