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校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807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学校建设
分类号: G649.2
页数: 2
页码: 487-488
摘要: 1998年后,中国石油大学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 中国石油大学 高等学校 概况

内容

1998年后,中国石油大学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办学理念不断发展。校党委集中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对如何办好学校开展卓有成效的探索。明确“教学研究型,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发展定位,提出“突出特色,协调发展,依托优势,整体提高”的办学思路,制定学校新的发展规划,确定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以国民经济建设和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为主导,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促成教育部与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形成多方支持学校办学的局面。积极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配置和开发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办学规模实现突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由1999年的7400多人发展到2005年底的24000多人,成人网络教育在册学生达到3万多人。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完成“211工程”一期建设,启动“211工程”二期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从1个增加到5个,博士后流动站从3个增加到4个,博土点从13个增加到32个,硕士点从25个增加到99个,学科结构更加合理,研究生院经过三年试办后通过评估正式建院,函授网络教育不断开拓发展,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到位科研经费、承担的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的科技成果都有大幅度增长,取得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重油悬浮床加氢、高压水射流等一批在石油石化行业内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技成果。校办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资产、规模、产值、税收、利润大幅度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空间得到重大拓展,2004年8月,青岛校区建设在教育部立项。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围绕建立“博学、务实、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新增25个本科专业,总数达到57个。专业布局更趋合理,办学面向大大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更加丰富多样,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成为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切实加强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成为人才培养和学校办学的保证。
  职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工资改制和实施岗位津贴制度,职工收入稳步增长。新建职工住宅1140套,新增绿化面积近9万平方米,对水、电、暖及交通设施进行全面维修改造,职工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继续实施“安心工程”,中小幼工作进一步加强。离退休人员待遇得到提高,权益得到保证。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保障。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和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代会和7个民主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实行干部公开竞聘选拔制度,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坚持“党务+政务、行政+思政”双目标管理模式,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毕业研究生、本科生中党员比例最高时达到67.3%和33.4%。坚持德育首位,深化“两课”改革,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学校。建设精神家园、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开展爱校荣校教育。创建平安校园,坚定地开展反邪教斗争,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为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