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粮油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88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粮油购销
分类号: TS21
页数: 2
页码: 279-280
摘要: 1984年,粮食销售实行双轨制,对工商行业用粮部分供应平价,部分改为议价。两区合并后,城镇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加,年底达15万人,年平价供应量达2665万公斤。1985年4月起,粮食部门经营体制改革,国家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工业用粮全部改为议价供应。1987年,增加粮食议转平。1988年,东营区粮食分局开始对粮店、粮所实行承包经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992年11月,除军供外粮油价格全面放开。1993年,粮食销量锐减,粮价波动较大,11月政府采取措施,平抑粮价,1994年,省政府调控粮食销售价格。1995年,实行地方首长负责制,粮食供求地区自求平衡,以加强粮食收购管理,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障粮食供应,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粮油原料清理 粮油 粮食

内容

1984年,粮食销售实行双轨制,对工商行业用粮部分供应平价,部分改为议价。两区合并后,城镇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加,年底达15万人,年平价供应量达2665万公斤。1985年4月起,粮食部门经营体制改革,国家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工业用粮全部改为议价供应。1987年,增加粮食议转平。1988年,东营区粮食分局开始对粮店、粮所实行承包经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992年11月,除军供外粮油价格全面放开。1993年,粮食销量锐减,粮价波动较大,11月政府采取措施,平抑粮价,1994年,省政府调控粮食销售价格。1995年,实行地方首长负责制,粮食供求地区自求平衡,以加强粮食收购管理,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障粮食供应,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粮食购销1991年,国家将粮食征购由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1995-2002年,市政府安排东营区的定购任务均为434万公斤,且都是夏粮一季完成国家任务。随着农村科技的发展,农民种粮水平不断提高,粮食连年丰收。1998年起,国家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定在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的同时,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1998-2002年,山东省为兼顾国家、农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三方面的利益,东营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分别是598.3万公斤、709.1万公斤、314.6万公斤、117.7万公斤、914.2万公斤,同时,东营区粮食分局顺价销售粮食分别是1367.8万公斤、1760.5万公斤、572.3万公斤、963.2万公斤、2155.8万公斤。2003年始,东营市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加之政府对收储企业进行改制,没有指令性粮食定购任务。2003-2004年,东营区粮食分局分别完成代购市级储备粮313万公斤、264.8万公斤。
  城镇粮油供应 1984年,工商行业用粮油由平价供应改为议价供应;1985年,工业用粮改为议价供应;1991年,行业用粮全部由统销改为议价供应;1992年11月,粮油价格除军供外,基本放开;1997年,粮食走向市场化经营,价格全面放开,粮食销量仅占放开前(1991年)的38.9%。1998~1999年,城镇粮食个体经商户日趋增多,而国有粮店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价格机制不活,销量锐减。2000年,国有粮店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与东营区粮食分局脱钩,成为独立法人实体,统计报表不再上报(以统计局调查数字为准)。
  粮油仓储 1982~1989年,先后建粮仓25口,容量435万公斤。1991年起,新增国家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原有仓容不能满足存粮的需要,至1994年,新增仓房29口,容量583万公斤。2000年,因城镇规划,史口粮所迁移,新建史口粮所仓房4口,容量100万公斤。2005年底,东营区共有仓房85口,仓容总量1753.5万公斤。随着科技储粮的推广,东营区从20世纪80年代全面推广“三低一高”(低湿、低氧、低剂量、高温)储粮技术,取得良好的仓储效果。
  在推广科学储粮的同时,不断完善仓储管理制度。东营区粮食局每年春夏秋冬组织4次粮油普查,粮所3天一小查,5天一大查,刮风下雨随时查,做到有仓必查,有粮必查,查必彻底。粮所均配备专职保管员和专职防化员,落实岗位责任。至2005年,全区粮食系统购置灭火器80个、消防锨85张、灭火桶80个、消防泵2台。全区“四无”粮仓率达100%。城镇粮店改为股份合作制后,主要靠房屋租赁维持职工的基本生活,90%的粮店不再经营粮油。粮所实施改制,为减少资金占用,不储存粮油,粮仓全部腾空。
  流通体制改革 1992年5月,东营市粮油供应公司成立,为市属中型(一)企业。公司机关与东营区粮食分局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内设政工科、行政科、业务科、财务科、审计科,辖8个粮所、16个粮店和粮茂大厦、粮油贸易公司、丰园馒头厂共27个独立核算单位。1999年4月,撤销东营市粮油供应公司,成立东营粮食收储管理中心和东营粮油供应中心。东营粮食收储管理中心辖8个粮所和1个军供站;东营粮油供应中心辖城镇粮店,主要担负东营区城镇居民的粮油供应。2000年,东营粮油供应中心所辖粮店全部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2个粮店成为独立法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粮茂大厦因经营不善,于2002年依法破产。
  1998年6月,国务院出台《粮食收购条例》,规定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东营区粮食分局为贯彻国发[1998]15号《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对粮所实行定岗、定员、定费用,对粮店实行承租合作经营,初步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2003年6月,全市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粮食定购。2004年5月,国家出台《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东营区粮食分局加强粮食行政执法,完善社会粮食统计,粮食调查,粮食监测、预报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和粮食供应,同时,推行粮食企业改革。2005年,根据《山东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改革推向深入。东营粮食收储管理中心改制完成,更名为鑫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