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98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综述
分类号: D035.34
页数: 2
页码: 415-416
摘要: 东营区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关键词: 社会治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秩序

内容

东营区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1998年,开展“破大案、保平安”“反扒窃”“打现行、破大案”和“三打一保”专项斗争,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以“双基三化”(基层、基础,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为试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各村居普遍建立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群防群治组织。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东赵居委会召开全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现场会。全面推进创建全国安全文明油区活动、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和创建安全文明路活动。1月20日,在全市率先开展政法机关涉法案件“联合接访”活动。10月,在全市率先开通“148”法律服务专线。
  1999年,加强敏感期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保卫工作,圆满完成江泽民视察东营、全国企地共建安全社区工作现场会和建国50周年大庆等的安全保卫工作。集中整治农村治安,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以打村霸为主的打“霸头”专项斗争,抓获各类霸头91人,其中刑事拘留63人、治安拘留21人、其他处理7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在全区政法系统组织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单位)活动”。
  2000年,以刑侦改革为动力,深化严打斗争措施,开展春季严打整治斗争、“打三强、治五霸”专项斗争、“三打一保”“百日破案”会战等一系列严打斗争。破获刑事案件37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14人。以司法调解中心为纽带,构建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调解网络,实行“三条线”(综治、信访、司法)排查方法,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在中心城区繁华地带和交叉路口建设治安岗亭,在进出城的四条主要干道上建设4个查报站,建立起以巡警大队、派出所和村居巡逻队为主体的三级动态防控体系。
  2001~2003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严打整治斗争,成立严打办公室,重点打击有组织犯罪、带黑恶性质的团伙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1998-2000年,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2311起,破75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02名,打掉犯罪团伙85个,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439.78万元。强化对出租房屋和暂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整治,组织开展“暂住流动人口无缝隙管理年”和“暂住流动人口管理上水平年”活动,消除治安隐患。建立城区指挥监控网络,投资260万元在公安分局建成城区指挥防控中心,提高防范、控制和取证能力。成立区油区指挥中心,加强对油区治安的指挥调度。油田地方联合成立100人的油区治安大队,驻扎在重点油区镇,形成打击涉油违法犯罪的整体合力。突出建筑市场整治,成立区、镇(街道)两级建筑市场管理办公室,制定出台《关于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的承诺》,油地达成“同等质量看价格、同等价格看质量、同等质量价格优先照顾油田实体和地方有施工能力队伍”的共识。加强对非招标工程的分配管理,不断加大对建筑霸头的打击力度。开展创建淄博路安全一条街活动和警民联防活动,增强干部群众参与综治工作的意识。
  2004- 2005年,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大政法、大综治、大稳定”观念,整合油地校各方力量,综合运用打防控管建各种手段,大力加强“平安中心城”建设。2004年12月,东营区获得全省首批“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称号。2005年5月,东营区被中央综治委、国家人事部授予“2001~2004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