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9056
颗粒名称: 社会救助工作
分类号: D632.1
页数: 1
页码: 264
摘要: 2007年,创新“阳光190”社会救助思路,将救助工作重心下移,结合供销超市“两进”工程,在乡镇、街道设立爱心救助超市6处;把小额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延伸到各乡镇、街道卫生院。2007年共处结各类来电来访求助876件次,发放救助金109.54万元。发放救灾救济款139.94万元、救济面粉20.5万斤及食用油1.9万斤。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

内容

2007年,创新“阳光190”社会救助思路,将救助工作重心下移,结合供销超市“两进”工程,在乡镇、街道设立爱心救助超市6处;把小额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延伸到各乡镇、街道卫生院。2007年共处结各类来电来访求助876件次,发放救助金109.54万元。发放救灾救济款139.94万元、救济面粉20.5万斤及食用油1.9万斤。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1300元;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310元。全区现有农村低保对象1251户2551人,年发放保障金174万元;城市低保对象698户1209人,年发放保障金252.1万元,对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参保家庭给予参保补贴,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农村五保供养落实到位,敬老院管理更加规范。以争创省级等级化敬老院为契机,各乡镇、街道加大投入,规范管理,使敬老院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全区共有五保对象201人,集中供养201人,集中供养率达1000/0,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56.95万元。义和镇敬老院被评为全省模范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根据省、市要求,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接收社会各界捐款47.71万元。圆满完成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新建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200套,整个工程于6月底竣工,已全部人住,有效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住房难问题。河口区已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多层次、全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2007年“阳光190”社会救助中心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全市群众满意基层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河口年鉴(2008)

《河口年鉴(2008)》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8.10

《河口年鉴》是河口区人民政府主办、河口区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鉴。本卷年鉴主要记述河口区辖区内2007年各行各业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特殊情况适当上溯和下延。本卷年鉴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河口概况、政党政务、群众团体、军事、司法、对外开放、综合经济管理、农业、黄河河务水利、工业、国内贸易、交通邮电电业、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乡镇概况、油田有关单位、人物、附录。卷内设反映全区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资料专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