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防震减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8042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防震减灾
分类号: P315
页数: 1
页码: 462
摘要: 1998年12月,东营区地震办公室成立,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人,隶属区科委。2002年4月,区地震办降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隶属区科技局。
关键词: 防震减灾 抗震 抗震能力

内容

1998年12月,东营区地震办公室成立,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人,隶属区科委。2002年4月,区地震办降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隶属区科技局。
  1999年,东营区依据国家有关法规,相继出台《东营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东营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000年起,东营区建筑工程项目须经区地震办审批,并出具《抗震设防证明书》。2000年5月,区地震办与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对原区政府家属院10栋住宅楼的抗震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对其加固抗震,总面积13839平方米。2001年5月,区地震办与区计划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转发“省计委、地震局关于将工程建设地震安全性评价纳入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通知”的通知》,将全区工程建设地震安全性评价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7月,区地震办和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对东营电信枢纽楼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通过审定。年内,共审核审批抗震设防面积近10万平方米。2002年12月,东营区地震办会同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对东营新区进行地震区划工作。2004年,对鸿冠广场、鸿港医院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2005年,振华商业楼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通过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委员会的审定。区地震办公室建立两处地震宏观观测点,为地震前兆宏观观测提供第一手资料。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