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10845
颗粒名称: 概况
分类号: F293.33
页数: 2
页码: 217-218
摘要: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对中心城村居进行改造,提升市区整体形象,整合城市资源,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3年3月13日,东营区设立中心城村居改造办公室。为区政府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0人,设综合室、政策法规咨询室、业务室,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东营区中心城村居改造工作。
关键词: 房产管理 房屋拆迁 旧房改造

内容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对中心城村居进行改造,提升市区整体形象,整合城市资源,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3年3月13日,东营区设立中心城村居改造办公室。为区政府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0人,设综合室、政策法规咨询室、业务室,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东营区中心城村居改造工作。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宣传村居改造的重大意义。东营区是在油田矿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区,“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现象十分突出,城区多数村由于绝大部分土地被油田征用而转制为居委会,但其组织形式、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依然沿袭农村模式,市民待遇没有得到落实。“城中村”现象在全国其他城市也很普遍,它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产物,必然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步消亡。由于村居改造触及村居民的既得利益,村居民自然会有抵触情绪,加之部分村居民存在其他错误认识,加大宣传、统一思想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村居改造办公室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强对村居改造重大意义的宣传;建设、土地等部门采取现场咨询的方式,面对面地向村居民宣传优惠政策;宣传、广播等部门开辟专栏,加强对本区工作进展情况和外地经验做法的宣传,迅速在全区掀起村居改造宣传热潮。使村居民真正认识到村居改造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是不以个别村居民的意志为转移的;村居改造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落实城市规划,而且有利于改善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落实市民待遇,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灵活工作,广辟途径,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村居改造的进度和效果。全区实施村居改造共涉及5个街道办事处、18个村居,涉及面广、建设量大、程序繁琐,为有效的保证村居改造的进度和效果,村居改造办公室灵活扎实开展工作。为全面、准确、科学地掌握中心城村居的实际情况,也为下一步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详尽、真实的基础资料,区委、区政府于8月28日在区直抽调20余名干部组建中心城村居基础情况调查活动小组,深入村居改造的第一线,对所有涉及改造的18个村居的村居面积、人口等基础情况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至年底,全部完成18个村居的调查和统计工作,编发简报12期,为主要领导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协调区电视台、文化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对涉及改造的村居专门拍摄资料片,并且制作图像档案,为广泛深入宣传村居改造开辟新的途径。
   高起点构思,高标准建设,以严谨的工作确保村居改造的顺利推进。为保证稳定、有序推动村居改造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分别设置一到两个试点村居:东城街道的沙营居委会、胜利街道的辛镇村、文汇街道的中王屋居委会、黄河路街道的南王屋居委会和辛店街道的北田居委会、孙路居委会。至年底,沙营居委会首批开工的8栋240户住宅楼已建设到第三层,完成投资总额1000万元;辛镇村首期拆迁范围内的174户房屋已全部拆除完成,共计拆除房屋1000余间,拆除面积30000平方米,发放补偿资金、奖励资金、安置资金864.36万元,首期20栋住宅楼也随新区建设一起开工;中王屋村居改造的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已批复;南王屋居委会黄河路以北12栋住宅楼主体部分已完工,完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北田居委会已办理村居改造所需手续;孙路居委会已完成住宅楼5栋,150户,住宅小区内各项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其他非试点村居的改造建设工作也快速有序推进,其中:刘家居委会已全部完成老村拆迁工作,共计拆除房屋190户,16000平方米,完成补偿40万元;姜家居委会现已建设完工住宅楼2栋,住宅区内各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西营、南庄两居委会已办理项目选址意见书,路网规划已完成,建设性详规正在完善;辛店居委会已完成总体规划;东赵居委会8栋宿舍楼已全面建设,共计160户,21900平方米;南李居委会16栋宿舍楼已完成主体部分;万泉居委会已确定老村拆迁方案;东营、耿井居委会的详规方案已设计完成。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4

《东营区年鉴2004》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4.9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区情概况、经济管理、城乡建设、农业、财税、金融等19个栏目,记载2003年东营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孟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