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工河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85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工河治理
分类号: TV8
页数: 3
页码: 239-241
摘要: 东营区内河均为人工排水河道,有广蒲河、广利河、东营河、武家大沟、支脉河、广蒲沟、五六干合排、溢洪河。1998-2005年,东营区加大对辖区主要排水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其行洪排涝排污能力,改善境内水域生态环境。
关键词: 治理 水利工程 河道

内容

东营区内河均为人工排水河道,有广蒲河、广利河、东营河、武家大沟、支脉河、广蒲沟、五六干合排、溢洪河。1998-2005年,东营区加大对辖区主要排水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其行洪排涝排污能力,改善境内水域生态环境。
  广蒲河治理 1998年5月,胜利油田新建广南水库2号沉沙池,需占用新广蒲河下游末端河道(桩号30+800- 40+300),由胜利油田投资对新广蒲河下游实施改道工程,具体改道路线为:由桩号30+600处改道向南,沿东营区盐场东侧排沟入武家大沟(武家大沟桩号29+700处),再汇入支脉河(支脉河桩号107+160处),治理标准维持新广蒲河与武家大沟3年一遇的排涝标准。该工程由东营市水利局与胜利油田组织实施,工段全长4.3千米,东营区承担工程2.8千米,日上阵机械58台,总计完成土方100.32万立方米,工程投资800万元。5月10日开工,6月10日全线竣工。2000年,东营区实施新广蒲河一期清淤治理,自大孙节制闸至辛河路桥头,全长19.7千米,5月8日开工,该月底竣工,完成土方30万立方米,总投资120万元。2001年,东营区投资160万元,实施新广蒲河二期清淤工程。工段上起大宋节制闸,下至东王公路桥,全长16.7公里。5月28日开工,6月30日竣工,疏挖土方40万立方米。
  东营河治理东营河属东营区自主管辖河道。1998年,东营区对该河进行第一期综合治理,按照5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最大排涝流量为44.9立方米/秒,比降l/10000和l/8000,工程总长10000米,衬砌长度7500米,拆除旧阻水桥,新建市劳动技校桥、崂山路桥、工农村桥、庐山路桥、油建三公司三中队桥、油建三公司养鸡场桥、永安路桥与飞机场桥,完成土方25万立方米,总投资400万元。1999年4月7日起,对东营河进行第二期综合治理,6月30日完成,总投资319万元,其中胜利油田投资280万元。东营区与胜利油田生产管理部联合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治理长度3000米,总土方16.8万立方米,衬砌长度1436米,砌石6235.8立方米。施工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日上阵挖掘机10台,翻斗车10辆,拖拉机10台,泥浆泵2组,人工350人。2001年,东营区与胜利油田联合再次对东营河进行综合治理,主要为机场路桥等三座桥梁的改造和新建。7月16日开工,8月31日竣工,总投资93.5万元。2003年,结合全市“双创”工作,东营区投资600万元对东营河进行治理,主要是八分场段,西起八支渡槽,东至九支渡槽,全长2000米,拆迁建筑物4500平方米,清运垃圾8400立方米,维修砌墙480米,完成砌石700立方米,河道清淤900米,绿化换土1.5万立方米,铺设排碱管道2000米,给水管道1800米,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修建节制闸l座。2004年,东营河综合治理工程列入市重点督查的水利项目,以提高东营河的防洪除涝标准,减少河道油污淤积,美化城市环境,主要对全线进行疏浚,清淤长度12400米,新建六干渠放水闸1座,新建节制闸桥梁各l座。动用土石方32.2万立方米,工程投资597万元,6月开工,年底完工。
  支脉河治理支脉河属东营市管辖河道。1997一1999年,对支脉河西马楼拦河闸至广饶与博兴县界之间进行治理,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广饶县与东营区施工,排涝标准按徒骇河“1964"雨型加大30%,为20年一遇。一期工程自西马楼闸(桩号101+490)至群众沟口(桩号90+400),长度11.09千米,由东营区与广饶县共同组织实施,1997年5月1日开工,8月31日完工,投资1200万元,清淤土方183万立方米。1998年实施二期工程,自群众沟口至橡胶坝(桩号79+840),全长10.56千米,由广饶县组织完工,1998年4月1日开工,7月31日完工,投资2535万元,清淤土方205万立方米。1999年实施三期工程,自橡胶坝至博兴县界(桩号64+500),治理长度15.34千米,由广饶县与东营区联合实施,1999年4月开工,6月18日完工,清淤土方263万立方米,投资2669.78万元,工程占压土地59.49公顷,拆迁房屋44间,移栽树木7.6万株,工程总投资6404.78万元,省财政投资770万元,其余部分由市、县区自筹。
