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8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综述
分类号: F40
页数: 2
页码: 255-256
摘要: “九五”(1996- 2000年)期间,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根据东营区地处油田腹地和盐业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1996年,提出建设盐业、盐化工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的思路。1999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加快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期间,加大投入,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入2,07亿元。区化工厂10万吨/年重交道路石油沥青技改项目、黄河口氯碱厂5000吨/年烧碱浸没蒸发项目、天东生化公司的10000亿单位/年精品肝素钠等一批项目的相继竣工投产,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9亿元,实现利税0.7亿元,实现利润0.3亿元。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工业经济学 工业社会

内容

“九五”(1996- 2000年)期间,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根据东营区地处油田腹地和盐业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1996年,提出建设盐业、盐化工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的思路。1999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加快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期间,加大投入,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入2,07亿元。区化工厂10万吨/年重交道路石油沥青技改项目、黄河口氯碱厂5000吨/年烧碱浸没蒸发项目、天东生化公司的10000亿单位/年精品肝素钠等一批项目的相继竣工投产,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9亿元,实现利税0.7亿元,实现利润0.3亿元。
  “十五”期间(2001~2005年),东营区的工业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优化结构。逐步形成以石油化工、盐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多门类、多行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通过加强产学研联合,与山东大学、石油大学、大连化物所等2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建立工业项目储备库,涌现出一批新型、环保、高科技产品,如正乙烷、去硫酸肝素钠、硅胶、脱蜡沥青及钛酸盐电子系列产品等。2005年,全区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3.8亿元,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工业增加值31亿元,销售收入92亿元,利税10.5亿元,利润7.1亿元。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47项,其中过5000万元的项目13项,过亿元项目4项,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技改投入19.1亿元。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