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9077
颗粒名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分类号: F123
页数: 2
页码: 281-282
摘要: 2007年,仙河镇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提出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和谐秀美经济强镇的目标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显著成就。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国民经济计划 经济规划

内容

2007年,仙河镇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提出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和谐秀美经济强镇的目标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2007年全镇(地方)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3567万元;工业总产值2639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8万元;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617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2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820元;完成财政税收486.92万元。
  渔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着力实施抓龙头、建基地战略。以海星集团为龙头,重点规划建设3个渔业产业区块和1个研发中心。以贝类为主产品的6万亩贝类养殖区块建设。围绕养殖区上项目,投资1960万元建设文蛤原(良)种场、工厂化养殖厂,相继实施2万亩半人工采苗、2万亩池塘高产精养、2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稀有海产养殖和万亩滩涂开发等项目。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实施2个国家“863”计划和1个星火计划。以海参为主产品的万亩海参养殖基地区块正在建设。在试验养殖海参70亩的基础上,2006年实施万海参养殖项目一期工程,开发养殖净水面2600亩;2007年又实施万亩海参养殖基地二期工程建设。以海星长盈加工厂为代表的海产品加工区块建设。投资1000万元建设长盈水产品加工厂,发展形成贝类、梭子蟹、海参3条加工生产线。在加快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中,又投资205万元实施河口区水产品研发检测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占地10000亩的生产试验示范基地1处、高标准实验室1座、培训中心1处。全镇已拥有水产企业3家,年实现水产产值5600万元,全镇海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特色农业逐年破题依托广阔的草场资源优势,鼓励群众大力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养殖,引导、扶持珍禽等特色养殖业发展。东港村的野鸭、土鸡、彩鹑、梅花鹿,渔村的野鸭、蛋鸡,卫东的野鸭,海星村的优质猪,都已初具规模。全镇建成蛋鸡养殖区2处,生猪养殖区2处,野鸭养殖基地3处。蛋鸡存栏量达到2万只,生猪存栏1500余头,野鸭存栏1.1万只。彩豚4500只,梅花鹿26只。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大棚蔬菜,规划建设24个冬暖式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1处。发展芦草种植,实施城市污水净化种植芦苇试验,芦苇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4105万元,年均增长14010。
  工业经济地位凸显仙河镇工业,从4个层面上发展。以新华联盐业和东营银谷化工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盐及盐化工,2007年原盐产量突破5万吨,溴素可望突破600吨;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引进桩西玻璃钢、海阔工贸等项目;营造有利于油田改制企业的发展环境,支持3大企业集团新上项目,引进投资1200万元的桩西精细化工等项目3个。
  民营经济取得突破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逐步形成仙河市场、仙河商贸城、十分场商业街3大经济发展区,截至2007年发展民营企业125家,个体工商户1176户。
  制定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坚持内引外联,引入外力,启动内力,合力抓好招商引资。2007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0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790万元。
  小城镇建设亮点频出牢固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思想,推进小城镇建设,形成政府组织、部门协调、全民参与、油地军共建的“大”建设格局,城镇面貌逐年改观。编制完成锦河花园、仙河商城、幸福三小区、油田三产生活小区、滨海路城北段改造等详细规划,规划面积达100多公
  顷,详规覆盖率达92%以上。以城区出口绿化、主干道两侧绿化、住宅小区绿化为重点,建设生态城市,镇区绿化面积达223.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8%。注重城镇功能的完善,投资1.5亿元完成仙河商城一期工程、十分场商业区、锦河花园住宅区等建设。实施神州路西延及神仙沟和红旗沟桥建设工程、仙河互通立交桥工程、神仙沟清淤衬砌工程、卫东河清淤治理工程、滨海路及神州路绿化工程。2007年重点实施兴凯湖路改造工程及“三网”绿化工程,对河仙路、滨海路、神州路和兴凯湖路等路段进行改造绿化,共动用土方76万方,种植苗木3万株,实现道路林网化,改善了仙河的环境和生态。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仙河小城镇功能日渐完善,树立起仙河镇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实施新村改造、村级道路、村容村貌治理、“绿化家园”等工程,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通过定点办公、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等方式,提高村级管理民主化程度。坚持产业立村、因村制宜、扶持发展“一村一品”,海星村的水产养殖,振东的反季节蔬菜,卫东、东港、渔村的特色养殖已初具规模。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8625.2元,年增长10%,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24元,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393元、2083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电、路、讯发展迅速;全面完善饮水工程,解决5个村群众的吃水问题;修建16.7公里的村级道路,解决村级行路难问题。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已有4个村达到市级小康文明村标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及附加,落实义务教育收费“三免”政策。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累计发放救济、救助资金3.9万元。
  社会事业有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利用培训班、远程教育站点等形式,搞好科技培训,提高群众科技致富能力。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完成计划生育各项任务目标。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网络初步建成,新农合参保率达86%,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海星体育馆等设施,组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社会治安稳定和谐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开展“创建全国安全文明油区”、“创建油区安全文明家庭”、“油区集中整治”等活动,打击各类犯罪分子的气焰。整合油地军港四方合力,投资150万元,建设450平方米的集监控、信息处理、指挥调度、接处警职能于一体的视频监控中心,维护仙河地区的社会稳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连续多年实现信访“三无吁目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仙河镇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
  执政能力逐步提高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政府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增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学习贯彻《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民生等问题及时进行民主决策。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监督制度。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等活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

知识出处

河口年鉴(2008)

《河口年鉴(2008)》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8.10

《河口年鉴》是河口区人民政府主办、河口区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鉴。本卷年鉴主要记述河口区辖区内2007年各行各业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特殊情况适当上溯和下延。本卷年鉴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河口概况、政党政务、群众团体、军事、司法、对外开放、综合经济管理、农业、黄河河务水利、工业、国内贸易、交通邮电电业、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乡镇概况、油田有关单位、人物、附录。卷内设反映全区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资料专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