  2002年11月10日,东营市启动支脉河绿色走廊工程,建设生态景观发展水利经济,在河道划界范围内种植速生林,绿化全长38千米,面积667公顷,土地整平于12月20日完成,绿化工程于2003年11月完成,栽植苗木116万株,工程总投资1234万元。东营区主要承担辖区内迁占任务。
  广利河治理广利河属东营市管辖河道。1998年,实施东城水系入广利河工程,将东城护城河与广利河连通,分别在利二沟、利三沟、利四沟入广利河处修建泻水和进水两用闸,解决东城水系水量、水位调节。9月,为减少广利港淤积,在广利港上游(广利河桩号46+100)处新建滚水坝1座,投资134.4万元,为土、石、混凝土结构,此断面防洪流量354立方米/秒,防洪水位1.855米。1999年,对溢洪河入口至防潮堤长1.5千米的狭窄水道进行拓宽挖深、调直疏通、修筑防潮堤,投资270万元。2001年,在广利河桩号12+255处(西城泰山路)建成明泓拦河闸,总投资210万元,防洪水位5.519米,设计排涝水位4.719米,为敞开式水闸,并辅5米宽生产桥,闸前最大蓄水深3.0米,可蓄水60万立方米。2002年5-6月,在东城经济开发区辛沙路西侧(广利河桩号39+000处)。建设广利河明海拦河闸,总投资2545.52万元,排涝流量143.6立方米/秒,排涝水位1.765米,防洪流量403,3立方米/秒,防洪水位2.965米,为50年一遇防潮,防潮水位3.8米,蓄水容量560万立方米。至2005年底,广利河城区段有强排站3座,用于排除城内雨水与污水,总排水流量27.5立方米/秒。
  五六干合排治理 2004年,东营区结合中心城环境水源工程建设,在垦利县对五六干合排上游段10.2千米进行全面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对五六干合排区段进行综合治理,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
  广蒲沟综合治理 1999年4-6月,胜利油田投资575万元,在胜华路以上河段建设长为350米、子槽宽70米(上口宽82米)的沉淀池工程,结构为矩形复式断面,上墙为砌石挡土墙,完成混凝土插板1260立方米,砌筑浆砌石挡土墙2000立方米,土方19.30万立方米。2000年4-5月,市水利局对胜华路以下至入广利河段,长6.3千米实施清淤治理,开挖土方25.6万立方米,投资99.05万元。2001年4-5月,市水利局对上游12.96千米河段实施清淤,完成土方22.5万立方米,投资108万元;5月16日至6月10日,再次对老广蒲沟上游段进行疏浚治理,工程自曹店干渠南500米处,至大务桥下游垦利县与东营区交界处,全长12.97千米,完成土方22.51万立方米,投入工日4.41万个。2001年8月6日起,西城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开工,由胜利油田与地方共建,是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中心城碧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段位于泰山路两侧,清淤长度7100米,衬砌0.9千米。经4个月的施工,共拆除违章建筑3500平方米,拆移线杆20根,支护油气管线65条,完成土方67万立方米,外运垃圾6.2万立方米,完成砌石挡土墙0.85万立方米,排污管2个,总投资574万元。
  溢洪河综合治理 2002年5月20日起,市水利局结合中心城防潮工程,在溢洪河上(桩号46+000处)修建溢洪河明港闸。按照百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洪流量为300立方米/秒,防洪水位2.555米;5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排涝流量128立方米/秒,排涝水位1.26米;50年一遇挡潮,设计挡潮水位3.63米,工程总投资1467.29万元, 2003年11月竣工。
  武家大沟治理 2005年10月,针对武家大沟12年未清淤的现状,东营区争取市财政补助资金287万元,区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对武家大沟进行综合治理。自11月开工,分为清淤与绿化两大部分,2005年底前,完成清淤长度16.78公里,土方48万立方米。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