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渔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8705
颗粒名称: 渔港、渔村建设
分类号: S937.0
页数: 2
摘要: 本节介绍了渔村渔业专业村——海星村和东营中心渔港。
关键词: 水产资源 资源保护 资源管理

内容

渔村渔业专业村——海星村。海星村位于渤海湾畔,是1998年才由一些零散渔民组成的小渔村,实行村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以海洋捕捞为生。村子成立之时,正是浅海资源日渐枯竭的时候,村里便决定转变思路,变过去的灭绝性捕捞为“靠海吃海,靠海养海”依靠科技,利用浅海滩涂进行文蛤、白蛤等大规模的人工护养。2000年小村承担市级万亩浅海贝类精细护养样板园监舍项目。2001年,该村生产的“黄河人海口”文蛤荣获北京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同年,公司取得产品自营出口权,当年该公司出口文蛤100多吨。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移动电话、数字电视进入每个农户,家家户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0%以上的家庭购置微机、轿车。村里物业管理配套齐全,水、电、气由专人管理、村里学生上学有专车接送,村内卫生和治安保卫工作由专人负责。建设村办公楼、阅览室、科技室、活动室、民兵之家、育龄妇女之家、党员电教室、远程教育室等活动阵地。集资2000多万元建设海星别墅区,使65户村民住上(120、180、240)平方米的高标准住房,小区周围全部配套培植草坪,村内植树5000余棵;累计投资900万元,建设海星村文化广场,配套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供村民休闲健身娱乐;实施亮化村居工程,在村内沿路安装照明路灯,广场上安装彩灯,村民的生活提前进入小康。
  除此之外河口区的渔民主要分布在新户乡的丁家、大王、郭局、东六合、中和堂、双河、东村、西村、四顷二、太平村、北公司。四扣乡的新建村。义和镇的河王村。六合乡的毕家咀、老庙等。专业渔民约2500人,半农半渔的有5000余人。
  新户渔港。码头总长度120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年吞吐量4万吨左右。新户渔港建于1994年,位于马新河下游距新户乡15公里处,总投资1089万元,港内码头设施配套,能停靠50马力以下渔船,是河口地区重要的海上鱼虾贝类生产港之一。
  东营海港渔港。码头东西总长度为2400米。面积约16平方公里。年吞吐量约50万吨。该港位于胜利油田港湾内侧的西北两面与油田码头相连。港内饭店、旅馆渔需物资供应等服务设施齐全,常年有渔民在码头居住。港内能停靠各种渔船400余艘,该渔港是河口区境内的较大型渔港,也是河口区内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每天约有100余条渔船上岸送货或采购供养。海上有风浪时可停靠1500余只渔船。
  东营中心渔港(东营中心渔港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东营中心渔港码头长800米,宽20米。该项目位于五号桩原神仙沟人海口区域,距东营港直线距离7公里,距东港高速路6公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优越,规划总面积8000亩,总投资1.5亿元,于2005年7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已完成前期论证、工可研以及800米码头、1900米港池北坝和1000米护岸衬砌等工程,已完成合同资金总额2702.38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一次性容纳避风渔船1500余艘,年水产品装卸量10万吨,是渤海湾最大的渔业港口,也将成为渤海湾渔业集散地。对于“海上东营”建设,维护渔民利益,稳定油田、渔业生产秩序,确保海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出处

河口年鉴(2008)

《河口年鉴(2008)》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8.10

《河口年鉴》是河口区人民政府主办、河口区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鉴。本卷年鉴主要记述河口区辖区内2007年各行各业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特殊情况适当上溯和下延。本卷年鉴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河口概况、政党政务、群众团体、军事、司法、对外开放、综合经济管理、农业、黄河河务水利、工业、国内贸易、交通邮电电业、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乡镇概况、油田有关单位、人物、附录。卷内设反映全区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资料专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