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9072
颗粒名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分类号: F123
页数: 3
页码: 275-277
摘要: 2007年,义和镇围绕“加快发展、强镇富民、全力打造生态名镇、商贸重镇和经济强镇”这一目标,按照“瞄准一个目标、启动两级动力、突出三大重点、抓好四项工作”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扎实苦干,整合区域发展资源,以和谐聚合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与保护、发展与民生等方面的关系,完成2007年工作计划和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到理性推进、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国民经济计划 经济规划

内容

2007年,义和镇围绕“加快发展、强镇富民、全力打造生态名镇、商贸重镇和经济强镇”这一目标,按照“瞄准一个目标、启动两级动力、突出三大重点、抓好四项工作”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扎实苦干,整合区域发展资源,以和谐聚合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与保护、发展与民生等方面的关系,完成2007年工作计划和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到理性推进、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提升2007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去年同期有明显的增长,一、二、三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1亿元,增长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25万元,同比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329万元,增长61.5%,农民人均纯收入5694.3元,增长14%。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新型产业、打造新型环境、建设新型班子”的“四新”要求,完成镇北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并顺利通过省农开办验收。积极发展林果、畜牧等特色农业,形成以优质棉、林果和生猪、肉鸡养殖为主的高效农业生产区,全镇推广优质棉4.4万亩,建成冬枣大棚15个,完成棉田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种植速生杨3400亩;安装沼气池160个;建成市级畜牧小区3个,区级畜牧小区20个。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全力做好畜牧防疫、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结合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活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7个村4893户的集中供水户户通工程,实现自来水人户率100%。新建特困群众安居房66户,改善
  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新修公路27公里,全镇36个村实现户户通公路,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8处。实施路域绿化工程47公里,农田林网1万亩,栽植树木10万株,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依托义和民营经济园区,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镇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镇已发展工业企业29家,个体工商户2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配合执法单位,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依法查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城镇面貌发生深刻变化20叮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益管理的原则,编制小城镇建设详细规划,建设以镇政府驻地为核心的行政办公小区,新建行政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交通管理所、义和派出所等办公楼6幢。结合市级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实施“五村联创”,共同治理“六乱”、清理“三堆”、植树绿化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完成新滨孤路城区段的排水、绿化、人行道改造建设,清理新滨孤路两侧的洗车台、板房等违法建筑,规划农资、建材市场,制定老滨孤路改造方案,理顺部分地段关系,房产开发迅猛发展,小城镇建设初见雏形,功能不断完善,义和城镇形象大幅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实施“信用”工程,努力营造文明兴镇、诚信兴业的良好氛围。开展“送乐下乡”活动,46个村共演出电影160场次。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今年,共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个,区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小康文明村6个;评选出“文明信用村”14个,“文明信用户”1400户,“十星级文明户”1408户,影响带动全镇人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行政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健全信访“网底工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和安全生产检查整治力度,推进“平安义和”建设,社会秩序持续安定。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新投资70余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99间,新建校舍17间,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落实计生“四化服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及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救助范围不断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实施“五保五救助”,社会保障成效明显。科技工作得到加强。镇财政落实科技三项经费13万元,认真实施千家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培训班近百期,培训农民1.2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3万份。
  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重点从“破旧”、“克满”、“戒躁”、“纠散”、“反奢”、“防片”6个方面人手,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作风上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的问题d开展“九个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签定“十不”承诺书,实行“三问工作法”。制定《义和镇机关工作人员千分制考核办法》,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站所”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推动义和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对全镇机关、农村干部、党员分类进行知识、技术等培训。2007年,义和镇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7期,培养业务强手、技术骨干12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5名,为基层组织增添新的活力,创建省级“远程教育示范点”1个,市区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各1个。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2007年,继续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专题研究和部署全镇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年初与党员干部、各村支部签定廉洁自律承诺书;平时坚持每季度研究新形势下全镇党风廉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学习“两个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组织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教育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警示教育;落实一岗双责,深化村财务镇双代管制度;规范公开机制,深化公开内容和强化监督管理;严格实行廉政承诺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干部审计等制度;使廉洁自律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全镇各项工作和党员队伍的健康发展,确保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效性。信息化建设和调研信息工作扎实推进。调整充实信息化建设和调研信息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和调研信息工作的检查、督导。整合资源,共享信息,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义和镇政府网站和46个村的网页,并积极探索网上办公机制。深入开展调研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调研计划和制度,明确调研任务,落实责任,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项调研工作。2007年,全镇共完成调研报告32篇,其中科级干部15篇,其它17篇,实现年度目标,充分发挥调查研究“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突出作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依法行政建设,始终把依法行政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历亲为,一抓到底,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从干部自身做起,敢抓、敢管,大力推进政府提速,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有新的提高。对违反机关纪律制度的现象坚决制止、纠正,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做到组织健全、责任到位、制度完善、措施有力、奖罚分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和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执政为民、取信于民,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承诺实施的便民实事和重点工程全部按期或提前完成。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加强督查考核,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机关作风明显转变,树立良好政府形象。

知识出处

河口年鉴(2008)

《河口年鉴(2008)》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8.10

《河口年鉴》是河口区人民政府主办、河口区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鉴。本卷年鉴主要记述河口区辖区内2007年各行各业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特殊情况适当上溯和下延。本卷年鉴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河口概况、政党政务、群众团体、军事、司法、对外开放、综合经济管理、农业、黄河河务水利、工业、国内贸易、交通邮电电业、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乡镇概况、油田有关单位、人物、附录。卷内设反映全区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资料专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