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区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8430
颗粒名称: 油区工作
分类号: TD2
页数: 3
页码: 84-86
摘要: 河口区境内驻有济南军区生产基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10个油田二级单位、120个油田三级单位。全区行政面积2365平方公里,其中油田用地83平方公里,占3.5%;济军生产基地用地243平方公里,占10.3%;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用地102平方公里,占4.3010。全区户籍总人口20.99万,其中油田10.87万人,占51.8%;济军生产基地8190人,占3.9%。境内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70亿立方米,油气井8320口,油气开发总量占到胜利油田的47%左右。
关键词: 经济建设 工业建设 矿区

内容

河口区境内驻有济南军区生产基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10个油田二级单位、120个油田三级单位。全区行政面积2365平方公里,其中油田用地83平方公里,占3.5%;济军生产基地用地243平方公里,占10.3%;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用地102平方公里,占4.3010。全区户籍总人口20.99万,其中油田10.87万人,占51.8%;济军生产基地8190人,占3.9%。境内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70亿立方米,油气井8320口,油气开发总量占到胜利油田的47%左右。
  一、完善制度,建立团结协作、合力共建的良性工作机制。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2007年,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河口区域内油地军港团结协作、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项目联建、互惠共赢”的原则,经四方协商一致,建立油地军港团结协作和谐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农业、工业及商贸、建设、治安、社会事业等五个专业组,在会议召集、议题提报、制发纪要、督查落实四个方面做详细的规定。通过联席会议,各方对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联合论证研究,共同商议解决。共成功召开联席会议2次,研究解决涉及油田勘探开发、城区共建、维护社会稳定、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问题25个,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油地军劳动用工就业服务机制。针对油地军各方劳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问题,根据油地军劳动力资源现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统一配置”的原则,出台关于加强油地军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突出抓好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用工管理三个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油地军共享共用的就业服务平台,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力保障。3.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针对油地军港信息不畅、沟通渠道少的问题,提出“小河口、大信息”的工作思路,㈩台关于加强油地军港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意见,成立油地军港信息资源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信息报送、刊发、座谈制度,创办《河口油地军港信息》,对各方重大政策调整、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会议和部署、重大机构及人事调整、重大项目开工进展等情况进行及时刊发,进一步增进了解、推进工作。已刊发《河口油地军港信息》2期。
  二、齐心协力,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油地军港四方坚持把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围绕各方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土地等方面的优势,以项目共建为纽带,实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结合,构筑起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1.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油地共建”的路子,对每项重大建设工程都成立由油地军三方领导组成的建设指挥部,明确责任分工,共同协调推进落实。自2005年以来,共实施油地共建项目41项,总投资10.48亿元,其中,今年实施11项,油田投资2.44亿元,极大地改善区域基础条件,增强经济承载能力。在农业、水利建设方面,依托油田供水公司,投资2400万元实施城乡集中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全长55公里,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东水源建设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油田投资1300万元,全长41.7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63座,建成投用后,形成与王庄二干相互补充的引水体系,有效解决河口油地军工农业用水困难;2007年实施的河王渠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560万元,全长9.8公里,衬砌改造后使油地双方的引水条件大大改善。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同推进实施黄河广场、环城水系、银河公园改造工程、河口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心渔港建设、河口城区集中供热站建设、安居小区配套工程等市政建设项目,实施海昌路、海宁路、黄河路、渤海路、河滨路、河兴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和新义路、滨海路、新盐路等干线公路建设、改造工程。其中,今年实施的河口热力公司5 x80吨集中供热项目,总投资1.98亿元,建成后可满足河口城区和经济开发区10年发展的供热需求,有效解决燃煤锅炉零散的问题;投资4000万元的银河公园改造工程、投资4600万元的城区污水处理厂等共建项目进展顺利,年内可竣工使用;安康居住小区配套工程总投资1530万元,油田投资600万元,正在进行采暖、燃气管线铺设。2007年,通过油地军共建,在全市率先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在工程建设中,油田和济军基地给予大力支持,提供绿化苗木20多万株,油田单位主动承担路域绿化任务,全区共实施路域绿化工程11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4.7%,有效改善生态环境。2.加强油田帮扶乡镇工作。自第三轮油田帮扶乡镇工作开展以来,各油田帮扶单位立足乡镇实际,以项目帮扶为重点,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共实施帮扶项目13个,投资(含物料、机械折款)3115万元,有力地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为救助农村弱势群体,改善农村居住条件,自2005年,油地联手连续二年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共建设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664套,其中,油田帮扶建设350套,投资870万元,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住房难题。3.不断深化油田企业改制。为促进油田存续企业顺利改制、加快发展,区委、区政府制定《关于鼓励和支持油田存续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支持油田存续企业改制的扶持政策》及《关于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规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盘活存量资产,努力做大做强。职能部门也积极为油田的主辅业分离、三产企业改制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科技局、经贸局等部门积极为油田三产改制提供指导,并为油田企业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高新技术项目、贴息项目等。全区油田改制企业达到11家,已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地方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4.共同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油地军携手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国家卫生城、省级文明城市基础上,2007年,油地军再次联手,搭建成立由各方领导参与的领导班子,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联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形成油地军携手共创的强大合力,顺利通过四城复审,城市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
  三、整合资源,促进社会事业协调进步。依托油田科技实力,规划建设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充分挖掘油地军科技资源,吸引油田、济军生产基地的科技人员人园创业。芳华石化科技、天益工贸、康维科技、汇安高科、永盛科技、凯丰科技等11家油田科技人员领办、创业的企业入驻创业园。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将仙河镇3所小学并人仙河社区小学,将河运小学纳入地方管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成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络,实现油地电视信号相互传输;整合油地军三方文艺资源,组建“黄河口心连心艺术团”,进一步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油区秩序治理。整合区域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建立“五个一”的工作机制,走出维护区域稳定的新路子,确保区域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五个一”机制,即团结共建结成“一家人”,治安防范构建“一张网”、严打整治形成“一盘棋”、综治力量拧成“一股绳”和经济社会推进一体化。通过实施“五个一”机制,充分调动油地军港各方社会力量参与油区治安防范,逐步构建起油地军港共同防范治安案件、打击违法犯罪、处理治安问题的区域性治安防控新格局。2007年,针对涉油案件增多、油地军港联合稽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油地军港协作配合,投资180余万元,依托河口公安分局第五警务室,在油区重镇仙河镇建立油地军港动态监控中心,整合油地军港共14支治安力量,27个常备作战实体,190人常备警力,1000余人预备力量,形成以信息警务为主导的治安防控网络,狠抓油区、港区秩序治理,严厉打击涉油犯罪,继续保持区域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区油区办)

知识出处

河口年鉴(2008)

《河口年鉴(2008)》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8.10

《河口年鉴》是河口区人民政府主办、河口区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鉴。本卷年鉴主要记述河口区辖区内2007年各行各业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特殊情况适当上溯和下延。本卷年鉴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河口概况、政党政务、群众团体、军事、司法、对外开放、综合经济管理、农业、黄河河务水利、工业、国内贸易、交通邮电电业、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乡镇概况、油田有关单位、人物、附录。卷内设反映全区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资料专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