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食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81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粮食作物
分类号: F307.11
页数: 2
页码: 212-213
摘要: 本节粮食作物包含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农物物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产区 粮食流通

内容

小麦小麦是东营区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商品率最高的群众主食粮食作物。1998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8536公顷,总产量53188吨,达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小麦单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平均6526公斤/公顷。此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桑园等经济作物逐渐增加,而小麦由于价格偏低,化肥等农业投入价格上涨,种植效益下降,面积随之减少。2004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下降到3386公顷,仅为1998年的39.6%。2004-2005年,国家出台对种植小麦实行补贴等优惠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增至4834公顷。
  玉米玉米是东营区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曾是农民的主食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逐渐取代玉米成为城乡居民的主食。玉米则成为主要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1998年,全区玉米种植面积4987公顷,总产31534吨。2002年,玉米种植面积最多,达5281公顷。同小麦一样,由于受效益较低的影响,2003年起玉米面积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最低,为3016公顷。2005年有所恢复,为4216公顷。
  大豆大豆是东营区第三大粮食作物。大豆种植管理比较粗放。六户镇种植最多。1998年,全区大豆种植面积3330公顷,总产7669吨。1999年后,随着大豆种植效益下降,种植面积也呈下降趋势,2005年种植面积为589公顷,总产1392吨。与1998年相比,面积下降82.7%,总产下降82.1%。
  水稻水稻种植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98年种植面积882公顷。主要分布在辛店、胜利两镇的盐碱低洼地。由于受黄河水资源丰枯的影响,1998年后面积维持在800公顷左右。2005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为534公顷,总产4512吨。
  谷子、高粱 20世纪80年代前,谷子是农村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1998年种植199公顷,总产656吨。以后逐年减少,2005年已少有种植。高梁同谷子相似,1998年全区种植面积246公顷,2005年仅为27公顷。
  地瓜、绿豆、红豆、黍子等粮食作物,有零星种植。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