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产学研结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803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产学研结合
分类号: F204
页数: 2
页码: 453-454
摘要: 建区后,东营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关键词: 技术管理 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

建区后,东营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企业与院校结合建区后,东营区先后与石油大学、青岛化工学院等lo余家院校联手,产学研结合起步。2000年,东营区下发《关于实施产学研结合“四个一”工程的意见》,成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产学研结合“四个一”工程硬指标(即力争用2-3年时间,使区属企业、乡镇企业及民营企业等16家骨干企业,每年至少与一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至少联建一所科研开发机构,至少聘请1名高科技人才,至少转化一项高新技术成果),促使企业树立以技术研发为主题的企业理念,产学研结合的层次不断加深,至2005年,与东营区企业有合作关系的高等院所达45家,有的企业与数个院校合作,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等知名院所的合作日益紧密。
  研发中心建设 1999年9月5日,东营区政府与华东理工大学签订协议,双方各出资100万元作为资本金,共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每年有2-3个适合东营区情的高科技项目得到转化。东营市腾达化工有限公司将研究所建在华东理工大学技术物理化学系,1999年,新上项目生产PMMA粉,是企业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建研究中心后的第一个转化成果。超细PMMA粉可广泛用于化妆品行业及生物化学与生物医药,具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东营胶体与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营渤特化学工程技术中心相继建成,初步搭建起高新技术服务平台。至2005年,建成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11个,涵盖化工、生物工程、机电、环保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
  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产学研结合,东营区较大企业先后聘请60余位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对企业的项目开发、人才培养、运营管理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000年后,实施的科技项目,80%以上有引进人才参与,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武汉工程大学教授程健、山东大学教授姬胜利指导的超临界Co,萃取装置、生物转化法生产硫酸皮肤素中试等多项科技合作成果,均列入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要,东营区从1999年开始聘请经济、科技顾问。1999-2001年,聘请经济、科技顾问11人。2002- 2005年,聘请顾问8人。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