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税收征管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89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税收征管改革
分类号: F810.422
页数: 2
页码: 306-307
摘要: 1998年,按照省国税局《关于规范基层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试行办法》,制定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方案,将征管各系列的职责进行分解落实,并在办税服务厅理顺窗口设置,规范业务衔接手续。强化税源监控,实现纳税业户办理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缴纳税款一条龙服务。11月18日,与东营公安分局、区地税局联合成立税警联合办公室,主要负责查处辖区内的偷税、抗税、骗税及重大虚开、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案件。
关键词: 税收改革 税收减免 税收优惠

内容

第四节税收征管改革
  1998年,按照省国税局《关于规范基层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试行办法》,制定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方案,将征管各系列的职责进行分解落实,并在办税服务厅理顺窗口设置,规范业务衔接手续。强化税源监控,实现纳税业户办理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缴纳税款一条龙服务。11月18日,与东营公安分局、区地税局联合成立税警联合办公室,主要负责查处辖区内的偷税、抗税、骗税及重大虚开、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案件。
  1999- 2000年,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推行纳税评估,解决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脱节的问题,遏制异常申报,形成清晰的征收、管理、评估、稽查四为一体的征管格局。通过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合作,对税源实行户籍管理,按照“先主要街道、后偏远地区”的思路进行拉网式检查,清理漏征漏管户,摸清税源底数,夯实征管基础。
  2001年,推进征管、机构、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提前退休和提前离岗的形式使人员分流理顺到位。按照个人自荐、拟定人选、群众推荐、党组决定的程序完成双向选择,初步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设置科学合理、运转协调高效的税收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多元申报集中征收、分类管理;一级稽查”的新征管框架。突出管理职能,三个农村分局和园区分局全部改为管理分局,由“征、管、查”完全职能转变为管理机构,实现工作重心向管理转移。2002年,针对三项改革后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修订完善有关制度,以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对税收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加强对征管质量的考核,加大对登记率、申报率、入库率、处罚率等征管质量指标的考核力度,实行征管质量与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显著提高。2003年,按照精简、高效和降低税收成本的原则,撤销史口、牛庄两个管理分局,设立征收管理科、税政法规科、税源管理四个科、发票管理所等业务科室,对税收业务进行科学整合,对人员在全局范围内进行调配,实现征管力量的合理配置。2004年,以办税服务厅的实体化为载体,把面向纳税人提供服务的业务进行梳理、整合,全部归并到办税服务厅,较好地解决管理环节过多、岗位划分过细、职能重叠、衔接不紧密、无效审批多、手段繁锁、信息衰减严重、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坚持功能与职能相统一原则,以办税服务厅为平台,以征收管理科为主体,成立专业化的纳税服务组织,建立全职能的服务大厅,将办税服务厅由单纯地接收纳税人申报纳税的场所转变为集咨询、受理、审批于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办税服务机构。2005年,完成规范机构设置工作,实施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并制定《工作人员岗位交换暂行办法》。岗位轮换58人,轮换率38%;通过竞争上岗,9名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