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92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
分类号: D665
页数: 3
页码: 355-357
摘要: 本节残疾人联合会包含组织建设、康复工作、扶贫与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证办理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残疾人 联合会 东营区

内容

组织建设东营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98年4月17日召开,区五大班子、胜利石油管理局总工会、区属各部门、单位领导、残疾人代表181人出席会议。大会通过第二届主席团所作的《开拓进取,注重实效,为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推举东营区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理事长,由理事长聘任产生新一届残联副理事长、理事;各部门、单位及与会代表向残疾人事业捐款10.2万元。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全区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残联完成换届组建工作,新建区、乡镇两级残疾人服务社、助残志愿者联络站24处。2003年4月24日在新悦大酒店召开东营区第四届残疾人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特邀代表120人,其中残疾人代表占60%,增补一名残疾人任理事会理事,建立东营区肢残人、盲人、聋人协会。2005年6月区残联机构独立设置,镇、街道基层残联组织在组织机构、工作队伍、服务功能等方面均达到规范化标准。
  康复工作 1998年完成“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102例(包括人工晶体植入),肢残矫治手术4例,矫形器装配9名,培训聋儿家长5名,肢体系统训练14名,完成残疾儿童技能训练19名,家庭训练14名,配置残疾人用品用具(包括轮椅、三轮车、助听器、助视器、拐杖等)72件。1999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90例,对4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对5名弱智儿童家长进行集中培训。2000年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0例,低视力手术74例,为残疾人装配假肢5例。2001年对116名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成功率100%;5月,省残联、省卫生厅组派白内障手术医疗队到东营为4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行免费手术;为5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2002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0例;为残疾学生侯德山更换假肢,为部分残疾人赠送轮椅、拐杖。2003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98例,配助视器47副,用品用具供应200件,普及型假肢装配6例。东营市拨给30万元康复经费,重点用于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软、硬件建设。2004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99例,其中免费25例,免除患者手术费、治疗费5万余元。配助视器20例,用品用具供应120件,普及型假肢装配6例,残疾人轮椅车80台。2005年下发《关于在镇(街道)村居配备康复员的实施方案》,选聘康复员80名,每人每月给予补贴50元。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37例,其中免费40例,免除患者手术费、治疗费8万余元;低视力患者配镜4例,装配普及型假肢及矫形器3例,训练肢体、脑瘫、智残儿童15名,为残疾人提供特殊用品用具14种、192件,赠送残疾人轮椅40台。
  扶贫与社会保障 1999年开展扶贫工作,通过种植、养殖、来料加工等扶持措施,使38户残疾人家庭脱贫。2000年发放扶贫款2万元,扶持残疾人贫困户20户。2003年对全区重度特困残疾人进行摸底调查,358名残疾人被列为救助对象,每月享受80元的救助金(市承担60元,区财政承担20元)。2004年全区新增救助对象140名,全年发放专项救助金47万元;在牛庄镇和胜利街道建设残疾人扶贫基地,安置一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对2名贫困残疾人大学生每人发放2000元救助金;省慈善总会为30名贫困残疾人每人发放救助金1000元。2005年,新增救助对象184名,全区达到679人,全年发放救助金65.18万元,其中市级配套48.88万元,区级配套16.3万元。新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3处,吸纳45名残疾人就业,每处基地扶持资金5万元。胜利街道奶牛养殖基地和牛庄镇被市残联评为优秀扶贫基地。48名残疾人家庭入住特困群众安居工程。
  1998年助残日、春节期间,为油田和地方残疾人购赠轮椅、三轮车15辆,价值1万元;对福利厂、敬老院、聋校、贫困残疾人家庭走访慰问,送去面粉、衣物、慰问金等折款7万余元;为山东省“残疾人自强模范”“东营市十佳青年”郑玉影安装价值4.06万元的双臂“高智能肌电感应假肢”。1999年,助残日、春节期间,走访慰问残疾人454户,送去慰问金15650元、面粉1125公斤,轮椅、三轮车11辆。2000年,为残疾人赠送轮椅、三轮车36辆,拐杖51副(支)。2002年,全区发放慰问金25770元、轮椅6辆、其他物品折款4230元。2003年,走访175户残疾人家庭,送去慰问金4500元,面粉160袋、花生油300公斤、收音机12台、手摇三轮车4辆。2004年第13个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召开残疾人座谈会12次,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50户,送去慰问金6500元。2005年组织区直、镇、街道机关党员义购“爱心永恒”纪念邮册3100套,为残疾人赠送轮椅10台,送钱、物折合人民币10万余元,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助残氛围。
  教育就业 1998年,全区200名残疾儿童、少年在市盲聋童学校、市残联聋儿语训学校、区直及乡村小学就读。全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入学率达到85%。2002年,区残联出资8000元,对60名失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救助。
  1999年,设立“东营区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部”两处,购置轮椅、三轮车、拐杖及其它用品,共投资2.5万元。帮扶残疾人建车辆维修部、经销部、缝纫部。2002年,组织残疾人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班3期,参训人数13人。2005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残疾人300人次,5名残疾人参加市以上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开展残疾人服务岗招聘工作,招聘3个专职干事。组织50名残疾求职者参加市就业洽谈会,30余名残疾人与10家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年内,通过扶贫救助、培训等各种形式,共安置残疾人就业98人。
  2000年,东营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年内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5.66万元。2001年出台《东营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暂行规定》,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8万元。2004年出台《东营区地税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施方案》,当年征缴30万元。2005年收缴数额近80万元。
  无障碍环境建设 2003年始,东营区新建项目均按无障碍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对西城道路进行改造,新铺设盲道3.92万米,2.35万平方米,改造坡道1450个,铺设盲道公交候车点47个,公用电话亭388个,增设入厕坡道22处,入厕盲道22条,增设残疾人专用厕位44个。2004年,中心城区新建和改造无障碍道路33条,计211.08公里,其中铺设盲道127.45公里,坡道口3013个;110个部门、单位按照无障碍标准进行改造,增设坡道323处,坡道扶手2269米,楼梯扶手1682米;中心城区所有车站均进行无障碍改造;公交站点安装208块盲文触觉站牌,近百辆公交车内安装电子显示屏和语音报站提示系统;中心城区内广场、公园均设有无障碍设施,休闲区内增设轮椅席位140个;中心城区内新建或改造无障碍公厕81处,增设入厕坡道78处,入厕盲道56条,残疾人专用厕位108个,专用洗盆69个;设立无障碍客房4间、残疾人标志窗口15个、残疾人接待室4处;对41处老年公寓和社区进行无障碍改造和建设。中心城区内安装各类无障碍标志牌880块,设立25处无障碍低位电话亭,在电视媒体开办手语节目,无障碍停车位28个,铺设粘贴式盲道180平方米,开通聋人用“爱心卡”短信手机业务。2005年,开展城市无障碍建设执法大检查活动,制止侵占和损毁无障碍设施的不良行为,提高无障碍设施管理水平。
  残疾人证办理 1998年,为1650名残疾人换发全国统一的《残疾人证》。1999年,办理残疾人证120本。2000年,为孤岛、滨南、临盘、纯梁采油厂等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换发、办理残疾人证600本。2001年,办理残疾人证415本。2002年办理残疾人证145本。2003年,办理残疾人证70本。2004年,对全区残疾人进行集中办证、验证工作,共验证3000本,取消不符合标准的400余人(其中死亡100余人),办理新证2000余本。2005年,验证和办理残疾人证564本。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