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救灾扶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95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救灾扶贫
分类号: F12
页数: 2
页码: 393-394
摘要: 本节救灾扶贫包含救灾救济、社会救助、扶贫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扶贫 扶贫模式 贫困山区 信息扶贫

内容

救灾救济 1998年后,东营区建立救灾应急预警机制,建立起高效有序的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救灾资金专户储存、救灾物资应急储备、救灾款物管理规范的救灾工作新机制。1998年夏季,持续阴雨,农田积水形成内涝,成灾面积5480公顷,轻灾4147公顷,重灾1333公顷。雨涝造成危房627间,倒塌房屋51间。全区发放救灾救济专款39万元。11月,发放棉被2000余条,衣物1000余件,帮助受灾群众顺利过冬。2000年春夏两季,东营区严重干旱,全区受灾6,8万人,成灾2.9万人。调拨救灾救济粮食43.62吨,对1454名缺粮群众进行救助,重点户和重点村进行帮扶。12月,全区下拨冬季救灾款20万元,确保贫困、受灾群众安全过冬。全年累计发放救灾救济金76万元,救助贫困群众4500余人次。2001年,全区发放救灾救济款60多万元,救济困难群众4000余人次。2002年入夏后,部分镇、街道发生严重旱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144公顷,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224.3万元。全年下拨救灾救济款113万元,筹集社会捐款18.6万元,救助受灾群众6800余人次。2003年,全年下拨救灾款85万元,分配救灾物资3.2万元,救济灾民1600人次。2004年,全区救灾资金290万元,其中区财政列支150万元,发放各类救济救灾款9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67户、1800人。2005年,下拨救灾救济款138万元,救助群众33000人次。
  社会救助 1998年7-8月,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东营区人民群众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捐款捐物,支援三江灾区人民的抗洪抢险斗争。全区捐款90,55万元,棉衣被8186件,调拨给灾区圆葱83.26吨、大蒜40吨(总价值37.2万元)。1999-2005年,全区建成村级社会捐助站10处,社区社会捐助站33处,街道级社会捐助接收站5处。2004年5月,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110多万元。2005年5月,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中收到社会捐款187万元。11月,开展“冬衣暖人心”活动,收到社会捐赠衣物1332件,捐款8万多元。
  扶贫扶贫工作是救灾救济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1999年,区政府下发《东营区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救助目标、救助措施和工作要求,在完善和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时,着力在帮助贫困居民脱贫上下功夫,动员全区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界,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活动,采取部门帮扶、企业救助、党员干部联户、先富帮后富等形式,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出钱、出物、出点子、想办法,实行“帮扶措施、扶贫责任、脱贫时间”三落实。1999年,全区各级用于特殊群体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发生生活困难的居民一次性临时救济资金20余万元,救济300余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累计减免“三提五统”、积累工、义务工等税费负担70余万元。
  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解决部分群众的临时困难。2002年,发放面粉90.5吨,救助贫困群众3620人。2003年,走访困难群众1450人,发放面粉5吨、食用油1吨、慰问金5万元。2004年,走访困难群众2400户,发放面粉60吨、食用油8吨,共发放资金42万元。2005年,走访困难群众2899户,发放面粉75吨,油14.5吨,共发放资金43万元。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