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稻庄供电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县电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932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稻庄供电所
分类号: TM63
页数: 2
页码: 100-101
摘要: 本文讲述了稻庄供电所成立于1969年8月,当时称稻庄农电站,由稻庄公社工业委员会管理,有10千伏线路1条13千米,由大王变电站供电,配变12台600千伏安,只对少数村供电,年用电量不足100万千瓦时。1987年稻庄公社领导班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公社社员集资50万元,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2台,容量5150千伏安,当年筹建当年投运,10千伏线路达到了7条,线路总长50千米,年供电量200万千瓦时。
关键词: 稻庄 供电所 乡镇

内容

稻庄供电所成立于1969年8月,当时称稻庄农电站,由稻庄公社工业委员会管理,有10千伏线路1条13千米,由大王变电站供电,配变12台600千伏安,只对少数村供电,年用电量不足100万千瓦时。1987年稻庄公社领导班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公社社员集资50万元,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2台,容量5150千伏安,当年筹建当年投运,10千伏线路达到了7条,线路总长50千米,年供电量200万千瓦时。
  自建变电站后,稻庄的电量逐年增长,乡镇村企业蓬勃发展,各用电村逐步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任组长,村会计、村电工等为成员的村管电小组。
  农村电工由村委会推荐,乡镇供电站审核,经县局统一培训,发给电工证,担任农村电工。村电工接受村委会和乡镇供电站的双重领导,其报酬从村电管理费中列支,由村委会及乡镇供电站按指标考核分配。
  1993年,稻庄变电站负荷出现紧张,是年6月进行了增容改造,容量达到9450千伏安。
  1995年4月,段河110千伏变电站动工兴建。
  1997年1月,电业公司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将供电站改名为稻庄供电所。
  1999年,开始进行“两改一同价”改革。分别在闫口、城坞、西朱营、淄河店成立了四个电工组,由原来的一村一名或几名电工,改为一名农电工管理几个村,户数400户左右,实行“四到户”管理(抄表到户、营销到户、收费到户、管理到户)。同年11月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地电部主任曹守信来稻庄所检查指导工作,对改革后的管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0年,农电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供电所和变电站合并,改组为供电所。供电所的人、财、物由县局统一管理,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供电所按《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重新进行定员、定编、定岗、定责,至此,稻庄供电所正式工7名,农电工29名。
  稻庄供电所先后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农电示范窗口、被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授予农电系统“先进集体”,连续6年保持行风测评第一名。
  随着乡镇企业、股份企业和私营企业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用电量每年以10u/o左右的速度在飞速增长。至2006年底全镇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主变3台101500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2台,容量9450千伏安,10千伏线路20条,118.68千米,0.4千伏线路364.3千米,配电变压器444台,容量169815千伏安。

知识出处

广饶县电业志

《广饶县电业志》

出版地:2007.8

本书讲述了共有发电、供电、用电、农电、安全、管理、多种经营职工队伍、党群、人物10篇,记述了广饶电力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广饶县有电以来,特别是机电办公室成立以来,1967年至2006年广饶电力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历程。本志在1986年12月公司编辑出版《广饶县电业志》的基础上,对1984年以来的公司发展历程进行了客观公正地记述。在公司成立近4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广饶电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各项事业迅猛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这是认真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东营供电公司、广饶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一如既往支持的结果;是广饶电力广大干部职工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坚持“电力发展与多产发展并举”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双向延伸、两翼齐飞、内外并举”的集团化发展战略的结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