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税收征管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90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税收征管改革
分类号: F810.422
页数: 2
页码: 311-312
摘要: 东营区地税部门实行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按照“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收管理模式,新建、改建8所办税服务厅,由原来税务专管员上门收税转变为纳税人自行到纳税服务大厅申报纳税。
关键词: 地税局 分税制 税收征管改革

内容

东营区地税部门实行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按照“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收管理模式,新建、改建8所办税服务厅,由原来税务专管员上门收税转变为纳税人自行到纳税服务大厅申报纳税。
  1998-2005年,累计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300余万元。全局计算机由1998年的人均0.2台增加到2005年的人均1.1台。1999年建立局域网。2000年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完成省、市、县、乡四级地税部门的网络连接和数据共享。各类征管业务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2001年开发使用《东营地税电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将全区纳税业户信息直接在电子地图上动态显示,有效减少漏征漏管。拓宽纳税人申报纳税的渠道,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网络对接,推行电话申报、互联网申报、双委托申报等远程报税手段,尽可能方便纳税人。
  2001年下半年起,对企业实行纳税信用等级管理,根据企业纳税诚信度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分别给予不同的政策,同时建立文明诚信纳税示范街,营造诚信纳税氛围,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
  2002年起,针对地方税收税种多、税源零星分散、易漏难征、征管力量不足、征收成本高的实际,逐步探索建立“政府领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实现税源管理由税务部门单一治税到社会综合治税的转变,较好地解决税源控管特别是零散税源控管不到位的问题,促进依法治税和收入增长。
  结合综合治税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改革完善征管模式。2004年起逐步推行“重点税源重点监控,纳税大户专人管理,中小企业和固定业户划片属地征收,易漏难管税收实行综合治税”的新征管模式。采取“抓大户、控中户、定小户”的征管思路,对税源大户专人管理、重点监控;对中型业户推行征管责任区制度,实行户籍管理,保证中户税收的稳定增长;对纳税小户,实行核定征收、微机定税,有效解决小户税负不均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深化发票改革,大力推广使用税控收款机,并实行有奖发票,调动市民依法索取地税发票的积极性,同时对建安行业和运输业全部实行发票代开制度,达到以票管税的目的。推广使用微机定税软件,使个体定税工作实现公平合理,杜绝人情税、关系税的出现。
  2005年,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对税收征管的支持力度。推广使用“一户式”电子信息系统,将业户的纳税基础信息,全部录入“一户式”电子信息系统,形成纳税人的电子档案。推广纳税评估软件,将业户涉税犯罪的关口前移,以评促管,以评促查,有效预防偷漏税行为的发生。
  1998年后,通过开展对饮食服务、娱乐、金融保险、建筑安装、中介机构、房地产、高收入行业及高收入阶层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查补税款2200余万元,向政法机关移交涉税案件5起,有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有力地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规范行业税收秩序。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